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灵异录:佛光照身

张少齐居士著

黄伯端是建昌县人,任南京仪制主事,性坚贞,事母极孝。他的老母黄太夫人,贤明仁慈,信乐佛法。但她早年在信解行证四阶段中,只做到信之一字解字虽然有时也约略涉及,然不求其深。

这大概因为壮年和中年时期要料理家务,同时或许也有著一般俗人的歪见,以为年纪还轻,修行未免嫌早,她忽略了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的规训。幸而她能年登期颐,否则她不是虚度一生了吗?

古人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又说: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若不及时把握人生,把握时机,努力为未来的人生升华去修为,那不但辜负人生,同时也辜负已灵了。

黄老太太因为年龄给她的机会,后来的修为虽然成功了,但她早

期的见解却是错误的,不足为训。

她到了晚年对于人生如早露的哲学,有了透澈的了解,同时知道佛法不是单信就能得救的。信了以后,必要采取实际的行动所谓如法修行。如果信而不行,如人说食,如数他宝,既不能充饥,亦无半钱之分,有何裨益?

所以,信必须以行作为后盾,才能获得实际的利益证果。她这时全然觉悟了,不再蹉跎光阴了。她下定决心,从此以后每日诵金刚经及地藏经各一部,屏绝一切俗务,专心一意,如此者若干年。这时已到了花落果熟的时候了,因此在一天夜里,她梦到她在一个高高地山顶上,跏趺而坐。心旷神怡,万念俱寂,正在寂照之际,蓦然佛放光明,照触其身,她感到身心轻安,无与伦比。醒来以后,把梦中的情形告诉她的儿子黄伯端主事说:我往生西方的时期已经到了,你们替我准备准备罢!

按佛光照身,是罪垢灭尽的象征,垢污既尽,本有光明乃现,己光与佛光交互感应,然后才有佛光照身的瑞象。受戒的时候,在忏悔堂中,传戒师问你曾见光华瑞象否,答见。若不见光华瑞象,即不得受戒,必须退出戒坛。以此准知黄老太太的佛光照身,定必罪灭垢尽。

不久,她感到四大微有不调,但她置之不理,仍旧念诵不辍。一日经方念完,忽然瞑目端坐而逝。

这时南京城正为清兵所围困,她逝世不久,南京城即被清攻破,其子伯端拒降,乃壮烈牺牲。其如夫人护丧归建昌,未几,亦感世事无常,乃结庵麻姑山岭,薙发出家,以青磬红鱼为其生涯。一门忠孝,永传佳话。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

沙门不敬王者论晋释慧远晋成康之世。车骑将军庚冰。疑诸沙门抗礼万乘所明理。何骠骑有答。至元兴中。太尉桓公。亦同此义谓庾言之未尽。与八座书云。佛之为化。虽诞以沦茫浩。推乎视听之外。以敬为本。此出处不异。...

和男友分手和好后感情变淡 和合术咒语帮助增加

和男友分手和好后感情变淡 和合术咒语帮助增加

刚开始通过朋友认识,第一印象还可以,当时以为他喜欢我朋友,后来他加我QQ,自己本身不怎么会聊天,也是因为顾及朋友,不怎么理他,他后来追我表白,时间久了也喜欢他,开学以后才答应。我第一次谈恋爱,就觉得...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互为良师益友的夫妻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互为良师益友的夫妻

第二章 互为良师益友的夫妻停止执着才能解脱诺酤罗夫妻不只考虑一个有利的转世,他们也关心人世的公义与深入的存有问题。有一次,诺酤罗父问世尊,为何有些人达到解脱,有些人则否。佛陀的回答是:凡是执着感官认...

臻养斋素食简餐给身体“排毒”

臻养斋素食简餐给身体“排毒”

过完年回来不少人都觉得元气满满,可高强度地工作几周、加班到深夜吃饭都没时间、饮食极其不规律以后,又开始出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等症状。古代医学大师有云:凡欲治疗,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疗。食物治...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子欲孝而亲不待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子欲孝而亲不待

子欲孝而亲不待原文: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素,哭者不哀。孔子下车,进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四十、一位老人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四十、一位老人

四十、一位老人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老人。这位老人一见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过去,想抱住佛陀。这时,旁边的比丘上前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