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的结集

佛灭度后,佛教界的第一件大事是王舍城关于佛藏的五百结集,这一结集决定了原

始佛教的动向,也造成了佛教分化的必然趋势。所谓结集,其实就是对佛陀所说的经进

行编辑,这个编辑建立在各位弟子记诵的基础上,即诸比丘集合在一起念诵出佛陀在世

时讲法的内容,然后进行编辑,这是为了防止佛的遗教的散失,同时也是为了使僧团的

发展准备有形的工具,使僧团四众有所归依,有所遵守。原始佛教就在这个结集中奠定

了它的规模,决定了它的修行方式,指定了它将来的发展道路,它并未因佛陀的涅槃

走向消亡,而是更加发扬光大起来。

王舍城的结集是大迦叶发起的。大迦叶是有名的大德高僧,在僧团中以“头陀第一”

而受到僧众的尊敬。释迦牟尼最后游行教化,到拘尸那入灭,大迦叶并没有随从。后来

他知道了佛陀将要入灭,于是率领五百比丘,急忙赶去。在佛陀入灭的第七天,大迦叶

赶到了拘尸那,并以上座的身份,主持了佛陀遗体的毗荼大典。也就在这时,他发起了

结集法藏的会议,决定在当年的安居期中,在王舍城召开结集大会。

公元前485年四月十五日,大迦叶这样想道,“应当将佛的遗教收集起来,编辑成

经书,使佛法长久传留下去,使佛的教诲得以永久保持。”于是,大迦叶在须弥山上召

集比丘僧众,对他们说道:“佛陀的各位弟子,如果你们真心想念佛陀的话,你们应当

报答佛陀的大恩,不要现在就进入涅槃。所有佛陀弟子中得到神通大力的,都要到这里

集合开会,商量佛的遗教结集的事宜。”大迦叶的想法得到了各位比丘僧众的响应,因

为在佛陀灭度后,各位比丘僧众顿时失去依靠,不知该如何进行将来的修为,如果有现

成佛陀的遗教结集,对于将来僧众们的修行以及教化都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和影响。

因此当大迦叶提出要结集法藏,就有许许多多的比丘僧众站出来表示同意,而且他们都

愿积极参加这个大会。

大迦叶从众多比丘僧众中挑选出五百位阿罗汉,除了阿难之外,来进行法藏的结集。

并且请摩揭陀国国王阿阇世进行护法,供给饮食。具体地点是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西面大

迦叶居住的地方毕钵罗窟,也即七叶窟。然而,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为什么被排除在结

集的僧众团体之外呢?据说是阿难的修为只到须陀洹果,并未证得阿罗汉,因此不准与

会,因为这一次的结集只有具备阿罗汉资格的大德高僧才能参加。

此前的三月初,在十五天说戒的过程中,大迦叶入定,用天眼观察到阿难的烦恼

未完全断除,因此在这次结集大会中,大迦叶亲手将阿难从五百阿罗汉中拽了出来,不

准他参加结集大会。阿难大为惭愧,说:“照佛的规矩,已成阿罗汉果的僧众不能在佛

陀身前身后服侍,因此之故,我才留存有一些残余的烦恼没有断绝而已。这须怪不得

我。”大迦叶当即回答道:“你还有别的罪过。你劝佛陀让女人出家,使佛的正法减去

了五百年寿命。”阿难说:“三世各佛都是有四部弟子的,女人出家并没有什么过错。”

大迦叶又说:“佛陀要进入涅槃之时,背上疼痛,躺倒在地上,需要喝些水,可是你没

有给佛陀喝水,这难道不是大罪过吗?”阿难说:“那时正好有五百辆车子,从河中横

渡过去,搅得河水又黄又浊,因此才没有去取水。”大迦叶又说道:“佛陀问你,如果

有人修到了四神足,就可以增加一劫的寿命吗?你应该回答说:‘佛陀应增加一劫的寿

命。’可是佛陀三问,而你三不答,所以使世尊提前进入了涅槃。”阿难说:“那时是

魔障蒙蔽了我的心田,所以我没有回答。”大迦叶又说道:“你给佛陀折叠僧伽梨衣时,

用脚把僧伽梨衣踩在了地上。”阿难说:“当时大风吹来,将衣吹堕在地上,正好落在

我的脚边,并不是我不恭敬。”大迦叶又说:“佛陀的阴藏相(佛的生殖器藏在腹中而

不显现)在佛涅槃之后,给女人看见了,这行为是多么可耻啊!”阿难说:“我当时想

女人见到了佛的阴藏相,内心会感到自己身为女人之形是十分羞耻的事,因此才会促使

她们认识到在此世应当修行种种佛的德根,以图来世获得男身。我这是出于好意,不应

当被看作破戒。”作为僧众上座的大迦叶不再听阿难的辩解,而是当即命令阿难到僧房

中悔过。并说:“当你烦恼解除,证得阿罗汉果位之后,再到这里来。”

