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昔日,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于树下打坐,修数息观,借着观察气息的长短使心念专一,以断除欲求,灭去烦恼之苦,达到涅盘的境界。

比丘来到山谷,正想要打坐定心时,忽然听见山中鬼神说话的声音;因为只听得见声音,却看不到他们的形影,比丘感到万分恐惧,于是生起退悔之心。他心想:「我生于富贵人家,社会地位又高,今日出家修行竟要待在这杳无人烟的深山中,既无人陪伴,又没有行人路过,只有鬼神的声音经常出没吓唬人」当他正准备离开时,世尊来到他的身边,并坐于树下。佛陀问比丘:「你独自一人在此,是否会感到害怕呢?」比丘向佛陀顶礼回答:「世尊,我不曾独处深山,所以在这里修行,实在感到担忧恐惧!」

这时,有一只野象王来到附近,倚靠着大树躺卧下来,象王心想:「能够远离其他大象,是多么快乐的事啊!」佛陀知道象王的心意,于是问比丘:「你知道这只象为什么会来这里吗?」比丘回答:「不明白。」佛陀告诉比丘:「这只象的大小眷属多达五百多只,因为家眷众多,事情繁杂琐碎,感到厌烦,所以它才离开象群,来到这里休息。大象心想:『能够脱离眷属之间的恩爱牢狱,是何等清凉欢喜的事呀!』大象只是畜生,都知道追求清闲幽静的生活,何况你是出家人,舍弃了家庭,不就是为了求道度人,怎么才刚刚独自修行,就想要找寻伴侣?愚痴昏昧的伴侣,只会对你造成损害,还不如独自修道,没人与你谈天议论,才容易契证道果!」于是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

不与愚偕。乐戒学行,奚用伴为,

独善无忧,如空野象。」

佛陀说完偈语后,比丘心开意解,并且专心思惟佛陀的教诲,当下即证阿罗汉果。山中的鬼神听了佛陀的开示后亦有所领悟,不但皈依佛陀座下,并且遵从教诫,不再侵扰人民。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省思

《佛遗教经》云:「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众生无明,禅定不足,容易迷惑于五欲恩爱中,沉沦生死苦海。所以修行唯有收摄心念,远离愦闹,依法用功,才能启发智慧,解脱自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食课堂 | 香炒茭白

素食课堂 | 香炒茭白

香厨妙供吃素,出自慈悲之心。吃素,是最大的放生。吃素,可得健康长寿。当今社会,虽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素菜对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但是很多人由于不会做,所以吃起来会口感单一,味道单调,制约了素食的普及。普...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善有善报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善有善报

善有善報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經過市集時,看見一位賣魚的老人,一邊斗量賣魚,一邊哀嘆地說:「老天爺!到底我犯了什麼錯,你讓我的兒子這麼早死?如果他還活著,可以幫我賣魚,我哪會這樣操勞、辛苦啊!」佛陀慈...

若睡前一念为善,则整夜睡眠中的心念都会停留在善念上,反之亦然

若睡前一念为善,则整夜睡眠中的心念都会停留在善念上,反之亦然

祈竹仁波切开示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寂静法师: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寂静法师: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一棵好一棵差。为了让好的那棵来年更好,他就把它移植到较肥沃的地方,没想到结果反不如前年。后来他发现屋后有块地更肥,就赶快又将果树移植了过去,结果发现...

新开素食餐厅必读[2]

新开素食餐厅必读[2]

消费者的需求就是经营者的商机。面对穿要布,吃要素的消费潮流,你想不想开办一家素菜餐厅,想不想开好一家素菜餐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富足,食素的人群越来越大。我们应当看到这一发展趋势,抓住有利...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健康是最高的福报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健康是最高的福报

健康是最高的福报在生理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足、端庄;在心理上,坚毅安详,充满智慧。并认为这些是可以通过修行获得的一种福报。健康是最高的福报,知足是最好的财富,最可信赖的人就是最好的亲友,涅槃是最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