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偶然生起的出离心犹如魔的一种幻化

达真堪布:偶然生起的出离心犹如魔的一种幻化

心要寂静,首先要远离妄想。远离妄想,首先要断除对世间的贪恋。若是我们不以智慧去仔细观察,很难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以智慧去观察诸法的实相真理,真正明白了以后,才能对这些生起厌离心,这样才能真正断除贪恋。若是没有通过智慧去观察,不了知诸法的实相真理,很难破除缘法对自己的迷惑。前面也讲过,不知不觉地,我们把这些都视为恒常,视为实有,视为清净,视为快乐了,这也是无始劫的串习。其实这都是颠倒的。诸法都是无常的,都是虚假的,都是不净的,都是痛苦的自性,这些是实相、真理。这个实相真理要通过智慧才能了知和领悟。我们通过观察量去仔细观察,最后才能真正了知,才能真正生起厌离心,才能真正放下。

我以前听过历代祖师所说的一种窍诀:偶然生起的出离心犹如魔的一种幻化。以前我对这段话似懂非懂,现在彻底明白了它的意思。若是你没有通过观察量去观察,没有通过智慧去分析,不是真正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可能偶尔有一些所谓的厌离心或出离心,但这都是假的。即使有,也是表面上的,不是真正生起厌离心,也不是真正生起出离心。

现在很多所谓的出家修行人也犯这种错误,虽然剃头出家了,但不是真正生起了厌离心(出离心),并没有真正放下对世间的贪恋和执着。所以,虽然身处寂静处,已经出家了,但内心还是想着世间法、贪恋世间法;虽然出家修行了,但是没有什么境界,也没有什么成就。这都是因为没有修好最基本的法,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为什么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主要是没有看破,没有看明白属于世间法的实相真理。

也许口头上都会说“无常”,但是真正能明白、了知它的含义、真理是很难的。也许都会说“虚假”,但是要真正了解“虚假”、“因缘和合”也是很难的。也许口头上说“这都是不净的、痛苦的”,但只是这样说而已,我们还是贪恋和喜欢这些。这说明自己还是没有明白。

只有真正明白了诸法的真相、真理,才会生起真正的厌离心。生起真正的厌离心以后,才不会贪恋这些。

看破、放下非常重要。无论是发出离心,还是发菩提心,看破是前提。出离心、菩提心就是所谓的放下,有出离心就是放下,有菩提心就是放下。所谓的出离心、菩提心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行为;放下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觉悟的心态。所谓的出离心、菩提心、利他心,也是一种心态,一种觉悟的心态。它的前提条件就是看破,即以智慧去观察,真正明白了真相,明白了真理。看破才能放下,所以看破是很重要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二次吸引技巧挽回前男友具体做法

二次吸引技巧挽回前男友具体做法

想要二次吸引技巧挽回前男友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顾名思义就是要提升自己以达到二次吸引的目的,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是比较琐碎的,如果还不是非常了解的话,可以接着往下看,看看他人是怎么做到让前男友回心转...

明安法师:禅修好处说不完

明安法师:禅修好处说不完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等等好处,随处可见。身体的好转、疾病的...

法藏大师:华严三昧章

法藏大师:华严三昧章

华严三昧章华严三昧章一卷,新罗崔致远作贤首传。用华严三昧观直心中十义配成十科。证知此章即观文也。东洋刻本改其名为发菩提心章。于表德中。全录杜顺和尚法界观文。近三千言。遂疑此本非贤首作。庚子冬。南条文...

善导大师:五部九卷摘要

善导大师:五部九卷摘要

五部九卷摘要一、《观经四帖疏》摘要1 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什么是比丘,比丘的真实含义

什么是比丘,比丘的真实含义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

佛教圣众因缘集 九、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

佛教圣众因缘集 九、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

九、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诗曰:心怀烦恼口招殃,偶发闲言受苦长;业火烧身难忍耐,幸生善念获清凉。七地菩萨化身的阿耨婆达多龙王,他有一天,恭请佛陀到龙宫去接受供养,佛陀就带领五百弟子随同应供。龙王王宫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