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法师开示录-六月二十三日开示

六月二十三日开示

办道这一法,说难也难,说易亦易,难与不难是对待法。古人真实用心,一点不为难,因为此事本来现成,有什么难呢?信不及就为难了。若真正为求了生脱死而办道,能把自身看轻,了身如幻,一切事情看得开,不被境转,办道就容易。人没有不想学好,谁也想成圣贤,谁都怕入地狱,但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人行起来就为难,何以呢?比如世人说好话,恭喜发财,富贵荣华,谁都喜欢;若说你家破人亡等不祥话,谁都不愿意。可见人人都想好,但何以偏向坏处跑呢?这只由放不下罢了。古来各城市都有城隍庙,檐下挂一个大算盘,是要和人算善恶帐的。有一匾额写道:“你又来了”。两柱有一副对联:“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又:“天堂有路,人人不肯去;地狱无门,个个要进来。”凡人常动机谋弄巧妙,吃不得亏,事事都计较合算不合算。恶人谁也不敢接近,怕吃他的苦头,让他忍他散场了。但因果报应,天是不怕恶人的。我们坐禅念佛,本为了生死,由于无明贡高,不能忍辱,不除习气,虽有修行善因,还免不了苦果,生死不了,随业受报,所以说“你又来了”。本来在地狱受苦已毕时,十殿阎王吩咐过,叫你不要再来,再来没有好事。由于你放不下,所以依旧犯罪,去了又来。世人愚迷,作恶不行善,遂招苦果。出家人是不是想出苦呢?如不想脱苦,何必入空门,入空门则了无一物可得,万事皆休,还有什么天堂地狱。但如不证得四大皆空,五阴非有,就不算得入空门。要入空门,最好多多研读《楞严经》。全经前前后后,所说不离五阴。其中开五阴而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内而身心,外而器界,不出色受想行识五阴。经中说凡说圣,说悟说魔,都是阐明五阴非有,教我们照破五蕴皆空,最后说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指出五阴魔邪,无一不是说五阴,色阴中淫色是生死根本,杀盗淫妄是地狱根本,五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如何照呢?照是觉照,时时刻刻,依经所说,用智慧观照五阴,照得明明白白的,就见五蕴皆空了。在观照之初,未能全无妄想,这不要紧。古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若妄念一起,你能觉照,就不随妄转。不能觉照的,坐香怕腿痛,礼佛怕腰酸,躲懒偷安,天堂路不通,自然要进地狱。寒山大士诗云:“人间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膝胧。似我何由居,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寒者寒冷,冷到夏天冰还未释,日出还雾,我这一片冰心,与君不同;君若似我,就能到寒山中,否则寒山路不通。学道之人,要见五蕴皆空,首先要灰心冷意,纵使炎天如烈火,难消冰雪冷心肠,才能与道相应。昔闾丘胤出牧丹邱,临途之日,乃萦头痛,医莫能治,乃遇一禅师名丰干,言从天台山国清寺来,特此相访,乃命救疾。师乃舒容而笑曰:“身居四大,病从幻生,若欲除之,应须净水。”时乃持净水上师,师乃噀之,须臾祛殄,乃谓胤曰:“台州海岛岚毒,到日必须保护。”胤乃问曰:“未审彼地,当有何贤,堪为师仰?”师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取相,乃可见之。寒山文殊,遁迹国清,拾得普贤,状如贫子,又似疯狂,或去或来,在国清寺,库院走使,厨中看火。”师言讫辞去,胤乃进途,至任台州,不忘其事。到任三日后,亲往寺院,躬问禅宿,果合师言。到国清寺,乃问寺众,丰干禅师院在何处?并拾得寒山子,现在何处?道翘答曰:“丰干禅师院在经藏后,即今无人住得,每有一虎,时来此吼,寒拾二人,现在厨中。”僧引胤至丰干禅师院,开房唯见虎迹,遂至厨中灶前,见二人向火大笑,胤便礼拜,二人连声喝胤,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唤,乃云:“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僧徒奔集,递相惊讶,何故尊官礼二贫士!时二人乃把手出寺,即归寒岩,胤乃重问僧曰:“此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觅访,唤归寺安置。胤乃归郡,遂置净衣二对,香药等物持送供养。时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岩送上。寒山子高声喝曰:“贼!贼!”退入岩穴,乃云:“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拾得又迹沉无所。乃令僧道翘等,具往日行状,唯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人家厅壁上所书文句三百余首,及拾得于土地堂壁上所书偈言,并篡集成卷,流通世上。据寒山自己说:“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三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若能会我诗,真是如来母。”又云:“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拾得诗云:“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寒山拾得的诗,流传到今,一向受人尊重,儒家亦多爱诵之。他两大士出口成文,句句谈玄说理,不要把他作韵语读,若作韵语读,则对面隔千山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生于善道之行,谓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道。

