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昔日,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于树下打坐,修数息观,借着观察气息的长短使心念专一,以断除欲求,灭去烦恼之苦,达到涅盘的境界。

比丘来到山谷,正想要打坐定心时,忽然听见山中鬼神说话的声音;因为只听得见声音,却看不到他们的形影,比丘感到万分恐惧,于是生起退悔之心。他心想:「我生于富贵人家,社会地位又高,今日出家修行竟要待在这杳无人烟的深山中,既无人陪伴,又没有行人路过,只有鬼神的声音经常出没吓唬人」当他正准备离开时,世尊来到他的身边,并坐于树下。佛陀问比丘:「你独自一人在此,是否会感到害怕呢?」比丘向佛陀顶礼回答:「世尊,我不曾独处深山,所以在这里修行,实在感到担忧恐惧!」

这时,有一只野象王来到附近,倚靠着大树躺卧下来,象王心想:「能够远离其他大象,是多么快乐的事啊!」佛陀知道象王的心意,于是问比丘:「你知道这只象为什么会来这里吗?」比丘回答:「不明白。」佛陀告诉比丘:「这只象的大小眷属多达五百多只,因为家眷众多,事情繁杂琐碎,感到厌烦,所以它才离开象群,来到这里休息。大象心想:『能够脱离眷属之间的恩爱牢狱,是何等清凉欢喜的事呀!』大象只是畜生,都知道追求清闲幽静的生活,何况你是出家人,舍弃了家庭,不就是为了求道度人,怎么才刚刚独自修行,就想要找寻伴侣?愚痴昏昧的伴侣,只会对你造成损害,还不如独自修道,没人与你谈天议论,才容易契证道果!」于是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

不与愚偕。乐戒学行,奚用伴为,

独善无忧,如空野象。」

佛陀说完偈语后,比丘心开意解,并且专心思惟佛陀的教诲,当下即证阿罗汉果。山中的鬼神听了佛陀的开示后亦有所领悟,不但皈依佛陀座下,并且遵从教诫,不再侵扰人民。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省思

《佛遗教经》云:「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众生无明,禅定不足,容易迷惑于五欲恩爱中,沉沦生死苦海。所以修行唯有收摄心念,远离愦闹,依法用功,才能启发智慧,解脱自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45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45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佛教在印度的确是在密教的盛行之后灭亡的,所以,称密教为印度的晚期大乘佛教。但也不能说密教盛行,佛教必亡;西藏密教流传,虽有兴衰,也延续了下来。  密咒本来是婆罗门教四种吠陀...

八百老虎闹东京

八百老虎闹东京

八百老虎闹东京古代有个青年叫王天亮,以打柴为生。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看见一只老虎,伸着滴血的舌头,走到他面前,摇头摆尾似有所求。天亮问:"虎大哥,你若是有病,就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把尾摆上三摆。"...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五卷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五卷

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五卷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

地藏菩萨感应录:掉以轻心留隐患 如遇神助火灾离

地藏菩萨感应录:掉以轻心留隐患 如遇神助火灾离

我读高中时候,业障重,尽管很努力,但总是考不好,由于成绩总是上不去,我对自己很没有信心。高三模拟考试上不了本科线,前途堪忧。有一天我妈替我到庙里点灯,居士们让我妈不要担心,说我一定会考上。从那以后,...

“肉欲”消失8年为什么感觉却更爽

“肉欲”消失8年为什么感觉却更爽

素食带来清新舒畅的身心感受,只有自己知道我素食8年,食肉的欲望已经完全没有,健康反而得益深厚。其实,素食只要搭配得当,不但身体所需的种种营养均可满足,而且,能避免肉食所带来的危害,诸如过量的激素、抗...

君达那比丘与女子幻像

君达那比丘与女子幻像

不要对别人恶口,因为对方会恶言相向,恶毒的言语是造成苦的原因,会引发别人的报复。如果保持内心祥和宁静,一如已经损毁的铜锣,就可以趣向涅槃之道,因为心中不再嗔恚。   自从出家以来,君达那的身旁总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