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世面,就别自以为是

经常会听见有人说:“这个人真是个乡巴佬,没见过世面”。

对于“没见过世面”,答案众说纷纭,对于什么叫“见过世面”,也没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心中对于见世面的认同度不同。

你认为用古奇、LV、阿玛尼是见过世面,我认为用有个性的手工包才是见过世面。你认为你见过高楼大厦叫见过世面,我认为每天晚上躺在草地上数漫天的繁星才是见过世面。你认为吃着五分熟、七分熟的牛排是见过世面,我认为每顿都能吃得到无污染的饭菜才是见过世面。

事实上,无论命运把你抛在了哪个地方,你能当下展开搜索,做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事,这才是见过世面的样子。一个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往往不会觉得自己有多优越,因为你见过的只不过是世界的一个面而已。而世面这东西没人能见得完,人只要活着就一直在见世面。

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我们长久以来认为我们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其实不对,我们是被自己看待这个事情的观点所困扰。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唐代有叫李渤的江州刺史,自认见过世面饱读诗书,他曾经向智常禅师请教:“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是否太夸张了?小小的芥菜籽怎么可能容得下须弥山? 智常禅师反问李渤人家都说你读书破万卷,那么你读的书都装在哪里了?李渤说当然都装在脑子里了。智常禅师说你一个椰壳大的脑子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李渤听了禅师的话恍然大悟。

南无羌佛在《世法哲言》中这样教导我们:一个人如果有了骄傲、蔑视、看不起他人的心行是很不好的,因为这种心行就像一颗霉坏的种子,是不可能吐叶、开花、结果的。这种人往往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所以人们不愿意与之接触,更不愿意帮助他了。

造成这种愚痴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自以为是,用自己的标准、观点、尺度去衡量别人。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就是心智未开、事理不明、片面看待问题、以偏概全,从而使自己处于一种无知境界当中。实际上这种人才是无知愚人。

在学佛道路上,是否见过世面也能影响一个学佛修行人的知见认知。作为一个佛弟子,我理解的“见过世面”应该是这样的:

亲身经历南无羌佛修法请诸佛陀从空中降下真精甘露,在法王钵中无中生有出来的甘露如有生命的水晶体,是见过世面;

亲眼得见南无羌佛在十多分钟内返老回春,从 80 多岁老翁形象瞬间变成 20 多岁英俊无比的小伙子模样,是见过世面;

在 H.H.羌佛艺术馆亲眼得见,以 2000 万美金全球征求复制,悬赏 10 多年却无人能复制的南无羌佛的雕刻作品“神秘雾气雕”,是见过世面;

还有恭闻过南无羌佛所说法的法音,恭读过南无羌佛所著无上珍宝的《藉心经说真谛》《学佛》《什么叫修行》《极圣解脱大手印》等等经书,是见过世面……

始祖报身佛南无羌佛降世娑婆,以真正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觉量,展现了佛史以来从未有人超过的圆满五明成就,可是偏有“没见过世面”的愚蠢之人不做求证就发言诽谤;

南无羌佛单手提起 434.8 磅的金刚杵离地 13 秒,此佛陀圣力,全球无人可达,两位善信出资 2000 万美金全球悬赏有此圣人之人,全球鸦雀无声。可是偏有“没见过世面”愚蠢之人说:“哦,圣者就是比举重啊?”殊不知,“拿杵上座”本来就是自古以来鉴别圣者体质体力是否超凡的“辨圣法宝”,可惜愚人无知。

在世间法上 “没见过世面”,没什么好丢人和感觉可耻的,今天没见,明天就可以见,何况“世面”本来就是相对的。

然而,在学佛修行上,如果自己没见过世面,就贸然否定佛门的殊胜因缘,人云亦云,甚至诽谤住世佛陀,那就不是丢人和可耻的事情了,而是永堕三恶道的果报在等着你。

是故,如果你对南无羌佛住世之大事因缘,没有做过系统求证,没有“见过世面”,你还是不要人云亦云的好,更别自以为是,更给自己“下套”——一个堕落地狱的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含泪记录父母临终往事,解密丧事中民俗迷信与佛门孝道的迥异

含泪记录父母临终往事,解密丧事中民俗迷信与佛门孝道的迥异

“弟弟,妹妹,你们有没有闻到一股香味。” 我正专心为刚断气的妈妈助念佛号时,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弟弟妹妹都说也闻到香味了。妈妈临终前臀部的褥疮已腐烂好久,本应该是散发出臭味的,为何却飘出香味呢?...

达真堪布:身体不好,想通过学佛,不吃药让病好,行吗?

达真堪布:身体不好,想通过学佛,不吃药让病好,行吗?

达真堪布:身体不好,想通过学佛,不吃药让病好,行吗? 问:孩子、老人身体不好,想通过学佛来寄托一个希望,就是不吃药让病好,行吗?达真堪布答:行啊,一定能好。但是修行要到位。念佛、念咒都是有要求的,必...

婚姻出现危机要怎么做才能挽回婚姻?

婚姻出现危机要怎么做才能挽回婚姻?

以我之名,冠你之姓,是否我们都渴望这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婚姻?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将本该是幸福城堡的婚姻,过活成了一座又一座坟墓,之后,我们开始一个劲的抱怨,想要挣脱、逃离那座自己亲手铸就的坟墓。...

星云大师:第三十四节 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

星云大师:第三十四节 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

第三十四节 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佛陀传道初期,常随众的比丘弟子,光是度了三迦叶及舍利弗和目犍连以后,就有千余人之多,随后又有很多的求道者加入僧团,这么多的比丘住在一起,常有些意见的争执,这自是免不了的...

罗汉与沙弥

罗汉与沙弥

罗汉与沙弥从前有一长老比丘,已得阿罗汉道,具有他心通。一日带一沙弥进城游览。因衣钵太重,由沙弥担着,跟在后面走。沙弥一面走一面想着:人生在世,无不是苦,应该怎样才能解决苦恼呢?佛常赞叹行菩萨道为最胜...

法界法师:药师经讲解 第七讲

法界法师:药师经讲解 第七讲

药师经讲解 第七讲大家晚上好!我们接着昨天的经文讲,还是重复一个简单的祈请,祈请也是放下自己的自尊!每天祈请佛,这样的话才能和佛相应。嗡啊吽祈请娑婆教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祈请东方教主南无药师琉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