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口头上的忏悔没有用

达真堪布:口头上的忏悔没有用

我们忏悔时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四种对治力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如果连四种对治力都不具备,就不是忏悔,不能归纳到忏悔之中。

第一个是所依对治力。深信佛就我们的前上方,不只是这样想,而是对此深信不疑,这就是外在的所依对治力。这样,你随时都可以跟佛感应道交,这种所依对治力可不简单。

内在的所依对治力即菩提心。你刚才的那种认知,那种觉悟,就是内在的所依对治力,所以外在的所依对治力和内在的所依对治力,是要结合的,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不能分割的。

我们有时候大概地观想一下金刚萨垛佛,但是没有内在的金刚萨垛。这样即使你观出来了,也不是真正的金刚萨垛佛。真正的金刚萨垛佛是你觉悟的心态,在觉悟的状态中才会显现,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感应道交。

迷是一切祸害的根,即无明,是佛法里讲的轮回之根。一个迷信者,在无明的状态中怎么能见到佛呢?在无明的状态中见到的不是佛而是魔!内心觉悟了佛才会现前,具有智慧的人才可以跟佛感应道交。如果没有依所依对治力去观想、去修持,很难。所以第一个条件所依对治力,很多人都不具备。

第二个是厌患对治力。厌患对治力是对自己曾经做过的恶业,生起了无比的追悔之心。这些恶业也是在无明的状态中产生的,如果具有所依对治力,内心觉悟,自然就有了第二个对治力,即厌患对治力。

第三个是返回对治力。这是改过的决心,不再犯同样错误的决心。如果具备了第一个条件,第三个条件返回对治力自然就具备了。

第四现行对治力。如果第一个所依对治力到位了,现行对治力也自然能圆满。

四种对治力的根本在哪里?就是所依对治力!先别想其他的,懊恼自己观不出来,背不下来,这都不要紧。把功夫下到所依对治力上,做到了所依对治力,其余的几个对治力自然就会圆满,就会到位的。

我们修行有时候需要低调,不能要求太高,一口吃不成胖子。部就班地来,着急容易跌倒,一旦跌倒了,很难再站起来。所以先把基础打好,比如刚才的四种对治力,先把第一个对治力做好,其他自然就一通百通了。

现在有些人开口闭口都是忏悔,到我这里来也经常说忏悔,这都是口头上的忏悔,没有用!最起码要具足四种对治力才是真正的忏悔。到我里来痛哭流涕,看上去好像很虔诚。其实在佛和上师面前忏悔,要不覆不藏,可是却有那么多的隐瞒,还说忏悔,我已经听腻了。

——摘自《2019关于忏悔的讲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了解经文的意义

了解经文的意义

了解经文的意义世间的凡夫只修习了一部分禅法,知道一些数息观和不净观的观法,虽然记住了经文,却没能深入了解经文的意义。对禅观的种种方法并没有实际掌握,却自己说自己善解禅观就妄乱地传授别人禅观,致使来学...

放生鱼子的真实感应

放生鱼子的真实感应

  放生,是挽救那些生活在痛苦之中,免受生命之苦的劫数。被放生的动物们,内心会对你充满着感谢。这也是为什么放生的动物,到了水里面,都不会立即离开,会露出水面回看我们。这就是他们在向我们表达感谢之情。...

达真堪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这是什么果报?

达真堪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这是什么果报?

达真堪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这是什么果报? 问:今生做任何事情都不太容易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经常一小会就走神了,请问这样的果报是种了什么因。做哪些事情,或者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 答:1、这...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

佛法的基本知识日慧法师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最后,想藉此提供一个最简单易行的修四念处法门,这法门就是念息十六行。念息一词,新译持息念,亦有依音译念阿那般那,或简称念安般的。音...

佛教的神通

佛教的神通

佛教徒是否主张神通?这是很多佛教徒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神通不是主不主张的概念,而是成就者个个皆具备的,它是修行证量的表显,是修行过程中的现象,但不是成就解脱的目的,是行持中必然副产物的涌显,凡...

素食营养搭配有技巧

素食营养搭配有技巧

如今热爱素食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许多小伙伴都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了自己的素食三餐,素食话题也引发了不少相关讨论。我们都知道,由于素食者不能摄取到肉类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那么,素食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