阿难是跟从在佛身边的弟子,可以说是佛陀的贴身秘书,佛陀几乎所有的传法过程

以及传法内容只有阿难了解得最清楚,而且阿难博闻强记,佛所讲法他基本上都能记住,

可以背诵。因此结集佛的法藏,缺少了这样一位多闻第一的阿难是很大的缺憾,甚至是

无法得到结集成功的。据说,大迦叶为什么又以种种理由阻拦阿难加入结集大会,这是

因为大迦叶是头陀第一,他本人既不好色,也不喜欢舒适的生活,平时修的是非常严格

的苦行,因此他要求僧众也是以苦行为主,以守具足之戒为最重要之事,而在晚期的佛

陀遗教中,却有着“小小戒可舍”的精神,这是与大迦叶的思想相抵触的,阿难亲闻佛

陀遗教,并以较为宽容的精神要求僧众,这招致了大迦叶的不满,又由于阿难在僧团内

属于较为年轻的一辈,因此自然受到了以持戒为第一要务的大迦叶所排斥。

但这次结集少了阿难是不行的。阿难也知道这次结集的重要性,因此他离开这大会

场之后,就专心致志地思索种种佛法,希望尽快地断除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但由于缺

乏定力,开始并未悟道,到后半夜时,因为太疲劳,就想躺在枕头上休息一下,当他的

头一靠在枕头上,突然像得到了神力一般,犹如电光火石,当下即得到大彻大悟,进入

金刚禅定之境,破除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于是阿难随即前往僧堂敲门。大迦叶对

他说道:“你如果证得了阿罗汉果,就从大门的锁孔中钻进来。”阿难当即用巨大神力

从锁孔中进入僧堂,然后向大迦叶礼拜,表示忏悔。大迦叶便对阿难说道:“希望你不

要有嫌恨之心。你回到你的本座去吧。”阿难向各位僧众敬了一个礼,然后立即登上师

子床。大迦叶告诉阿难:“佛所说法,一言一字,都不要遗漏。”于是,阿难遵旨将佛

的遗教一五一十地念诵出来。

阿难一开口发声,第一句就是这样念的:“我闻如是,一时佛住所居处。”大迦叶

及各位僧众听到这里,都不由得掉下了眼泪。“唉,唉!衰老、死亡,真是如梦如幻,

昨日还能亲见佛的面颜,今天就已经称道‘我闻’了。”言下大为伤感。

阿难因为是佛的堂弟,他的相貌和佛极为相似,只是有三个指头比佛的要短一些。

当他刚登上高座念诵时,僧众都一时为之糊涂,以为世尊重新出现,有的则以为是别处

的佛来到这里,还有的怀疑是阿难已经成佛了,种种猜想,狐疑不定。但当阿难一开口

念诵,说到“我闻”这一句时,僧众所有疑问全都扫除干净。阿难是在佛那一年成道时

出生的,在佛初***时,他并不知道佛所传的法,阿难通过展转听闻、佛后来亲口复

述等通晓了初期释迦牟尼宣讲的佛法,当佛陀年事已高,需要阿难服侍之时,阿难便通

过和佛陀的朝夕相处,亲耳听闻了佛所讲说的经典,并将它们默记心中。现在,由阿难

将它们念诵出来,就像一个完整的瓶子,里面所有的水都点滴不漏地倒进了另一个瓶子,

佛法就这样通过阿难通达无碍的念诵,因而完整地传承下来。

在这次结集的三藏中,阿难诵出的是经藏,大迦叶诵出的是论藏,优波离诵出的是

律藏。号称三藏十二部。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上座部。

当时,除了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优波离尊者等阿罗汉在毕钵罗窟里结集三藏

法教外,还有许多比丘长老在跋波尊者的带领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七叶窟外面不远的

僧团里,进行会诵结集。这就出现了窟内、窟外两个部分的结集。这两个部分结集的法

藏都属于小乘佛教的范围。

大乘三藏教法,据说是由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带领许多菩萨和阿难尊者等,

在铁围山中结集的。铁围山据说是咸水海边的一座山。

三藏,佛教典籍的总称。藏字的意义是盛放东西的竹箧,佛教经、律、论三种经典

能够把佛所讲的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教法,统统放在一个三藏的“竹箧”中,收藏

起来,因此便称为三藏。

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说的佛法,总称为经、律、论三藏圣教。经,是佛所说永恒的

道理;律,是僧团内部的戒律;论,是各位菩萨、论师等论学的内容。三藏所讲的就是

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道理,凡是佛门弟子能发心修行戒、定、慧三种过程的,就可

以不漏落于生死轮回,经受种种烦恼痛苦,因此称为无漏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如印度大师月乘菩萨所说,尊敬佛并不是弯身鞠躬或念些祈请文。尊敬佛的意思是在你内心深处,你拥有对佛的认知。


你必须拥有断除轮回的信心或知识,如何以正确的方向对待法,同时你圆满地活在你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品质中。如果你对这些有所觉知,那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法修持者。

  

