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语文老师:海量阅读是新高考语文取胜的不二法门!
新高考来临,对考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光学课本,根本就无法看懂考卷的阅读材料。所以,大量、全面的阅读对每一个想在高考中取得语文高分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海量阅读是高考语文取胜的不二法门!作为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笔者给考生和家长提个醒,阅读这件事,开始得越早越好。有感于有些家长和孩子经常问的应该读什么书,本人认为首先读书要先提升考生的历史知识和思想境界,而这两者的提升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历史著作。
但是选择历史书籍确实很有难度,二十四史读不懂,大家作品太高深,戏说类的误导孩子,而今天,笔者介绍给大家的是融通俗性和经典性于一体《易中天中华史》,能让考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对泱泱中华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易中天,恐怕是国人最熟悉的大学教授了。从百家讲坛《品三国》开始,他的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都让当时年轻的我甚为佩服。但后来批评者也大有人在,出于对流行文化的天然抵触和那些批评的声音,后来就没怎么接触过易中天。
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发现历史知识的欠缺、对中国古文化的无知严重制约了我对一些文本的深刻解读,尤其是古诗文,这才知道什么叫文史哲不分家。
记得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说过,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教心学知识。而我好像各方面的知识都严重缺乏,那就先从历史知识入手吧。搜索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发现很多书都不合我的胃口,要么以次充好,质量不高;要么高深难懂,难以卒读;要么容量有限,难以对历史和古文化有较为深广的认识。尤其遗憾的是发现吕思勉先生的作品,大家名作,但基本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每读一页要查询若干字词,根本满足不了我急于恶补的心理。
后来碰到了《易中天中华史》,基于以往的认识,我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而且一看是16部,皇皇巨著,何时读完?有一次读了读,觉得有趣还有料,不知不觉就把第六部《从春秋到战国》读完了。而且把一直困惑我的“士”这一概念基本搞清楚了。易中天先生说,在秦之前,“士”是最低等的贵族:天子、诸侯、大夫、士,士一般是大夫的非嫡长子,因为不能继承爵位,所以必须委身于人。秦之后,因为废除了诸侯和大夫,贵族只有皇族,所以士又称为最高级的平民:士农工商。再如他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说变法一方面把秦国变成兵营,另一方面变成了监狱,这让人对变法的优势和弊端便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因为成了监狱,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出逃便没了可能,这比《大秦帝国》中将商鞅拔高为为了护法而大义凛然地自蹈死地的说法显然更符合历史事实。
易中天现在在第六部的后记中说他用极简的笔墨和篇幅要将历史讲清来龙去脉,还要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在我看来这肯定是做到了。在自己水平有限的时候,要找适合自己水平的书来看,这既能增长见识,也能节约时间,几周的闲暇时间,不知不觉就将前六部看完了。真的感谢易中天先生能将深奥复杂的历史讲得如此通俗易懂。
六部读完后,我还发现原来的印象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觉得易中天先生只关注于中国古代官场的斗争,尔虞我诈,明哲保身,厚黑学,并乐此不疲,完全无助于民主与法制、平等与博爱等观念的建设。但是在《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文明的意志和中华的位置》中,论及伊斯兰、西方及中华文化时,却是人类视角,悲天悯人,高端大气。
注意:本书适读群体比较广,孩子和成人都可以读,但是前四部不推荐初中以下孩子阅读,之后的也适合小学5-6年级孩子阅读。
这是我读完前六部之后的一点心得,希望这有限的解读,能勾起学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这件事,任重而道远,但面对阅读量日益增大的新高考,必须下苦功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