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卅七回

第卅七回

离间

那天晚上,阿明特别高兴,他想他终于找到了他生命中的光明,他的师父。一个能善巧地解答他心里的种种疑问的师父。而且黄大师还很谦虚,说法总是依循着佛陀的教育。他心想多么庆幸能看到这一生怎么走下去,至少已不再茫然。也感谢那次在卡拉OK店里与小花闹翻的事件。虽然代价太痛苦了,但没有那一次,他怎么也不会来到这里。当时只会想到钱与情欲,那种生命确实太空洞了。如今看清生命的无常短暂,他决心为自己活出有意义的一生。只可惜小花为这个代价受伤受得太无辜了。想起小花他就叹息。但有了今天的法,生命的代价再苦还是值得的。

怀着无限感恩与安慰,他第一次无需吃安眼药就已倒下去呼呼甜睡了。

此时,那离间他与小花的恶夜叉正在寻找已失踪的阿明。他要知道阿明的下场如何,他要看阿明潦倒一生、懊悔一辈子。

他找呀找的,终于发现到阿明在雪山的黄大师处学法,心已趋向祥和平静,今晚他竟然还庆幸自己因祸得福。

「不行!没这么便宜!小花为了你受苦受委屈,你竟然还因祸得福!」他已没想自己是祸首!

于是夜叉俯冲而下,直捣阿明住处。但他一靠近,就被四面的光明正气给挡住。这里的山神也施法力阻挡,不让他靠近。这些护法神,是守护有德行道行的修行人的,再加上黄大师的修行功力,邪恶力量靠近不了,「法」的力量太强了。

恶夜叉又气又怒,心想:「哼!总会给我找到机会毁掉你!」

恶夜叉退一步思量计画:「黄大师是有『法』之人,不可碰,碰必自伤。他的『法』在引导与保护着阿明,我也做不了什么。唯一的方法是让他走出这股『法』的保护罩,我才有可能对他下手!

阿明恶业不成熟,我动不了他,只有等待时机。对了!上回我就是用离间计轻易让他自毁前途,看来这离间的业可再利用一番。」

此时,兜率天的无名菩萨又以大悲眼观世界,看到阿明又要遇难,恶夜叉又要造业时,只有无奈的悲悯。

「都知道有业必有报,有苦因必有苦果,为何还要造恶业呢?」无名菩萨千里传光音地对恶夜叉说。

「是谁要管我闲事!我就算是要面对下地狱的果报,也不惜一切要摧毁阿明。宁可两败俱伤都要消除这心头的深仇大恨!」恶夜叉听到声音看不到影,又气又怒。

无名菩萨知道不能再做什么,当业报成熟时,谁也挡不了。有「法」者可以法承担,无法者又拒绝「法」,只有恶性循环。

众生的苦与苦因都是因为无明。无名菩萨对阿明与恶夜叉的慈悲心,始终无分别。

妙音天女不死心。她不忍心阿明遇难,不忍心恶夜叉又要造业,想以自己的慈悲心来感动恶夜叉,便在远方唱了一首「宽恕」歌,让恶夜叉间接听到。

宽恕

宽恕吧再恨他又有什么用

慈悲他缘塑有苦衷

当下就留个好终

体谅吧无明也是一种苦痛

忘了吧莫留个阴影在心中

纯洁的梦在我心中

是有多少

无我空明同体慈悲

真挚初心发愿度苦迷

昨夜梦我放下上路多轻松

宽恕吧宽恕的心是最美丽

给自己开阔新天地

给众生重生生机

宽恕吧给当下一个新生机

宽恕吧宽恕是真爱的提携

恶夜叉听了妙音天女之歌更怒。

「你别以为你歌声甜美就要炫耀,想说服老叉!休想!

老叉已决定要干的事,连佛也不给面子。我可不当菩萨!

你就算答应嫁给我,你都休想让我不动阿明!」

(看来恶夜叉已志在必行,阿明是否逃得过这个劫难?请看下回。)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五回 救孤蝉公主受伤 医创瘢国王悬赏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五回 救孤蝉公主受伤 医创瘢国王悬赏

第五回 救孤蝉公主受伤 医创瘢国王悬赏话说宝德后听了葬蚁之事,将妙善公主教训了一番,她一边连连称是,一边待娘娘住口之后,便又接看说道:母后有所不知,蚂蚁虽然是微小的虫类,但到底也是一个性命,孩儿看了...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一品菩提心利益一、明菩提心所依(一)思惟暇身难得4.暇满人身极难得,闲暇而又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既得能办人生利,如今既已获得这成办人生利乐的机会,倘若今生利未办,倘若不利用它来促成自他的究竟利...

修行净土,前人留下了不同的成功案例

修行净土,前人留下了不同的成功案例

    1)心诚专一才能得定,有定才有慧,有慧才谈得上开悟和往生。南怀谨讲一门深入的重要,原来修禅的就继续修禅,原来念佛的就接着念佛,原来持大悲咒的继续持大悲咒,原来诵《心经》的...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训练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训练

训练女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顺利拿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可是,没想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却在美国大使馆签证时连续两次被拒。女孩很伤心,躲在宿舍里哭。一个要好的同学劝他找人帮忙,于是她找...

十岁女孩念佛三载殊胜生西

十岁女孩念佛三载殊胜生西

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苏北的一户人家,有一念佛发愿求生西方男居士,每日都在家中佛前念佛作功课。时居士十岁女儿听到父亲每天都在念佛,就好奇问:“爸爸您为什么每天都要念佛啊,念佛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居士答...

纯智法师:什么是发菩提愿?(231—240)

纯智法师:什么是发菩提愿?(231—240)

纯智法师:什么是发菩提愿?(231—240)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什么是菩萨种姓? 答:是指没有大乘根性的众生,虽然能够发心求受菩萨戒,但是不能如实实践菩萨之道。舍己为人,忘我而为人,便是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