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二十难(nán)

文 / 虚云老和尚

今日有几位广东居士,入山礼佛,供斋结缘。请我上堂说几句话,我是空空如也的。谨略述四十二章经一部分的故事,与各位结缘。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谁能过此难关,谁就了脱生死。生值佛世,何以说难呢?若无善根福德因缘,不说遇着佛,遇菩萨罗汉也难。智度论云:“舍卫城有九亿家。三亿信而不见。三亿不见不闻。”佛二十五年在彼尚尔。若得多信,利益无穷。佛在舍卫城二十五年,尚有三亿家不见不闻的,以其无善根福德因缘。

故虽生值佛世,尚不见不闻,与佛同时在世,相隔很远,不见佛不闻佛的人更多。故无善根之人,虽生佛世也无用处。而且就算在佛身边,为佛弟子,若不依教奉行, 也会招堕。如提婆达多是佛的兄弟,善星比丘为佛侍者二十年,不修行还堕地狱;城东老母与佛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与佛无缘,不愿见佛;可知见佛闻法之难了。

现今佛不在世,善知识代佛弘法,亲近之也能了生脱死,但善根浅薄的会善知识也难。纵有缘见面闻法,不明所说之义,也无益处。

华严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有弟子亲近很久,不知他的伟大。一日告假,要朝五台山、礼文殊去。师赠以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弟子不会意。及至五台山脚,见一老人谓之曰:“文殊今在终南山。杜顺和尚是也。”弟子赶归。师已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至今关中于是日作文殊忌斋。

不具眼识人,虽在善知识面前,也认不得他是善知识。又太阳警玄禅师座下,平侍者心地不好,结果叛师离道,收场在三贫路上被老虎吃掉。已会善知识可算不难了,但不依教修理工行,虽会善知识也无用处。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因贫穷的虽欲布施,有心无力,勉强布施,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所以为难;豪贵人家,有力布施,不能放下身心去学道,也是为难。

难易是对待法。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难之与易,在人不在法,贵能融通,则一切无碍。贫的是前世不施,故感今果,正应尽力布施;豪贵的人身份高,办事不为难,正好学道。

佛弟子阿那律,此云无贫,或曰如意。他过去劫中贫穷。一日,在田里干活,其妻送来稗子饭。适有一辟支佛僧,向他化饭。他说:“这饭很粗,不堪供养大德。请到 我家另供养好饭吧。”僧曰:“现已正午,若到汝家便过了午,过午我不能吃。就化你这稗子饭吃好了。”他就以稗子饭供养此僧。因此功德,感果九十一劫生天为天王,世世无贫,世世如意。做人王、天王不稀奇,由供养僧种下善根,得为释迦佛座下弟子。闻法悟道成罗汉,天眼第一,这更难得。以一饭之因,就有如是好果,贫穷布施,比富贵布施功德更大。可见能打破难关,则贫穷布施亦非难也。

菩萨修六波罗蜜,以布施波罗蜜为首。

布施之义,说来很多,略说有三:

一、财施。舍财济贫也;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品茶就是悟道

品茶就是悟道

茶,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茶心佛心,何异...

百喻经-三重楼喻(十)

百喻经-三重楼喻(十)

三重楼喻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16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16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16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继续来讲「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这一句。这一句经文是整篇《阴骘文》的总纲,是核心...

出自内心深处的爱,不是负担

出自内心深处的爱,不是负担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一位印度教徒,步行前往喜马拉雅山的圣庙去朝圣。路途非常遥远,山路非常难行,空气非常稀薄,他虽然携带很少的行...

素食者如何做到不说教,又能积极影响他人

素食者如何做到不说教,又能积极影响他人

记得去年刚吃素那会儿,觉得素食的好处那么多,要让更多的人一起加入才行!于是会时不时向家人朋友劝说。当时是想将更好的生活理念分享给身边的人,却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了别人反感。特别是爸妈,觉得我整天神叨叨的...

皈依后办洒席的时候要杀生,该如何处理?

皈依后办洒席的时候要杀生,该如何处理?

皈依后办洒席的时候要杀生,该如何处理? 问:在生活中,有喜事办洒席的时候难免杀生,可是皈依后还受了五戒,该如何处理呢? 达真堪布答:杀生是不允许的,杀生就违犯了皈依戒,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佛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