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教子的故事

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五十二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二回依法如实「雁徒儿啊!你总会一而再地想起要帮小燕也不是偶然的,是你们两个的因缘在驱使。但是只管顺着因缘走,还不是最有智慧、最符合自然法则的。」「什么才是最有智慧、最符合自然法则的呢?」「依法...

5个脚趾上藏着眼病、耳鸣、早衰、半身不遂的秘密

5个脚趾上藏着眼病、耳鸣、早衰、半身不遂的秘密

脚趾的反射区定期按摩脚趾预防多种疾病,请看视频。6.前额反射区7. 垂体反射区8.小脑及脑干反射区9. 三叉神经反射区10. 鼻反射区11. 头部(大脑)反射区12. 颈项反射区13.眼反射区14....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斋僧忘家(出大智度论)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斋僧忘家(出大智度论)

斋僧忘家(出大智度论)【经文】大月国弗迦罗城,有一画师,名曰千那。往来东方多剎施罗国,作客卖画,经十二年,得三十两金,携还本国。过见众僧,发心布施,即问维那(司寺中事务者之称):『须金几何,得饭僧一...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3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33)“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佛陀在二千多年以前尚能采用众生所能接受的方式来讲经说法,更何况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科技,信息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

六字箴言

六字箴言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少小离家,云山苍苍,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于是在出发前特地拜访本族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临贴练字,见年轻人讨问前程,就随手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觉贤 (曲高和寡 行高忤从)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觉贤 (曲高和寡 行高忤从)

觉贤 (曲高和寡 行高忤从)罽宾大寺中,来了一位前秦僧人智严。他为学法而来,见此地僧众仪表谈吐果然不凡,而见地也非汉土能比,不禁冲着东方慨叹道:哎,我的同辈们,学习大法的弘愿已备,只可惜遇不到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