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缘法

每个人的缘法

茅山最有名的景点就是三重瀑。清澈的山泉水缓缓洒落,流水中随波而动的花瓣,举目仰望天空,这里自有一份独特的通透。

有位老施主说,在古树下,找块山石席地而坐,闭目养神,耳畔只有潺潺流水之声,听闻飞虫空中振翅之声,或是采蜜归宅的蜂儿。眼未睁,但依然可以看到柔若无骨的花瓣从与瀑布相连的小潭中居住的鱼儿头顶掠过的景色。

老施主说,心中美景常止于此,如果再追逐花瓣最后飘到了何处,是否化成花泥去护花了?反而不美了。

三重瀑虽美,却不是戒嗔最喜爱的地方。

因为眼中所能见到美景,永远抵不上心的恬静。

戒嗔喜欢带着本书,去寺右侧的一块很大的山石旁。这里藏于几棵大树之后,平日很少有人来此,这里连条小路也没有,穿过仿佛已经无路的树丛,别有洞天。

这里依然有树,只有一棵,特别高大,比周围的树高出了一大截,只是树叶却并不茂盛,阳光可以轻松透过树枝照耀在山石上,光线居然也不错。

寻块山石,掸去灰尘,靠在树旁翻经阅卷,偶有落叶被山风吹落,落于经文之上,信手取来,夹于书中作为书签。

这里无水无花,只是有种独特的幽寂,让人静心,也许这就是戒嗔爱此处的原因。

戒傲性格于戒嗔大大不同,不似佛门中人,喜欢多动,戒嗔时常想拉着戒傲一起来此处读经书。戒嗔感觉,如此美景说不定也可以也让戒傲心静下来好好地修行,只是戒傲从来不肯来。

有次戒言衔了戒傲的布袜,从寺里跑来找戒嗔,戒傲一路追到此处。

戒嗔正在树下看书,正好借机把手中的经书交给戒傲,戒傲笑着接过,也学着戒嗔一样在树下读书,不过只坚持了一小会儿,就再也忍受不住去打球了。

戒嗔不解地向师父请教,为什么如此清净的场所却无法平复戒傲躁动的心?

师父说,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人和人的差别绝不仅仅在表面。你心中美景,别人未必能够体会得到,别用自己的标准看待别人,也别想着要去改变别人。幽寂的山石旁并不是戒傲心中的归宿,我们何必期望每个人都变得和你相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食的功德利益

素食的功德利益

素食的功德利益 我们老祖先说过:一日吃斋,天下杀生无我份。你今天吃斋,今天全世界杀生就与你没关系。像联网一样,你的电脑没有连接到杀生的网里。老祖先又说:吃他一口肉,欠他万万千。你虽然吃的是一口肉,...

佛法概要: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

佛法概要: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第一节净土法门所依的经论净土法门,是佛教最容易使人接受和信仰的一个宗派。它方便易行,所以导致人们欢喜修学、信受奉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真是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的无上法...

心在哪里  玉琳国师与顺治皇帝的一段传奇对话

心在哪里 玉琳国师与顺治皇帝的一段传奇对话

清朝顺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治问道:“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问心在那里?现在请问心在七处?不在七处?”玉琳国师回答道:“觅心了弗成得。”顺治皇帝:“悟道的人,还有喜怒哀乐否...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东晋西域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比丘俱。舍卫城中有婆罗门五百人。五百人相将俱出城。自至其田庐。相与共坐讲议言。本初起地上人时。皆是我曹婆罗门种...

达真堪布:修行人与家里人相处不好怎么办?

达真堪布:修行人与家里人相处不好怎么办?

达真堪布:修行人与家里人相处不好怎么办? 在修行人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与外人能够相处好,与家人却相处不好;我们对外人很慈悲,但是对家人却不行。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才能改变?答:很多人都说:“...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恕中无愠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恕中无愠禅师悟道因缘

恕中无愠禅师悟道因缘台州瑞岩空室恕中无愠禅师,昆山荐严妙道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本郡临海人。无愠禅师少时有出世之志,后从径山元叟行端禅师落发,并于昭庆律寺受具足戒。此后,无愠禅师开始游方,初往净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