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是积累善根、对治烦恼的窍诀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如今遇到了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又积累了这么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她发自内心地欢喜,因此而获得了无量的福德。世尊清清楚楚地知道此事。傍晚回向的时候,世尊对国王说:“你所积累的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福德善根更大的人?”国王心想:“不可能有比我福德、善根还大的人。”于是就说:“谁的福德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世尊就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做了回向。世尊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做回向,胜光王心里十分不悦,于是与诸大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最后献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我们多做些饭菜,让饮食溢到器具外面,等贫女来捡的时候,我们就打走她。国王同意了。第二天贫女遭到了殴打,不由得生起了嗔恨心,摧毁了善根。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

    随喜的功德不可思议,嗔恨心的过患也不可思议。我们要随喜一切,随时随地观察、忆念、随喜他人的善根和福德。我们可以忆念佛的愿力,忆念佛在因地的修持以及佛断证圆满的功德,然后生起欢喜:“佛当时发了那么殊胜的愿啊!哈哈!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为了四句正法舍弃了无数次的生命,那么精进啊!哈哈!”发自内心地高兴,进而去忆念佛、菩萨、阿罗汉以及修行人的功德,在心里生起欢喜,这也是一种殊胜的窍诀。若是能这样脚踏实地地修,一定能成就。

    现在人都会说“随喜”,一开口就是“随喜”,但都是表面上的随喜。内心真的随着他人欢喜、高兴,真有发自内心的喜悦,那才是真正的随喜。

    我们看到他人积累福德和善根,修行有进步了,得到表扬或奖励了,得到世间的一些利益了,应该赞叹,应该随喜。但是有的人心里却欢喜不起来,这叫嫉妒。你再嫉妒,也影响不到他的成就,也无法阻碍他的进步。但是人都有这种烦恼和习性。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是也控制不住。现在我们就要通过随喜来对治嫉妒心等烦恼习气。

    不要嫉妒任何人,嫉妒心的过患非常严重。尤其嫉妒金刚道友是非常不好的缘起,生生世世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是已经发过菩提心的人,已经进入了密'乘,应该帮助、利益众生,应该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你没有直接帮助、利益他们,他们自己就获得了成就与利益,这时你不能不高兴。否则,说明你的慈悲心不到位,说明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更不用说进入密乘了。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只为他人不为自己,这是一种成就的要诀。真正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真正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低处,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高处时,你已经圆满了,成就了。因为你已经放下了自私,放下了自我,这叫开悟,叫成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体恒法师答: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

体恒法师答: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

一座处在闹市中的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例如跳楼,凶杀)有原因吗? (提问者:一缕清茶)体恒法师答:即便总有人在同一座大楼轻生,也不能说明这座楼就与自杀有着必然的联系。或许它周围...

消除烦恼的方法:似有实无

消除烦恼的方法:似有实无

似有实无大众心不同,随起诸妄想;如是诸佛刹,一切皆如化。《六十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第二之三》此偈是说,因为众生的心彼此不同,由心生起的妄想也各形各色,因此十方诸佛的净土,也是如幻如化并非真实的。一般...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佛陀一课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佛陀一课

佛陀路过一片森林的时候口渴难忍,他就吩咐侍者阿难:你去我们刚才路过的那条小溪取点水来.阿难回头寻找到小溪,却发现小溪又小又脏,被车辙撵过的溪水变得很浑浊,根本不能喝了.他回到师傅身边说:那水不能喝了...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章 慷慨的交际花:安巴拔利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章 慷慨的交际花:安巴拔利

第十章 慷慨的交际花:安巴拔利在许多宗教的早期阶段中,常出现的一个角色是著名的交际花或小妾,她们的改变与内在转化,显示出真与善的力量远胜过人的劣质性。例如在《新约圣经》中,我们看到抹大拉的玛利亚(M...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参加结集大典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参加结集大典

参加结集大典佛陀涅槃后,如同离开慈母的婴儿一般的阿难陀,参加佛陀荼毘的仪式圆满后,独自的回到精舍里思念着恩师佛陀,这时几日来的疲劳一起涌上身来,感到身体不适,他就把自己关在房中静心,每天只喝一点点乳...

心若至诚,念佛则灵:一位居士经历的三个念佛感应

心若至诚,念佛则灵:一位居士经历的三个念佛感应

作者:乐至县报恩居士本人才疏学浅,既未去掉贪嗔烦恼,念佛也更是比较散乱。所幸的是,在恩师——上昌下臻老和尚的指导下,一门深入地执持名号,蒙三宝的加持,使我深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