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金刚来比喻般若妙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说起《金刚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即便不是佛教徒,大多也都有所耳闻,佛弟子中欢喜持诵、学习这一部经的,就更不计其数了。

《金刚经》,全称叫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单从这个题目来说,包含了有佛法,有比喻,般若就是法,金刚和波罗蜜则属于譬喻的部分。那么,为什么要用金刚来比喻般若,二者之间究竟有何相似之处呢?

金刚,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常用金刚来比喻武器、宝石等,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金刚杵、金刚宝等。之所以用金刚来比喻般若妙慧,是因为金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体最坚、其用最利、其相最明。

金刚的体,最坚固无比,一切物不能坏它,所以“其体最坚”。金刚的功用锐利无比,能坏一切物,所以“其用最利”。金刚外相所放的光明,超过一切光明,所以“其相最明”。古书中就有记载,“敦煌有人,献金刚宝,生于金中,色如紫石瑛,状如荞麦棱,百炼不销,可以切玉如泥”,由此可见金刚之坚利。

般若,翻成中文是智慧的意思,但是为了避免大家误将其与世间的聪明智慧混为一谈,而保留了梵音,因为般若二字,能够生起众生的善根。佛法讲智慧,是妙智妙慧,是不可思议的智慧,才能叫做般若。

《金刚经》中所谈及的“般若”包含三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其中,实相般若是智慧的理体,观照般若是智慧的妙用,观照是心里起正当观想,能启发出来始觉智,以始觉智照本觉理,能观照的智慧,即是观照般若,所观照的理体,则是实相般若。文字般若,说的是《金刚经》上的文字,因为我们通过研究《金刚经》的文字,才能起观照般若的智慧,才能发现实相般若的理体。

金刚比喻实相般若,其体最坚,一切物不能坏它。实相般若是真理之体,我们凡夫无始劫来流转生死,此道来,彼道去,但是我们所具有的实相般若并没有变坏,因为其体最坚。

金刚比喻观照般若,其用最利,它能坏一切物。我们研究佛经起了观照,始觉智启发出来,观照到本觉理体,一旦豁然大彻大悟,才会明白自己有个实相般若。

金刚比喻文字般若,其相最明。《金刚经》的文字,能显发出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足见每一个字都是光明之相。我们研究《金刚经》,得先找到文字般若光明之相,才能找到观照般若、实相般若的义理。义理明白了,能起观照般若,才能证得实相般若,这都是文字般若的功德。假如没有文字般若,我们也看不见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所以我们学佛法,要先从文字般若下手。

由此可见,文字般若,其相最明,能显出观照般若与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是智慧,其用最利,实相般若是理体,其体最坚。用金刚来比喻这三种般若,能够方便我们思维明白般若的含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这样仅仅依靠发愿,就能积累很大的资粮!

这样仅仅依靠发愿,就能积累很大的资粮!

  每天从早上醒来开始,到最后晚上睡觉,如何将一天所有的行为都转为道用呢?    早上刚刚从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看到世界的时候,该怎么发愿呢?   ...

学佛,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学佛,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1)逢年过节,祭天拜地,拜方神拜地神,拜祖宗。香烟雾绕中,人们磕头礼拜,三分虔诚,七分迷信,半成天真,半成恐惧。添丁加口,这是百姓家的大喜事。尤其是生儿子时,也肯定少不了一番祭天拜地的折腾。盼星星...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广戒门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广戒门

第二卷 受持篇 广戒门广戒门(共十节,合计一百二十条,多属身心修养应当注意的事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增一阿含经》中,阿难尊者所述的《七佛通戒偈》,它以概要的语言谆谆告诫...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鸠摩罗什 (传法东土 关河大师)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鸠摩罗什 (传法东土 关河大师)

鸠摩罗什 (传法东土 关河大师)龟兹国又迎来了一个平静的黄昏。国师官邸内,却出人意料地爆发出一场争吵,这对恩爱夫妻究竟怎么回事呢?你为什么非要出家,去过冷清的寺院生活?究竟为什么?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优婆塞戒经》摘录:1、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2、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国王供养尊者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国王供养尊者

国王供养尊者古德云:佛法从恭敬中求。能有一分恭敬,便能消一分业障,增长一分福慧。众生流转六道,无不因贪、瞋、痴、慢、疑、邪见六毒所致,所以唯有藉由修行返观自照,从恭敬中降服我慢,虚心求法,才能深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