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母鸡死里逃生为孵卵

母鸡死里逃生为孵卵

以前农村家家养鸡,李家饲鸡也不曾间断,把它们代代养下来,它们对人类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当年物质不丰的年代。

有次,李家一如往常,宰了只肥鸡准备打牙祭,那只鸡被划上一刀后,显然已断了气,它稍作反射挣扎后,便一动不动躺在地上。待家人从厨房提来热水准备料理后事之际,那只将死的母鸡竟卷翼而飞,不知去向。

全家老少,前墙后院翻山倒海、地毯式搜索,从响午找到日头落山遍寻不着,巴望晚上的麻油鸡大餐也跟着泡汤。翌晨依然杳无鸡踪,家人都当它已曝尸野外而渐被淡忘了。

隔了多日,一个乌云密布的黄昏,突然惊见那只米拉溜(阿美族话跑掉之意)的鸡现身回来了,而且后面还拖了一群小鸡可爱,咯咯叫食。大伙儿称奇之余定睛细瞧;它的气管仍藉断丝连,伤口虽已愈合,但努力拉直脖颈,吞食饭粒,偶尔饭粒会从结疤的洞口溢出,喝进的水像漏斗般喷出。可怜它仍无怨无悔呵护儿女觅食。

全家人如迎手术后归来的亲人一般,既庆幸又难过,庆幸它平安脱险,难过它历盎沧桑,九死一生。

后来一位邻人说,她曾见那只鸡,蹲在不远处的林投树下,咕噜咕噜闷声低吟,她全然不知它上过断头台,也没上前细探究竟。仿佛有不短的时日,它一直窝在那沙堆里。而这差点被宰杀的可怜的母鸡,就这样,不仅自力回天,且凭尚存的一息艰苦挣扎着生蛋,废寝忘食地孵蛋,尽了它的天职。

死而复活的母鸡,坚忍哺育幼鸡的伟大事迹,传遍村里,大家争相探视慰问,见它脖子贴着ok绷,犹细心照顾雏鸡的模样,无不心生怜惜感动。

李家的屠刀从此高高挂,全家更相约让受创幸存的母鸡好好活下去。

众生皆有佛性,母鸡的伟大母爱,令人无比的感动,让人实在不忍心宰它、食它。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纯智法师:什么是开佛眼(191—200)

纯智法师:什么是开佛眼(191—200)

纯智法师:什么是开佛眼(191—200) 191、请简单讲一下菩萨的阶位? 答:从初住到十回向,一共三十个阶位,就是菩萨的贤者位,通常简称为三贤位。十回向的最后一念,首先破一分无明,便入初地。十回...

觉明法师:觉明上人2003年金刚法会法语

觉明法师:觉明上人2003年金刚法会法语

觉明上人2003年金刚法会法语诵经之乐,做无边之乐,作无解而解,实无可乐,实无可解,无作佛见,无作众生见,不落佛边,不落众生边。无见顶相者,实无可见,若有见处者,即名外道,外道者乐于诸见,惑乱众生心...

第十七回  遇善士指点前程  恋风景旁生枝节

第十七回 遇善士指点前程 恋风景旁生枝节

话说永莲好意劝她两人前行,到了村落之处,再找地方休息。可是一人拗不过俩,妙善大师和保姆因为腿酸脚软,委实不能再走,只得放下包囊,各各找块平净的大石,坐下休息。走路也有个秘诀,最忌的便是中途休息,你若...

地狱部之感应缘《法苑珠林》

地狱部之感应缘《法苑珠林》

导读本文选自唐代高僧释道世所撰《法苑珠林》一书,为此书在当世的首次白话译文。净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说:“凡有信心读书人,皆当令阅此书。岂但有益于身心性命,实于格物致知,文章学问,大有裨益也。”法苑...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生死同参一首诗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生死同参一首诗

生死同参一首诗双溪布衲禅师和契嵩禅师友善,而且彼此已到了真正以禅接心的阶段。一日契嵩禅师戏以诗追悼还活得好好的布衲禅师曰: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貌古笔难写,情高世莫知,慈云...

出自内心深处的爱,不是负担

出自内心深处的爱,不是负担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一位印度教徒,步行前往喜马拉雅山的圣庙去朝圣。路途非常遥远,山路非常难行,空气非常稀薄,他虽然携带很少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