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语文老师:海量阅读是新高考语文取胜的不二法门!

资深语文老师:海量阅读是新高考语文取胜的不二法门!

新高考来临,对考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光学课本,根本就无法看懂考卷的阅读材料。所以,大量、全面的阅读对每一个想在高考中取得语文高分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海量阅读是高考语文取胜的不二法门!作为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笔者给考生和家长提个醒,阅读这件事,开始得越早越好。有感于有些家长和孩子经常问的应该读什么书,本人认为首先读书要先提升考生的历史知识和思想境界,而这两者的提升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历史著作。

但是选择历史书籍确实很有难度,二十四史读不懂,大家作品太高深,戏说类的误导孩子,而今天,笔者介绍给大家的是融通俗性和经典性于一体《易中天中华史》,能让考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对泱泱中华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易中天,恐怕是国人最熟悉的大学教授了。从百家讲坛《品三国》开始,他的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都让当时年轻的我甚为佩服。但后来批评者也大有人在,出于对流行文化的天然抵触和那些批评的声音,后来就没怎么接触过易中天。

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发现历史知识的欠缺、对中国古文化的无知严重制约了我对一些文本的深刻解读,尤其是古诗文,这才知道什么叫文史哲不分家。

记得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说过,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教心学知识。而我好像各方面的知识都严重缺乏,那就先从历史知识入手吧。

搜索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发现很多书都不合我的胃口,要么以次充好,质量不高;要么高深难懂,难以卒读;要么容量有限,难以对历史和古文化有较为深广的认识。尤其遗憾的是发现吕思勉先生的作品,大家名作,但基本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每读一页要查询若干字词,根本满足不了我急于恶补的心理。

后来碰到了《易中天中华史》,基于以往的认识,我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而且一看是16部,皇皇巨著,何时读完?有一次读了读,觉得有趣还有料,不知不觉就把第六部《从春秋到战国》读完了。而且把一直困惑我的“士”这一概念基本搞清楚了。易中天先生说,在秦之前,“士”是最低等的贵族:天子、诸侯、大夫、士,士一般是大夫的非嫡长子,因为不能继承爵位,所以必须委身于人。秦之后,因为废除了诸侯和大夫,贵族只有皇族,所以士又称为最高级的平民:士农工商。再如他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说变法一方面把秦国变成兵营,另一方面变成了监狱,这让人对变法的优势和弊端便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因为成了监狱,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出逃便没了可能,这比《大秦帝国》中将商鞅拔高为为了护法而大义凛然地自蹈死地的说法显然更符合历史事实。

易中天现在在第六部的后记中说他用极简的笔墨和篇幅要将历史讲清来龙去脉,还要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在我看来这肯定是做到了。在自己水平有限的时候,要找适合自己水平的书来看,这既能增长见识,也能节约时间,几周的闲暇时间,不知不觉就将前六部看完了。真的感谢易中天先生能将深奥复杂的历史讲得如此通俗易懂。

六部读完后,我还发现原来的印象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觉得易中天先生只关注于中国古代官场的斗争,尔虞我诈,明哲保身,厚黑学,并乐此不疲,完全无助于民主与法制、平等与博爱等观念的建设。但是在《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文明的意志和中华的位置》中,论及伊斯兰、西方及中华文化时,却是人类视角,悲天悯人,高端大气。

注意:本书适读群体比较广,孩子和成人都可以读,但是前四部不推荐初中以下孩子阅读,之后的也适合小学5-6年级孩子阅读。

这是我读完前六部之后的一点心得,希望这有限的解读,能勾起学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这件事,任重而道远,但面对阅读量日益增大的新高考,必须下苦功夫解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法音集:因果不爽

佛教故事:法音集:因果不爽

因果不爽佛在世时,有一贾客,名弗迦沙。某日因事,入罗阅城,刚行至城门内,迎面来一狂牛,无故被牛抵死。是时牛主,眼见撞下大祸,心生怖畏,于是廉价速将牛卖出。买主得牛后,于欣喜之下,牵牛往河边饮水,不料...

