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灵异录:全身不坏

张少齐居士著

人的性情与心胸,有粗暴和狭窄的,有温柔和宽大的。粗暴和狭窄的人,对人处世,嚣张嫉忌,处处不留余地;温柔和宽大的人,刚刚相反,不但胸襟恢廓,温良恭让,且处处为人著想。这些人,有终生不改的,有因时因地或因信仰而改变其性情的,所以人之善恶皆不可以定论。

山东济宁女子吴氏,嫁给江苏松江唐氏,最初性情暴戾,不能容人。因之家庭之间时感不和。

她的性情虽暴,然而心却不坏,心是人之体,性乃之心用,本质既不坏,则其用当可随质而变。所以到四十三岁的那一年,她因仰慕冰铠禅师的道学,遂皈依在他的座下,从此长斋礼佛,日与青罄红鱼为伍。而她的性情在这时也改暴戾为温驯了。

这是她人生的一大转变,大概是精深的佛理启示了她吧?!

她住在一间小楼上,专诵金刚经为其常课。她在小楼上一住就是六年,从未下楼一步。

这是她深达般若三昧,同时她觉得修道的人,如果不大死一翻,决不能大活。小楼六年苦行,是大活的造因。她这种修为和见解,却是高人一等,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企及的。

在她四十九岁的那一年,也就是六年苦行圆满的那一年。有一天她忽然告诉家人说:我在某月某日要去了。又说:经上有金刚不坏身之说,假如此说不虚,那末我念了六年的金刚经,而且很虔诚,根据经说,我死后身体一定不坏。我去后可留身三年,验验经上说的是否不虚。

她说完以后,也跟古来大德一样,说了四句既明心又启人的偈语:风卷云雾散,明月碧团圆;了然无挂碍,池内现金莲。风卷云雾散与了然无挂碍是因,明月碧团圆池内现金莲是果。经过六年的修因,她这时恰已到了云雾(烦恼)尽散,明月(心光)当空的境界了。无怪乎她在说偈以后,即趺坐而逝了。她这样的去,是因圆果满的必然现象

,无足为奇的,但短短六年工夫,即能有此果证,却不得不令人惊异,不,古人说:放下屠刀,立地尚可成佛,何况六年修因?我们学佛的人,应该在精强力壮的时候,好好把握时机,去努力修为,以免临终时手忙脚乱。

吴氏家人,在她死后三年,遵照遗言,把她的坐龛打开,不但全身未坏,顶发且长半寸。(吴氏死时剃光头发,所以这时有长半寸的现象。)当时的提督梁公目睹吴氏这一感人现象,乃发心替她装金建庵并题额为坐化庵。据说在大陆沦陷前尚在,今则不知如何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小狗乖乖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小狗乖乖

女主人在狗市买了一只狗,她给这个毛绒绒的小家伙起了个十分亲昵的名字叫乖乖。乖乖并不是一只宠物狗,它骨子里还留有祖辈的野性,尽管女主人把它当成了心肝宝贝,给它吃最好的狗粮,住松软的纯毛垫子,还时常坐在...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2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5)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2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5)

玄奘所处的时代,中原地区的佛经大多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的梵本,而是中亚和西域各种语言翻译过来的胡本。也就是说,这些佛经是先从梵本翻译成胡本,再从胡本翻译成汉本,而中亚和西域的语言又因为这些地区千百年来...

佛教仪轨制度:十一、赞呗

佛教仪轨制度:十一、赞呗

十一、赞呗赞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赞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故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译经事业虽渐发达,而梵土歌呗却未获传授。梁慧皎说:「自大教...

慧律法师:临终备览-第八章 设置灵堂

慧律法师:临终备览-第八章 设置灵堂

第八章 设置灵堂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放棺木,亡者遗体为...

做满月酒选日子这样选 喜庆又便捷

做满月酒选日子这样选 喜庆又便捷

孩子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家长们的心情是很期待和欢乐的。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孩子满月了就要摆满月酒,那么做满月酒选日子要怎么选呢?考虑到今年疫情的因素,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选日子的正确理念吧!让大家都...

慧能心性思惟的特点: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慧能心性思惟的特点: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北宗禅师与南宗禅师尽管都在应用自心概念,但二者对其却付与了迥然不合的含义。慧能心性论思惟的核心是将心与性合一而用自心范畴标明。《坛经》中有关心的概念系列--自心、素心、自素心、妄心、直心,以及有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