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尽孝的媳妇遇到固执洁癖的婆婆,会是什么结局?

孤身一人、身体不好的婆婆在我老公大姐家住了好长一段时间。春节前,大姐一家要回自己的婆家,那婆婆谁来照顾呢?婆婆就想一个人回老家住。为此,老公心里很着急,生怕老人再回老家,没人照顾。

我们夫妻商议决定接婆婆来住。可老人家怕给我们家带来负担,也不愿意来。我心里很明白,婆婆的固执不是普通人的固执,是说一不二的那种,能否顺利接婆婆回来住,心里没多大把握,因为老人家不仅固执,还有洁癖,晕车等症,生活有许多不方便,不太好照顾的。

正月初六一大早我就祈请诸佛菩萨加持我家婆婆,能改变回去的念头,同意与我一起住。也请求师兄师姐为老人家回向功德。当然在尽孝照顾老人的同时,我还希望为她开启法缘,希望她能学佛修行求解脱。

老人家不懂学佛修行,在老家时,我给她请回南无阿弥陀佛法相及念佛机,通过引导平常只会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

那天,我抱着一周零七个月的女儿,以最真诚的心跪在婆婆面前,请求她去我家住。我说:“妈,去我家住吧!我会按您的要求照顾好您的,您老一把年纪了,必须要有人照顾。”

婆婆说:“你可别说了,阿宝那么小,妈不会帮忙,反而还有增加负担,就别说啦!”

我摸着她的膝盖,难过地回想,婆婆不分昼夜为子女承当,照顾脑中风的公公 10 年整。我说:“妈,您现在老了!也同样需要人照顾,我愿意承担一直照顾您!”

婆婆说:“孩子,你已经尽“24 孝”了,当年他爸脑中风后生活不能自理,你与其他兄妹们一样分担的照顾。如今,宝宝小,我还要增加你的负担,妈过意不去呢!”

我说:“您住我家都不愿意,还何来谈孝呢?现在谈“孝顺”两字为时过早吧,请不要把我与其他兄弟姊妹做比较,我是学佛修行的佛弟子,都在做好事,本就是来利益别人,何况自己的亲人呢。我没有能力把您引导去学佛修行,皈依三宝,就做得不够好,我深感罪过呢!”

此时我难过的眼泪汪汪,婆婆看我稀里哗啦地流泪,老人家也跟着泪流满面。婆婆说:“不要说现在学佛,之前你没学佛就已经很孝顺了,娘心里明白的呢!”

我与婆婆分享了师兄师姐的父母、公婆都是高龄,一起虔诚学习南无羌佛亲传的如来正法,如 L 师姐的家公 84 岁了学佛修行才两个月时间,现在红光满面,目光炯炯有神,原来病入膏肓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还有去年十一国庆节,杭州就有一个世界的母亲往生的各种祥瑞……

婆婆听了也很欢喜,眼睛一亮问:“真的吗?”我说:“佛法真实不虚,您要跟对了,有坚定的信愿行,按佛陀的法音照着做,实行身口意三业行持与佛菩萨相应,往生绝对没问题。”

最后婆婆同意了。她说:“那就明天初七过去住几天吧!”

婆婆接到家后,全家皆大欢喜。我每天起床第一时间为她泡好一杯浓茶配甜点当早茶,我开始上供,诵经等功课完毕,为她准备好馒头、鸡蛋、蛋白质粉做早餐。

送孩子去托儿所后,回来给她泡好西洋参、天麻、何首乌、三七、丹参、山楂、瓜蒌壳配方的七粉茶一杯。

中午下班回来,第一时间给婆婆切一个猕猴桃,而后赶紧做饭给她先吃。下午上班前给她准备一杯养肝茶……

每天夜里婆婆不管几点上厕所,都看我在做佛事,不是看佛书,就是做功课,或写些什么。她觉得很惊讶!认为因为她来了,增加我的麻烦,造成都没时间睡觉。

我老公说:“您来了,她还睡得多啦!”她说那样太累了,谁都受不了。我告诉婆婆,说:“不累呢,别人睡不着,我是舍不得睡。我在与无常抢时间呢。”

她认可的点点头,我借机告诉她无常迅速、生死事大,时间紧,没几年时间给她念佛了。眼睛不好少看电视,抓紧修行学佛。同时送给她一个计数器,教她如何正确一心不乱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还要观想佛陀就在她头顶上方加持她,念完功德要回向给她往昔的父母宗亲眷属、冤亲债主等等。从此,我在做功课时,她也会坐着认真念佛。

今生有这个因缘,成了一家人,就要像自己的亲身母亲对待她,作为佛弟子尽量不要造作,一切就如失而复得的亲人一样珍惜,现在婆婆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其实一切都要出于真心。佛弟子真心修行自然真心尽孝。

——END——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食潮正在全球兴起

素食潮正在全球兴起

“将禽类、肉类,甚至乳类食品拒之门外”、“尽可能多地摄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当“素食风”袭来时,全球为之动容:在中国,北京大学成立了素食协会;在美国,人们更以“吃素”作为生活品质的象征,55%...

法云法师文集:野草与石莲

法云法师文集:野草与石莲

野草与石莲致困厄之友法云法师得知您目前的遭遇,我内心十分牵念。但聪慧、慈善如您,一定深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能驱散黑暗的是光明,而非黑暗;能熄灭恨意的是仁慈的爱,而非仇...

星云法师:行立坐卧

星云法师:行立坐卧

《学佛行仪》里:“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人生的“四威仪”不一定学佛的人要如此,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上,都应该要有此“四威仪”。 我们和人初次见面,但看他的气质和行仪,大致就能知道他的素养与教...

精诚所至,终获感应

精诚所至,终获感应

唐朝僧法云,雁门(今属山西省)人,俗姓赵,性情淳善,不计较毁誉。但学习很愚笨。十二岁时,父母送他到五台山华严寺,皈依比丘净觉。搬柴运水,不怕劳累。到三十六岁,还不会念诵,大家笑他愚蠢,叫他“牛石”。...

赡养佛僧得一夜暴富,贫生孺子的故事

赡养佛僧得一夜暴富,贫生孺子的故事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父亲出海经商,遇难死于海上,他们家里,仅靠他的母亲做苦工并向邻里亲戚们借钱保持生活。因为他家太穷了,所以人人都叫他贫生孺子。贫生孺子逐渐长大了,并且...

索达吉堪布: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

索达吉堪布: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

索达吉堪布: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 问: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索达吉堪布答:平时的起心动念若与闻思的理论相结合,所作所为就会全变成修行。因此,闻思是很重要的,表面上的实修、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