春节我们老家可热闹了,搞祭祀讨吉利避灾祈福,管用吗?

春节我们老家可热闹了,搞祭祀讨吉利避灾祈福,管用吗?

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辞旧迎新。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过年可热闹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祭祀、吃年夜饭,到处洋溢着祥和热闹的气氛。过年的习俗很多,几乎都和人们避灾祈福、渴望...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如今遇到了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又积累了这么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她发自内心地欢喜,因此而获得了无量的福德。世尊清清楚楚地知道此事。傍晚回向的时候,世尊对国王说:“你所积累的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福德善根更大的人?”国王心想:“不可能有比我福德、善根还大的人。”于是就说:“谁的福德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世尊就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做了回向。世尊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做回向,胜光王心里十分不悦,于是与诸大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最后献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我们多做些饭菜,让饮食溢到器具外面,等贫女来捡的时候,我们就打走她。国王同意了。第二天贫女遭到了殴打,不由得生起了嗔恨心,摧毁了善根。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

    随喜的功德不可思议,嗔恨心的过患也不可思议。我们要随喜一切,随时随地观察、忆念、随喜他人的善根和福德。我们可以忆念佛的愿力,忆念佛在因地的修持以及佛断证圆满的功德,然后生起欢喜:“佛当时发了那么殊胜的愿啊!哈哈!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为了四句正法舍弃了无数次的生命,那么精进啊!哈哈!”发自内心地高兴,进而去忆念佛、菩萨、阿罗汉以及修行人的功德,在心里生起欢喜,这也是一种殊胜的窍诀。若是能这样脚踏实地地修,一定能成就。

    现在人都会说“随喜”,一开口就是“随喜”,但都是表面上的随喜。内心真的随着他人欢喜、高兴,真有发自内心的喜悦,那才是真正的随喜。

    我们看到他人积累福德和善根,修行有进步了,得到表扬或奖励了,得到世间的一些利益了,应该赞叹,应该随喜。但是有的人心里却欢喜不起来,这叫嫉妒。你再嫉妒,也影响不到他的成就,也无法阻碍他的进步。但是人都有这种烦恼和习性。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是也控制不住。现在我们就要通过随喜来对治嫉妒心等烦恼习气。

    不要嫉妒任何人,嫉妒心的过患非常严重。尤其嫉妒金刚道友是非常不好的缘起,生生世世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是已经发过菩提心的人,已经进入了密'乘,应该帮助、利益众生,应该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你没有直接帮助、利益他们,他们自己就获得了成就与利益,这时你不能不高兴。否则,说明你的慈悲心不到位,说明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更不用说进入密乘了。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只为他人不为自己,这是一种成就的要诀。真正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真正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低处,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高处时,你已经圆满了,成就了。因为你已经放下了自私,放下了自我,这叫开悟,叫成就。

随喜是积累善根、对治烦恼的窍诀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

达真堪布:怎样处理磨损的法宝、圣像?

达真堪布:怎样处理磨损的法宝、圣像?

达真堪布:怎样处理磨损的法宝、圣像? 我们打印经文、法相等学法资料时不小心印坏的,还有长时间使用而磨损的文本、法相及光盘等,以及请香或者佛教用品包装上的佛菩萨像,该如何处置才不会有过失?答:可以念缘...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舍己护幼鳝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舍己护幼鳝

舍己护幼鳝对大黄鳝来说,那只小黄鳝不一定是它的孩子。它还是在盐水中痛苦的把它吞了下去,而且在几百度的高温油锅中,拼死保护小黄鳝,这是动物之间的真情...一个家庭主妇一次准备油炸几条黄鳝鱼作为晚餐上面...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修鞋的男人和女人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修鞋的男人和女人

修鞋街边上有两个摆摊修鞋的,一男一女,男的叫邓勇,女的叫郭玲,是一对夫妻,两口儿原在一家工厂上班,后来双双下岗了。想再就业没有门路,俩人一商量就干起了修鞋的营生。活儿虽脏些,看着也不那么体面,可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