我们大家每天念诵经文,看着佛像,购买和收藏佛像,把它们挂在窗口上,或挂在饭厅和厨房的墙上等等。为了什么?这不是佛陀博物院。有时它就只是装饰品,这实在是不好的。


我们应该只是有一尊小佛像,那就够了,并不一定要一个庞大的。佛像大小并没什么不同,我们必须要有知识和智慧才最重要。

  

一些宗教人士把佛教视为宗教,这是不正确的,佛陀不是这样想的。佛陀鼓励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圆满的觉悟。佛陀并不希望你成为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


佛陀已经见到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只是因为障碍和迷惑,我们的功德品质不得展现。有时你很容易就说:“你是我的根本上师。”但一段时间过后,根本上师和弟子起冲突了,这不好。


弟子在背后说了太多,根本上师也说了太多,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成为师徒的因缘。只有当你实现或认清心的本性的那一刻,就在那一刻,你才可以称对方为“根本上师”。这在金刚乘的修持中很重要。

  

有时身为佛教行者,你把佛教当成是宗教,像是你尊敬佛陀为上帝一般。你相信你和佛陀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或距离。


你老觉得你是一个平凡的人,而诸佛菩萨是高高在上的圣者。你认为你就只需要得到加持。你享受美食、到处游荡、惹是生非,然后你要求加持。这是不正确的,在佛法修持中这是邪见。

  

你说:“我是佛教徒,是佛法修持者。我相信佛、法、僧。”但你真的认为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法修持者吗?你是以哪一点相信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佛法修持者吗?你没如此考虑就只说你是佛教徒。虽然你以“佛教”作为你的身份,但你遗失了“佛教”的含义。

  

不要再浪费生命,不要再虚度时光。我们每年都在一样的水平,一样的心态,一样的平凡,从未改变到。我们需要改变和进步。


佛陀已经很清楚地教导我们,但是佛陀无法除去我们身心的痛苦,我们必须除去自己的痛苦。我们已经听闻到这些法教,了解如何能够除去痛苦,是你自己要负责。

  

你总是说你没有智慧,得忙于生意、忙于家庭,诸如此类的借口,一方面你想要除去痛苦,另一方面又懒惰,你所想所为是不相符合的,我想佛陀都会疲厌。


诸佛菩萨为我们付出了如此之多,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而我们如此不认真地礼拜、念佛,甚至想自己是不是在受骗,其实我们是在欺骗自己。

  

如果你真的能建立起正见的认知,你的困难将相对减少。所有其余的问题如疾病、精神病和意外的负面情况来到我们身上,这是因为邪见,因为你没有坚固的正见。


如果你有正见,虽然问题和困难也许会来到你身上,但你能应付或处理。它们不能控制你,你可以控制及调整困难和问题。

  

要有正行,你必须有正修。要建立正修,你必须有正见。因此正见是:你所看到、听到、闻到、尝到、碰到的任何东西,一切都是看起来的显现及生起。


就是如此,没有理由。有时东西就只是来了又去。如果我们缺乏这份认知,我们将会有问题。我们过于执着事物,把事物当成是俱生存在的。

  

修行并不是独自一人在森林里或偏远的地方。修行是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面对困难的状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佛法是重要的,这比在山洞里独自修行要来得快。


在洞里,怎么知道你的修行进展得如何了?你说到目前为止没有生气,然后当你遇见不喜欢的人时,你就生气了。所以那是不实际的。

  

当高兴的时候,不忘上师;痛苦的时候,也知道上师在看护着我。总之,无论任何时候相信上师您都在身边,将自己的身心全部交给上师,具备全然的信心尽舍一切。

佛陀不希望你成为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

如印度大师月乘菩萨所说,尊敬佛并不是弯身鞠躬或念些祈请文。尊敬佛的意思是在你内心深处,你拥有对佛的认知。你必须拥有断除轮回的信心或知识,如何以正确的方向对待法,同时你圆满地活在你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品质...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念佛相续、精勤念佛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念佛相续、精勤念佛

《西方确指》念佛相续、精勤念佛 大家看第三段:开示上德,念佛相续。这几句很简单,很简略,“头既秃,当知足。念无常,断爱欲。南无阿弥陀,念念恒相续”。说得很简洁很直白,但是非常管用。“头既秃”就是头...

刚晓法师:《正理经》简读之十三

刚晓法师:《正理经》简读之十三

《正理经》简读之十三先看第一章第一节,是讨论灵魂与感官的。3.1.1 由于通过视和触两种感官可感知同一个物体(所以灵魂与感官不同)。这句话呢,其实是个例子,比如我有一次在古玩市场上看见了一只玉盘,当...

跟前女友分手两个星期挽回成功的私密方法

跟前女友分手两个星期挽回成功的私密方法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 女人的心思你是永远都猜不透的。情侣之间的矛盾往往都是因为小问题的积累而来的,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爆发出来。男生一般面对女生的哭闹或是撒气时都是束手无策的,想挽回爱情但是却又...

母亲节思母报恩 愿以纯净的功德孝敬故母

母亲节思母报恩 愿以纯净的功德孝敬故母

《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读这首古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