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失而复得的能力

失而复得的能力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村落,住有一户孤儿寡母,两人相依为命。家境虽不算富有,但倒也不愁吃穿。只是这位妇人经常喜欢对别人夸耀:「我从来不会弄丢东西。」

一天,她又在对别人讲述她从来不丢东西的时候。她的儿子就想试探母亲是否真的具备这种本领,于是将母亲手上戴着的一枚戒指取下来,扔到了附近川流不息的河水中,然后对母亲说:「您不是总说自己不会弄丢东西,我现在把您的戒指扔在河水里,您还能找到吗?」

母亲没有正面回答儿子的问话,只是拍了拍儿子的头说:「我从来就不会丢东西的。」然后,她对儿子说:「过不了几天,戒指自己会回来的。」

当时,正是捕鱼的季节,这位妇女到市集上买了一条鱼回家。到了家中,剖开鱼腹一看,只见那枚被儿子扔在河中的戒指藏在里面,被阳光一照还闪闪发光呢!这位妇女便拿起这枚戒指对儿子说:「这回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吧!我说过我从来不丢失东西的,你看!这是不是你扔的戒指?」

儿子见到母亲的戒指果真失而复得,而且毫不费半点力气去寻找,不禁惊讶万分!

过了几天,正好佛陀带着众弟子们托钵乞食,恰巧来到此地,儿子就来到世尊面前请示说:「我母亲为什么会有这种不丢失东西的福气呢?」

佛就指着远处的一座山告诉了他原委。原来,在这座山的北边,每年一到冬天,就变得又阴又冷,所以家家户户都要迁移到山的南边去居住。山北有个孤老太婆,年老体弱,家中贫穷,无力往返搬迁,就独自留在山北,为大家看管留下的东西。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大家又迁回来的时候,她就把代为看管的对象一件件地交还给原主,从来也没有弄坏或丢失过。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孤老太婆始终为大家做着这样的好事,为此,大家都很感激她。这位孤老太婆的高贵品德,打动了居住此处的一位仙人,仙人就暗暗地赐给她这个「不丢东西」的福气。

讲到这儿,佛陀停顿了一下,对眼前的孩子说:「其实这个孤老太婆就是你母亲的前世啊!」

儿子听完,深深为母亲前世的美德所感动。此后,他对母亲更加敬佩,也更加孝顺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2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2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5)

信徒们纷纷放下手中刀棍,首领连忙抓来一人,指着兀自端坐不动的玄奘问道:沙门从何处来?名字何等?他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僧人来历不凡,身份很不一般。那名同伴反应也很快,觉得这是个解救玄奘的好机会,于是半...

大安法师:根本原则:自念自听

大安法师:根本原则:自念自听

问:我学佛有十年了,近来一年经常耳中有念佛声,有时家中也有念佛声,请问法师这个现象是不是魔障?我有些疑惑,请开示。答:对这个耳边出现的念佛声音,包括梦中出现的声音,包括其他出现的声音,有的是由于我们...

成就解脱必须从《十善业》修起

成就解脱必须从《十善业》修起

十善业,源自佛教《十善业道经》十善:一、不杀生:不杀生而行放生;二、不偷盗:不偷盗而行施舍;三、不邪淫:不邪淫而修梵行;四、不妄语:不妄语而说实言;五、不绮语:不绮语而说质直语;六、不两舌:不两舌而...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外不见大地山河,内不立闻见觉知。直下摆脱情识,一念不生,证本地风光,见本来面目。随顺世缘,不再执著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一切平等无二,不再分别,消除了二元对立,本身就是涅槃...

自立法师: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自立法师: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前一章说明追求五欲当中的名,是有损无益的。本章说明财与色,对我们的法身慧命,伤害更大。虽然,五欲中的...

生西法师:应该用高档的供品供佛,还是应该把购置高档供品的钱,用于放生和布施?

生西法师:应该用高档的供品供佛,还是应该把购置高档供品的钱,用于放生和布施?

生西法师:应该用高档的供品供佛,还是应该把购置高档供品的钱,用于放生和布施? 问:顶礼法师!您说过尽量提高供品的档次。对于不是大富豪,也不是很困难的在家人,应该供养差不多的供品,把钱节约下来放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