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财求福

求福

守成法师著

世间上的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无一不是为财而忙。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得百望千,乃至上万,希望无穷。贪婪无餍,如是日久,习以为性,不但不觉其苦,反而愈忙碌愈感精神愉快。像这类人,你如果教他舍财求福的话,正如《药师经》上说: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己,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根本就不知道布施的福利,只知唯财是命。像这类眼光近视的人,你说他是智人呢?抑是愚人呢?以下面的譬喻来分判之,读者当会得到答案。

如失火的人家,有明识火势的黠慧者,在千钧一发的时候,首先以救出财宝为要。何以呢?若房屋烧尽,财宝全在,而后再行修建舍宅,广开利业。智慧之人,处处植福,勤修布施,亦复如是。了知我人这个臭皮囊(身体)是危脆的,财物是无常的,世界是虚幻的。如遇有植福的地方,总是毫不犹豫的当仁不让来及时布施,唯恐失掉了这良好的机缘,成为憾事。即如黠慧之人,眼看火势渐渐凶猛,立时从火宅中,奋不顾身的首先救出了财宝,万不可使它藏于火窟之中。

我们布施是培植后世的福乐,即如救出了财宝,才可计划灾后的复兴。愚痴之人则不然,眼看自家的屋子失了火,空在那里著急和叹惜,狂惑失智。他不作火势的营救,顿时猛风绝焰,于是玉石俱焚,须臾之顷,华屋荡然,变为灰烬,屋既救不了,财物亦丧失无余。因此,啼饥号寒,忧苦毕世。

按:悭贪之人,亦复如是。不知身命无常,须臾难保,所谓:半夜来时三更去,有钱难买到天明。时时敛聚,铢锱必算,一钱到手,守护爱惜。殊不知:财堆北斗有何用,天边日月快如梭。死神是不与人定期的。转息即是来生,一旦呜呼哀哉,顿时形如土木,财物俱弃,所谓:一点灵光消散去,万两黄金买不还。买不还犹自可,要知道在生不种福,死后难免保证不入地狱,何以呢?人生如天秤,不向高处攀(作善),即向低处堕(作恶),绝无中间路线。

有人说:我也不吃斋,我也不行坏,乍听好像是聪明话,似乎觉有理?其实是自欺欺人。限于篇幅,不容多辩。就此作个总结吧:明慧之人,才能觉悟是身如幻,财不可保,万物无常,惟有舍财求福,福可持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二)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二)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二)如理如法的传法灌顶问(4):另外,我发现他们的这种交流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言的障碍。很多活佛和上师并不懂得汉语,而汉地的弟子们也不懂得藏语,这一障碍是否会影响到传...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他是位音乐爱好者,同时对天文学也充满特别的兴趣,一有空他不是沉浸在音乐里,就是对着天空发呆,因此,在同学中,他被视为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朋友,比他低两个年级的一位金发男孩,就经常到班...

达真堪布:死亡到来时如何把握?

达真堪布:死亡到来时如何把握?

达真堪布:死亡到来时如何把握? 弟子问:顶礼上师。我有个问题请上师慈悲开示。我们现在已经学到了寿命无常,有一点不是很明白,上师说,无常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它到来时我们会立刻死去。那应该如何把握呢?...

禅宗小故事:距佛不远

禅宗小故事:距佛不远

距佛不远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来拜访峨山禅师,并问他:你读过基督教的圣经吗?峨山谦虚地说没有,让他读几段内容听听。学生打开圣经,翻到马太福音一章,读道: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田野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

十洋钱救二命 缘随恩归

十洋钱救二命 缘随恩归

杭州有一贫士,年轻时渡江到萧山当童子师,岁末要回乡探亲时,行李中有洋钱三十,都是学生们敬赠的束修。到江边时,见一少妇坐在地上哭泣,且哭得很伤心,贫士就问她因何如此,少妇答说:「我丈夫已死,族人逼迫我...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丛林修行后,就一直负责掌厨的工作。当他年老时,当家师父就问他:是否要换人做掌厨的工作?老和尚说:「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和大家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