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开悟不能着急

达真堪布:开悟不能着急

现在有些汉地居士特别迫切想见性,这个发心是好的。他们看到六祖慧能一听《金刚经》就开悟了,也使劲念《金刚经》。但是人家六祖慧能是利根者,就是相续即将成熟,只差一点点的人,这种人不一定需要听《金刚经》,可能别人的一个弹指、或是他人无意中的一句话、甚至是别人骂他一句他就能开悟。

当年华智仁波切就是上师骂了他一句“老狗”就见性了,这就是持明表示传。通过一点表示就开悟见性了,但这需要相续成熟的条件。

所以不能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急越不行。不要着急,好好听佛的话,好好地去积累资粮、忏悔自己的业障,这样你的相续会不断地成熟,有一天自然就会见性。到了那个时候你就明白了,之前是不会明白的。

最好的传法方式就是如来密意传,中等的传法方式是持明表示传。通过持明表示传见性,是差不多一地菩萨的境界才需要的方法。下等的传法方式是补特伽罗耳传。补特伽罗是凡夫的意思,对凡夫只能口耳相传,通过语言来表达。但通过语言表达的都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见性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哑巴吃糖块。

用语言讲大空性很难让人明白和体会到。如果资粮没有圆满,相续不够成熟,即使念再多的《金刚经》《心经》也很难见性。我们讲大空性的时候,是通过逻辑推理,想真正理解有点难。但你们似乎觉得很简单——“空就是自性空,但是法不空……”都会说类似的话,觉得好像没什么,但这样就更难理解空性了。

我刚才只是简单地、笼统地给大家讲了一下金刚屑因的逻辑,如果详细讲,你们也不一定能听懂。我平时主要讲缘起,缘起和性空是一个意思,缘起的自性是空,但是这个缘起还是不空的,缘起还是存在的。

空与不空是一体的,缘起法不是实有的,它的自性是空的,因为只有空了才能有,否则不可能有。比如说,因为这个袋子是空的,所以才可以装东西。这是比喻,意思是诸法的自性是空的,所以才可以产生万事万物;如果诸法的自性不空,诸法就不可能存在。

——摘自《2019观音法会开示3》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诵读佛经前的准备

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

再者,诵经前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

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诵经典。

诵读佛经的时间选择

在清晨读诵佛经为最佳,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能够在早晨读诵经典,那接下来一整天都可以用经典加持自己,其中的利益自不待言。

如果无法早起,那在其他的时间读诵也是可以的,在晚上睡前念诵,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佛经可以更好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也是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读诵经典有个大的前提:那就是念经时不要打扰到其他人,不要让别人生起烦恼就好,否则对别人、对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诵读佛经被打断的做法

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

因此,最好选择无人打扰之处诵读佛经,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若咳嗽需以袖掩口,也切莫因未诵完而心生烦恼,当知: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启发智慧。

此外,我们诵读佛经是为了修定,帮助开发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传统文化,都是讲究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个读经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修定。

回向很重要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我们要发大乘菩提心回向十方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同时欲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还应回向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缘,最易障碍你、纠缠你,故要超拔他们。

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业障也会随之消除了,业道畅通。其实,以上内容都来自于佛教的经书!

书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学问,以及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能够用心研读佛经,必定会活得更加通透,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

在家持诵经文时,需要注意这些

诵读佛经前的准备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再者,诵经前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

什么在主宰命运?看看我两位兄长的生死轨迹就明白了

什么在主宰命运?看看我两位兄长的生死轨迹就明白了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的堂兄“呱呱”坠地,爷爷给他起名“金鸽子”。希望他有一双金色的翅膀,飞黄腾达,带领家族走出贫寒与饥饿。两年后,我的长兄“银燕子”也来到这个世上。金鸽子、银燕子的童年都是在贫寒家境...

死而复活的赵长和

死而复活的赵长和

海涛法师编著从前,赵国有一位才华洋溢的人,名叫赵长和。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忽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看医、吃药都无济于事,不到一个月就死去了。他的家人悲痛万分。但由于他家十分贫穷,之前为他治病又花了很多...

一位年轻比丘的遭遇

一位年轻比丘的遭遇

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涛大浪。有一天,他出去托钵,走到城里时,...

这八种风是考验‘心’的法门

这八种风是考验‘心’的法门

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种风,能吹得没有定力的人,昏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今将这八风浅释如下:(一)称:就是称赞。人家称赞你一声,觉得比蜜还甜,心里很舒服。(二)讥:就是讥...

法云法师文集:心灵升华

法云法师文集:心灵升华

心灵升华法云法师台湾友人赠送的《心灵清泉》音乐磁带,由著名佛乐专家奕皖居士(王俊雄)演唱,音色纯厚优美,加上梵乐的典雅,馀音绕梁,令人心清神宁,真乃此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一次演讲会上,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