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五祖,后善导少康大师的平生灵感奇事

少康大师(688——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祖师。俗姓周,唐缙云仙都山(浙江缙云)人。

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仙境,有玉女授给她一朵青莲花说:“此青莲花表大吉祥,寄于你所,当生贵子,冀爱护之。”临到出生少康大师的时日,青色光彩遍满室内,并披发芙蕖的芬香。少康大师容貌庄重,聪慧可爱,幼时即有不凡之形态,与一般孩童大不相同,有识见者都认为少康大师有武将文官之相,最为奇特的是少康长到七岁还不曾启口讲话。

有一日,其母带他往灵山寺拜佛,于大雄殿中母亲问他:“熟悉佛像否?”少康大师回答:“此是释迦牟尼佛。”其母听言甚感惊诧,心知此子定是宿具善根与佛有缘,便令少康削发修道。

少康十五岁时,已能通晓《法华经》《楞严经》等五部大经的奥义。弱冠之年,前往上元龙兴寺听讲《华严经》《瑜伽论》,夙夜迟早不懈地深研佛学义理。后游历四方,参学常识。

唐贞元初(公元785年),到了河南洛阳白马寺。在殿中礼佛时,见大殿阁中佛典文字放光,细观查之,发明是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少康观见此番情景,欢乐异常,心想善导大师乃净土宗的高僧,自己又对净土教法颇有好感,认为这定是一个喜兆。便于心中默默祝祷:“我若真与净土有缘,当使此文再放光明。”刚发愿毕,果见彼文重放光明,光中还现出无数的化佛菩萨。少康目睹这些瑞相,证知实乃先祖的灵迹感应,遂五体投地顶礼发誓说:“劫石可将磨损,我的誓愿不会变易。”由此而树立起了研学净土教法,弘阐净土窍门的坚实志向。

少康大师为表心迹,特意前往长安光明寺善导和尚的影堂,怀毕恭毕敬之心,瞻仰顶礼善导遗像,祈愿得见善导大师。于顶礼之际,心存观想,但见善导大师现真像于空中而对少康作语曰:“汝依吾教,广化有情,异日功成,必生安养。”少康获得善导大师的教诲之后,如服定心之丸,加倍果断一门心思地研修净业,发誓终生弘阐净土教法。

少康大师南下到江陵,路遇一僧对他说:“你欲教化众生,应当去新定。”说完,倏尔不见,香光往西而去。少康大师初到新定,村夫还未获得佛法教化。少康大师乞食得钱后,诱奖儿童说:“阿弥陀佛是汝本师,能念一声,给你一钱。”众儿童为钱故,争相而念。几个月后,念佛儿童剧增,少康大师又善巧引导,念十句给一钱。如是经由一年的劝化,新定地区大小贵贱念佛者,盈满途径。

少康大师见机缘成熟,便于乌龙山启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聚集大众午夜行道唱赞。每逢斋日,有三千余人云集。少康大师登高座,令四众学生望其面门,即高声唱阿弥陀佛。每念一声,口中即出一佛,连诵十声,则出十佛,若连珠状。

唐贞元二十一年十月(公元806年),少康预知时至,嘱告身边的四众学生说:“当于净土,起欣乐心,于阎浮提,起厌离心。”言毕结跏趺坐,身放数道光明而化。当时,气象陡变,暴风四起,百鸟悲鸣,乌龙山间仿佛也一时变白。尸体火化后其学生等为其立舍利塔,存于州东台子严,是以之故少康大师又号台岩法师,后来的晒台德韶国师又曾重建塔坟,后人称之为“后善导塔”。基于少康大师对净土宗作的出色供献,在《佛祖统记》卷二十六中列其为莲宗七祖中第五代祖师。

若宣布本文有任何功德,愿将此功德真心回向给法界所有众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愿以此功德,肃静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茶一味:山居煎茶

禅茶一味:山居煎茶

在高高的山顶上,白云悠悠。两个人,一壶茶,两只粗瓷老碗。山风吹来,清香溢满青翠山谷。竹林的气息,松叶的气息,让人想起茅舍里身着破旧衣衫的禅者,想起隐没在山间油菜花丛中的农夫。杜鹃鸟在啼叫,初夏来临。...

震动!他被误杀灭亡后竟然神奇回生

震动!他被误杀灭亡后竟然神奇回生

良久良久以前,深山里住着一个修道人。贰心地善良,为人慈悲,经常扶危救苦。当时,迦夷国有一对老夫妻,都是盲人,两人年近花甲,膝下无子,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后来,老夫妻两人决心一路到深山中修行,以求获得...

文殊菩萨的故事:万缘立度—阐教禅师

文殊菩萨的故事:万缘立度—阐教禅师

万缘立度—阐教禅师       清朝有位通理法师,字达天,是直隶(今之河北)冀州新河赵氏之子。生于康熙辛巳年间,甫一出生就具有圆满而庄严的身相——有着七处平满的异征、双手下垂时长度超过了膝盖关节、口...

心经感应

心经感应

心经感应 唐人孟知俭,小时候病死,魂到阴间。恰逢朋友做阴间鬼吏,对知俭说:“你平生没有福果,只怕难以回人间了。”知俭说:“我念诵《心经》、《金刚经》约三四万遍。”鬼吏翻检簿记,多为白主(善业),还给...

农民与锄头--学佛网

农民与锄头--学佛网

有一位农民拿着锄头耕种,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向异常努力地垦植,所以收成也很丰富。有一天,贰心想:我天天这样耕种其实没什么乐趣,人生到底何去何从呢?不久之后,有一位修行人向他化缘,他看到这位修行人...

净土法门法师:这种亲情感应的是六道轮回

净土法门法师:这种亲情感应的是六道轮回

贪瞋痴从哪里断?贪瞋痴的范围非常之大,也非常之深,深广没有边际。它也有一个中心点,贪的中心点是亲情,也就是贪里面最严重的是亲情。亲情难分难舍,常常念在心上,不会忘记。念阿弥陀佛有时候会忘掉,叫失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