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时刻出现的五毒烦恼,如果真心忏悔而清净,就会成为功德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匿着深具伤害性的小偷或强盗,那就是自己的无知。无知,经常让我们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想法、言行都是正确的。这种自以为是的串习不断累积,会让“我”变得越来越自负,这就是五毒烦恼中的傲慢。

多数人很难察觉到傲慢的存在。傲慢是人在缺乏自信时,借以获得自信的一种心态。但当我们没有觉察时,它会逐渐膨胀,使得我们也渐渐认为自己的想法或概念一定是最正确、最好的。就像很多人常常会批评别人:“那个人没有正知正念。”当我们用这样的语言去批评别人时,其实是在很清楚的表达,自己不具备正知正念。

正知,就是时刻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清楚自己的心在想什么,有什么念头或动机?语言想表达的是什么?身体所表现的行为如何?

正念,则是让身口意的所作所为,以正向和良善为最高指导原则,牢牢地记住。如果所想、所说、所做的是正面的,便继续保持;反之,如果是负面的,就要将它们扫除,这就是正知正念。

但是,有了傲慢以后,我们会忽略正知正念,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口意,早已经与它们背道而驰。

我们很多身心上的痛苦,归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有无明。因为无明,所以无法分辨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加上听闻佛法后,没有长期运用在自己的身心上,缺乏正知正念的训练,不能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生起傲慢而不自觉。之后,在傲慢的影响下,为了确认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否被赞同,就会产生疑心病。这种种的因素,就会导致自己时常猜测别人言行背后的动机。

尤其在一个多数居民都来自其他省份的城市,人人都缺乏安全感,自然就会产生保护自己、防卫他人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仅想保护自己,同时还隐藏着一种威胁别人的念头。同时,社会上的种种竞争,也会让防人之心不断膨胀,但我们对它却毫无觉察认知。于是,人与人相处时,渐渐演变成总需要去猜测,痛苦自然随之而来。

很多事情会让自已感到痛苦,是因猜测产生的。有猜测,就需要比较,而且任何事情都可做比较。虽然从佛法的观点来看,随喜就可以熄灭这种因“比较”所产生的嫉妒之火,但我们又做不到。

于是,后果往往是随着疑心而产生强烈的嫉妒,而伴随嫉妒所生起的是憎恨心。

所以,当别人的作为让我们不舒服时,我们不会去观察别人的言行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却只会随着自己的分别心,选择爱听或避开不爱听的语言,决定可接受或不接受的行为。

我们无法放开心胸,接纳别人的言语或行为,不做理智的分析。一旦缺乏理智分析,就会从片面的主观角度,将自己不愿意接纳的人事物,想方设法让别人也认同自己的观点。

于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就会故意夸张、放大自己的想法或语言,不得不用谎言、添油加醋地描述,将一件小事情夸大到好像天要塌下来或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程度。因为唯有这样,才有人愿意附和你的说法或想法。所以,这种疑心病所引起的念头,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以谎言引起的,而在这种谎言的背后,就是经常要挑拨是非,否则没有人会认同你的讲法。所以,作为红尘中的世间人,我们会用言语去伤害别人。

言语虽然不带刀,却可粉碎别人的心。

造成这种伤害后,伤人者当下肯定还感受不到恶果,但是,当因果真实不虚成熟在自己面前时,我们因贪、瞋、痴所做的任何恶果,都必须由自己承受,那时候就没有任何人可帮自己承担。

我们是凡夫俗子,很难没有情绪上的分别心,但唯一能做的是什么呢?就是忏悔,所以一定要学会如何忏悔。

身为佛教徒,每天都要记得在睡觉之前好好反省一下,回想当天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前,自己到底造了多少属于身体、语言和心灵的业力。

尤其是心灵所造的业力,非常难察觉。就像刚刚所说,因为傲慢让自己察觉不到是否造了恶业,或是像很多人一样,即使做了,也不愿承认,老是喜欢把一切的责任,推卸给别人。无论是当着别人的面,不负责任的把伤害推给别人,或是在心中说不是自己的错,都只是自欺欺人,因为因果业力真实不虚,等因缘和合时,再微细的业因都会成熟。就像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还是凡夫时,看到鱼在受苦,还在一旁高兴拍手,使得他成佛后,仍有头痛的感受。

所以,业力不管大小,时间一到,一定会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学佛,可能不懂这其中的厉害之处,也不知从哪里反省。但是,学佛以后,如果还无法约束自己,那么就尽量在每天睡觉前,好好观察反省,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找借口,因为这时候没有人知道你当下心里所想,是对或错,没有人会对你追究责任,所以你也不用为了面子,当下还要用谎言来欺骗自己,这时候的我们是可以坦白发露忏悔的。

忏悔时,可以观想诸佛菩萨就坐在自己头顶的前面虚空中,就像眼睛看穿透明的玻璃一样,我们的任何起心动念,都逃脱不了诸佛菩萨智慧的法眼。这时能坦诚地忏悔,不遮掩,不隐瞒,就像我们刚刚所念的《三十五佛忏悔文》中提到的,如果能真心忏悔,业力是可以净化的,特别是不善的业力,当净化后,它反而变成一种功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茶似人生,其心、其书、其友、其养全在其中

茶似人生,其心、其书、其友、其养全在其中

品茶,品味,品人生。如果茶只是一杯普通饮品,恐怕不会受到那么多人喜爱。茶有内涵,不仅在于茶在水中弥漫的滋味与香气,能在于在这一杯小小的茶中,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耐人寻味。【茶之心】第一是等待沸水的...

为什么说你很难挽回主动分手的男人

为什么说你很难挽回主动分手的男人

在爱情中,男女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了,女人充满着感性,对一份感情可能是无限投入的,但是男生却往往都保留着一份理性,这并不是对他们进行批评,因为性别上的差异是没法根本改变的。但是,男生有一点好处...

人间行者

人间行者

人间行者林全/台北新庄清晨,大雨滂沱,浪涛汹涌;二月的风,更添寒栗。基隆放生现场前,一条大通道,积水连连,浊浊污泥,举步惟艰。正踌躇!蓦然,不远处,一部九人座厢型车,缓缓前行。是师兄!怕老菩萨们涉水...

佛弟子能喝牛奶吗?

佛弟子能喝牛奶吗?

请问法师,八关斋戒晚上可以喝牛奶吗?明证法师开示:唉呀,就一晚上(你都坚持不住吗),你喝清水就好了,哪还这么多事。不只是八关斋戒,平时我连牛奶都不喝,为什么呢?现在的牛奶,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自然产奶...

“猫耳朵”(麻什)

“猫耳朵”(麻什)

这几天好冷啊,下班回到家看到热腾腾的一锅“猫耳朵”,喜欢的不得了!“猫耳朵”我们通常叫“麻什”。汤底原料:西红柿、西洋菜、草菇、土豆、豆腐汤底的做法: 1、把西红柿用开...

《佛遗教经》原文

《佛遗教经》原文

 佛遗教经原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