业行的体相差别,非常深广复杂。但一切业行,以十业道为根本。十业道中有善有恶,恶的名十恶业道,善的名十善业道。十恶业道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与十恶业道相反则为十善业道。

五戒中的妄语,实则含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之三善。两舌是挑拨离间;恶口是毁谤攻击、骂詈、讽刺、刻薄语言等;绮语是花言巧语,言不及义等语。可知五戒概括了十善的身语二业的七支善戒。至于意业所属的贪欲、嗔恚、邪见三支,如不假身语二业的表现,便不成其为善恶之造作。意业三支,由身语七支所摄受,意业支配身语二业,身语二业表现意业,意业不能不假身语二业而有所造作。身语二业,若无意业为其造作恶的主宰,所造恶业。亦不成重罪,甚至无罪。所以,五戒即具十善。

五戒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即十善中的身三业,为救生、布施、梵行。五戒中的不妄语,即含摄十善中的口四业,为诚实语、和诤语、爱软语、质直语。五戒中的不饮酒,可为十善中的意三业,即为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因酒能令人昏沉迷惑而失理智、贪、嗔、邪见亦为如是。

■十业之果报

行十不善业的果报,在《华严经》中说得非常明了。即:十不善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因。十不善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行十善道,能成就人天乃至无上菩提。修持五戒十善,有出离心,方可证得贤圣果位。如果但求人天福报,或其戒力薄弱,可不堕于三途,待因缘成熟,发出离心,越出三界。或持一二戒,亦可保住人身。以其所持戒力强弱,决定果报之殊异。

满持五戒,可生欲界第六天,多半是生到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生色界及无色界为禅定之力,非此能得。作为佛弟子不应求人天福报,应求出世无漏圣果。

五戒与十善有什么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生于善道之行,谓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三颂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三颂

第十三颂极微有方分理不应成一无应影障无聚不异无二前边说了,极微可以相合不对,不可以相合也不对。这时外人就又问了, 相合不相合都不对,那么极微能分不能分呢?其实这个问题已不成问题了,可以 说如小孩子们...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3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39)“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真言是诸佛如来的秘密心印,以心印心。我们在持诵真言的时间,就是标我们的自心,依佛真言,彰显自心,以心印心。依佛功德,为...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四节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的双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四节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的双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第四节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的双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悉达多太子「亲爱的耶输陀罗,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放弃了太子的荣华富贵。不过,我现在正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者。」太子一边说着,一边坐到...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放生延生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放生延生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放生延生   清道光时,湖广总督林则徐字少穆,曾述说:“我朋友屠琴邬太守钱塘人,尚末出仁前,于辛巳年秋天,染患重病,医生误投药剂,生命陷于危险。太守病中立誓,愿以利人济物,忏悔...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九百九十九个兄弟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九百九十九个兄弟

九百九十九个兄弟「失败」有九百九十九个兄弟,「成功」却只有一个弟兄。失败为了不让人们找到成功,便把成功紧紧地围了起来。有个勇敢的人,决心要找到成功,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日以继夜地寻找,找了九百九十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