达真堪布:先从艰难的取舍开始

达真堪布:先从艰难的取舍开始

凡夫和佛取决于心理状态,平等是佛,分别是凡夫。我们有许多的取舍,也许有些人认为达至超越了,就不再有取舍了,不是的。但这个“取舍”是什么?你超越了,就达至一个明了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所做的取舍,是无有障碍的,是自在的。在这之前是有分别的,凡夫取舍都是障碍。我们做取舍有障碍,不自在。

有时候我们也要做一些因果善恶取舍,心里会很不自在。你现在还是分别,一个凡夫的心理状态而已,此状态中的取舍都是障碍,都是不自在。当你真正开悟、成就之时,你处于一个明了的状态或者在一个觉悟的状态,然后再做取舍,这个取舍就是无有障碍,是自在的,二者区别很大,所以佛讲万法唯心。

密宗里心称为“普作王”(普遍),轮涅一切都是它所造的。显宗讲万法唯心,二者是同一个道理。不同的心理状态,有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结果。所以大家不要着急,也许你们现在做起来太难了,不做取舍不对,做取舍就有障碍,不自在。但是没关系,当你真正超越时,就不是这样了。那时是不是不必取舍了?是不是能为所欲为了?可以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人了?不是!那时是在明了、觉悟的状态下做取舍,是没有障碍,完全自在的。

还可以这样理解,佛法里讲的戒律、取舍是活的,不是死的。跟其他宗教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其他宗教里讲的戒律,做任何的取舍,都是死的——不分年代、不分人、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任何时候都要这样!为什么是死的?因为他只局限于信仰的归宿,没有理智的追求。按佛教的说法,他们只有信仰没有智慧!而佛法不仅有信仰,还有智慧。信仰的来源是智慧,信仰源自智慧的摄持,由智慧栽培!所以是活的。

现在可能很多人不会明白,不可能做得到,所以肯定有很多的艰难困苦,刚开始学佛修行是很艰难的,但是没有关系,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

学佛不但要了知如何做人,还要在做人的基础上做菩萨、做佛。

学佛的人喜欢做好人、做好事,但这还只停留在做人的阶段,不是做菩萨,做菩萨是无怨无悔、平等、清净地去做,这是有区别的。

——摘自达真堪布《修心七要》讲记16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终身不娶

星云大师:终身不娶

终身不娶袁维刚驾车南下,准备到佛光山参加朝山,无奈在三义碰上塞车。半个钟头了,还不见动静,扭开收音机,广播员正以急促的声调报导路况,原来不远处发生连环大车祸,十几部车子追撞在一起。他本能地想到:「一...

午后三点锻炼身体最适宜

午后三点锻炼身体最适宜

早上起床,迎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跑跑步健健身,是不少人心目中健康一天的开始。傍晚时分,夕阳笼罩下的公园里,打太极、甩手臂的老人们,也一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认为,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空气新...

索达吉堪布:佛弟子平常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索达吉堪布:佛弟子平常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索达吉堪布:佛弟子平常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问:佛弟子平常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答: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我们在与别人交谈时,内心应该断除贪嗔等烦恼,口中应该言说温和、正直的语言。 《增一阿...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问: 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答:菩提心有两种,一个是愿行菩提心,即世俗菩提心,一个是胜义菩提心。愿行...

以后的春节我还要继续这样过!

以后的春节我还要继续这样过!

这个春节太有意义了,闻法共修我再也不会不敢说、怕说错了!今年我提前安排了自己的过年计划,要让自己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春节。我赶回老家和师姐们一起恭闻佛陀的法音 。我们是按照佛陀法音《若不如是闻法,则...

本相猗致经

本相猗致经

本相猗致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