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任何时候都要稳重

达真堪布:任何时候都要稳重

在做人的原则中,第一重要的是智慧和稳重,稳重即不退失自道。

在世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否则饿了吃,困了睡,这样活着跟牦牛有什么区别?

你天天上班,牦牛也一样天天要到有草有水的地方去寻找食物。如果山下没有草,它还得爬上山;在山上吃到草了,但山上又没有水,它还得下来喝水……它也是这样上去又下来,很累也很难,跟你上下班是一个道理。如果自己没有人生目标,每天只是为了生存而奔忙,就跟牦牛没什么区别。

你自己要有做人的原则,这就是人生目标。首先,要通过智慧去观察,然后以智慧进行抉择:我应该这样去做人,我的人生目标应该是这个。有些目标对你来说也许太高,有些目标又太低,这都不行。因此你要用智慧去观察,然后再确定,明确自己怎样去做人,然后按这个原则去做。

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对于自己所依止的上师善知识、所学的法门,也要通过智慧去选择。首先要观察这位善知识是不是一位具德的上师,是否有慈悲和智慧,是否有摄受弟子的善巧方便。如果这些条件和能力都具备,还要看你和他是否有缘分。如果既有缘分,又具有能力,这样才可以依止。依止之后,上师会根据你的根基和意乐对症下药,给你安排法门,给你教授解脱和成就的方法。

在依止的过程中,师徒之间是需要沟通的。现在很多人都说:“这位善知识有神通,他一下子就能知道我。”我们不去揣测他是否有神通,即使真有神通他也不会用。正如伟大的佛陀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也没有用神通。他明明知道有人犯戒,还是会问你是不是犯戒了?以前的印度人思想都很单纯,他们若是犯戒了一般都不会隐瞒。佛也会在要么看见了、要么听到了,在有这些根据的情况下才会去制止或者教导,并不是佛在上面用神通往下看,就像监控一样,看到某个人在做什么了,然后打电话叫他上来……不是这样的!

现在有手机、有电子监控等设备,如果是现在可能会是这样,但佛不可能那样做!

尽管佛有神通,佛的神通更广大,但是他不可能用神通。同样,上师善知识也许有神通,但他们也不可能使用神通。他们都是通过沟通,然后根据你的根基意乐去给你安排学修内容,随时给你指导。

自己有自己的法门、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见解,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这叫“自道”。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这也是要通过智慧去抉择的,是不能退转的,这就是稳重。

——摘自《二规教言论》讲记16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舍利弗的心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舍利弗的心

舍利弗的心文/噶玛天津仁波切佛陀在华严经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佛陀的十大弟子,智慧最高的舍利弗尊者对此语有所感动,故发愿想行菩萨道。舍利弗在路上边走边想:「今天不论遇到任何困难的事...

婆婆刻薄令媳妇心生毒誓,恭闻佛法一记棒喝转恨为孝

婆婆刻薄令媳妇心生毒誓,恭闻佛法一记棒喝转恨为孝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很容易会转换为恨,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而要将恨转换为爱,绝非易事,但我做到了。曾经,我的内心不知道有多么恨我的婆婆,甚至发誓“等到你老时……”,然...

达真堪布: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出离心?

达真堪布: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出离心?

达真堪布: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出离心? 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出离心?答: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维观察。一个是从轮回法、世间法方面来观察:对世间的安乐,对人天的福报,对名闻利养有没有欲求之心?有没有丝毫的...

病人念佛有的感应

病人念佛有的感应

病人念佛的感应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多多的念诵佛法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烦恼的,而且很多人念诵佛法都获得了无量的功德利益,我们平时多多的念诵肯定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病人念佛的感应。病人念佛的感...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强者之路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强者之路

强者之路弱者崇拜强者,把希望都寄托在强者身上。强者拍着他的肩膀说:「朋友,你如果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那你只能当一辈子的弱者了。」弱者回答说:「那有什么办法,谁叫我是弱者呢?」强者连连摇头,说道:「...

苏东坡与黄庭坚的前世

苏东坡与黄庭坚的前世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在修炼文化较为普遍的古代就更为常见。苏东坡的前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