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拳公主

某日,佛陀带领阿难尊者及众比丘入王舍城托钵乞食,在小巷中看到二个小孩正蹲在地上玩沙,其中一位名‘德胜’,另一位名‘无胜’。他们天真地将沙子堆成城堡、房屋、仓储,并且将沙粒当成米、麦等干粮,放置于仓库中。相好庄严的佛陀,金光遍照整个王舍城,当他们见到佛陀,不禁生起恭敬之心,德胜欢喜地捧着当作米、麦的沙粒供养世尊,并且发愿:我未来亦将广修供养,遍于天地。由于德胜此一善根及发愿功德,佛涅槃百年后即于阎浮提作转轮圣王,名‘阿育王’,以正法治理世间。此外,亦于各地广造八万四千塔供养佛舍利,并经常礼请僧众至宫中接受供养。

当时,宫里有一婢女,贫穷卑贱,见到阿育王经常举办斋僧大会,自悔无福:‘国王过去生因供养佛一掬土的缘故,今世大富大贵;不仅如此,今生又不断供僧修福,将来果报一定更为转胜。我因过去生的罪业,所以今世贫穷卑贱,又因贫穷无力修福,将来一定更为贫困,哪里会有解脱的一天?’一想到此,便难过地哭了起来。

法会结束后,这名婢女在扫地时捡到一枚铜钱,便把握殊胜因缘,欢喜地将仅有的一枚铜钱供养法师。过了不久,婢女因病命终,投生至阿育王夫人的腹中,生为一端正殊妙、举世无双的女子。日子一天天过去,公主渐渐长大,但是她的右手总是紧握着拳头。到了公主五岁时,夫人告诉阿育王这个异相,阿育王听了便将公主抱到膝上,抚视她的右手。没想到,原本擎拳的右手自动张开,掌中有一金钱,并且随取随有、无穷无尽,须臾间金钱就充满了屋内。

阿育王觉得非常奇怪,即前去请示耶奢罗汉上座,问道:‘这个女孩过去生以何因缘,而能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上座回答:‘这个女孩过去是宫里的婢女,虽然贫穷卑贱,仍希望能供僧修福。一天,她在扫地时拾获一枚铜钱,便将此钱供养僧众,因为虔心供僧的功德,命终后投生于王室,为国王女,手中恒握一枚金钱,取之无尽。’

典故摘自:《法苑珠林·卷八十一》

省思

一般人紧握生灭无常的财物,于忧悲苦恼中希求锦衣玉石,殊不知今世的果报,皆是过去所种之因;假使贪求便能得福,世间则不应有贫苦之人。《佛过去因果经》言:‘于诸福田中,佛福田为最,若欲求大果,当供佛福田。’拥有的股票,无常一到即成壁纸;银行的存款,也抵不过人生的无常。将幻化的财富供养三宝,植生生世世的福田,才是最大的福报与智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虚云法师:一生中的难事

虚云法师:一生中的难事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以“生苦”影响母体最大,所以我们学佛人,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门内,那时他的父亲在泉州...

鳝鱼报恩 店主改行

鳝鱼报恩 店主改行

鳝鱼报恩 店主改行南京人很喜欢吃鳝鱼面。城南河边有一间面馆,生意比别家好。店里有一位学徒,看见鳝鱼不容易死,虽然被砍断,还能动,心里很不忍心,每天偷拣一条肥大的鳝鱼,放入河中。学徒期满后,他被升为伙...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智者品·第六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智者品·第六品

智者品第六品证得阿拉汉果的可怜人人应该追随会规劝别人过错的智者,一如追随向导前往埋藏宝藏的地点。追随智者,较容易开发智慧。(偈166)罗陀是个又老又可怜的婆罗门,只好寄居在精舍里,做些零碎如割草和清...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优婆塞戒经》摘录:1、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2、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

达真堪布: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达真堪布: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达真堪布: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既然万法都是无常的,如果有一天外器世界毁灭了,信佛、不信佛的人都一样死了,那信佛还有什么意义?答:信佛,学佛,解脱成佛,不是身解脱,而是心解脱。这种心灵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门公案——哪个不是精底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门公案——哪个不是精底

盘山和尚在街上看到有人正在卖野猪肉。客人对肉店老板说:请切最上等的肉一斤。只见老板放下割肉刀,双手在抱胸前,大大咧咧地会问:那你老兄说说哪个地方的肉不是上等的?盘山听到屠夫这句问话,顿然有所解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