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二十二

一百四十八、龙宫说法

《大云轮请雨经》上说:有一次,佛来到优婆难陀龙王宫内,住在大威德摩尼藏大云轮殿宝楼阁中。当时有无量诸龙王众,以无量香花、幢幡缯盖、珍珠缨络赡养如来。

个中有一位龙王名无边肃静海云威德轮盖,已证得不退转位,为了要与诸龙众合营听受处死故,即向佛就教说:“世尊!要如何才能使诸龙王等,灭一切苦,得受安泰?并能令此世界内,时降甘雨,发展树木、丛林药草苗稼,皆生滋味,使诸国民等,都能过着安然而快乐的生活?”

佛对大龙王说:“你今为了使诸众生获大利益,所以才这样问。我现在告诉你一种窍门,你等如能依法行持,便可以令—切龙除灭诸苦,具足安泰。这个窍门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实行大慈。无论天上人世,如有行大慈者,火不能烧,水不能溺,毒不能害,刀不能伤,内外怨贼不能侵掠,无论是醒是睡,皆得安隐。能行大慈的人,有大威德,诸天世人不能扰乱于他;而且描写端严,众所爱敬,诸苦灭除,心得欢乐。所以,龙王!对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都应实行大慈,这是你所应记住的。”

而后,佛又为龙王说其它各种法要。诸龙听了,皆欢乐奉行。

一百四十九、念佛窍门

《阿弥陀经》上说:有一天,佛在祗树给孤独园教室中,对长老舍利弗说: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由十万亿个佛土,那边另有一个佛国,叫做极乐世界;那个世界中有尊佛,号称阿弥陀佛,今正在那里宣说佛法。生活在极乐世界里的国民,身心没有任何苦楚,所感触感染到的都是极其美满快乐,所以称这个世界为极乐。”接着,佛为舍利弗具体介绍极乐世界的情形,无论是正报的人或依报的生活情况,都具有弗成思议的功德肃静,清净而殊妙,跨越十方凡圣同居土。所有进道资缘,无一不具。凡念佛众生得生此国,皆证不退转,而且个中还有很多是—生补处的菩萨。是以,众生有缘听到这个殊胜的窍门,便应当发愿往生到那个世界,就可以与诸佛菩萨、诸上善人们生活在一路。但只凭少许的善根福德人缘,是不能往生的。如有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各种殊胜功德,由信而发愿,从此专心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一天,甚至七天,总以达到一心不乱为目的。那么这位念佛的人,于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以及圣众,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佛还告诉舍利弗说:“不只我今天这样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弗成思议功德利益,十方诸佛都各安闲他们的国土中,出广长舌相;赞叹劝信阿弥陀佛所说的话。并且还应当知道:我在此五浊恶世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很不轻易的,现在把此最殊妙、最直捷了当的念佛窍门教导众生,令一切众生即生了脱死活、直至成佛,是加倍异常可贵的啊!”

一百五十、佛赞地藏

《地藏十轮经》上说:有一天,世尊对天帝释说:“你们应当知道,有一菩萨名地藏,具足弗成思议殊胜功德,他于久远劫以来,经常示现声闻的形象,不只在五浊恶世没有佛法的时期,以各种方便教化成就有情,亦于十方诸佛国土利益安泰一切有情,赞助众生除灭一切病恼,知足一切所求善愿。有人能于一顿饭的工夫,真心称念地藏菩萨的名号,归依赡养,所求之愿很快就能知足,胜于百劫皈依赡养诸佛菩萨。”

这部经中还说到,末法时期,此娑婆世界充满浊恶,人的基本本质极为低劣,如同坯器,轻易废弛;而且蒙昧如同瞎子,分不清善恶邪正;贪求五欲,如石田不长苗稼;十恶充满,如臭尸垢秽。幸赖此经能灭众生烦恼,能令三宝久住。

佛说:未下世中,只要有人能因信佛而削发,即使不能成就法器,甚至毁破戒行,虽然应该给予处治,但不应该逼令还俗。

佛又付嘱国王大臣宰官,应当不遗余力护持佛法,可得长命安泰,获十种功德利益。所谓十轮者:人王治国应被选用良臣,抚安国民,教兵御敌,修营事业,给养功艺,赏善罚恶,建立三宝,教化众生,断其十恶,令修十善。依此十轮,能令三宝种性法眼,长远不灭,降伏鹿怨,令修行人戍无上道。

一百五十一、胜光问法

《胜光经》上说:有一天,侨萨罗国的国王胜光王,来向佛就教说:“惟愿大师,教我如何做一位好国王?”佛告诉胜光王说:

“为国王者,当爱民如子,常愿国民安隐快乐,制止他们弗成为恶,鼓励国民勤修善业。国人如子女,并怀忠孝。身为皇帝者,亦当情怀恩恕,薄征税赋,省其劳役;设官分职,不宜太多;处分恶人,奖赏贤善。如有不忠良之辈,依照古圣王治世之法,可以流放他方,而不宜厉行***。当知能生为人道者,皆由胜缘所感,假如不该杀而肆意妄杀其命,定招业报。

“常当一心恭敬三宝,莫生邪见。我涅槃后,法付国王大臣辅相,当为拥护,勿致衰损;燃处死炬,转处死轮,尽未来际,常令一向。

“若能如是依教而行,则令国中龙王欢乐,风调雨顺;诸天庆悦,丰乐安隐,无诸灾害,率土宁靖。王身快乐,永保胜位,福祚延长,心无忧虑,增益寿命。现前德性名称,传遍十方。外国诸王,咸来供献,而共赞叹:‘其国皇帝,仁让忠孝,以法教化,能拯恤百姓庶民。于诸国中,最为第一。我等今者皆愿归伏此大法王。’舍身之后,得生天上;受胜妙乐。”

一百五十二、维摩示疾

《维摩诘经》上说:当时比耶离城中,有一长者名维摩诘,辩才无碍,入深窍门,善于智度,通晓方便;而以方便,示现身有疾病。

其时,众亲友常识闻知维摩诘有病,一齐前往探听。维摩诘便借机广为譬喻说法,对世人说:

“诸仁者!此身无常,既不强健,亦非坚实,为众苦所恼,为众病所集,乃是速朽之物;弗成信赖。是身如聚沫,弗成撮摩;是身如水泡,弗成久立;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心没有坚实;是身如幻,从倒置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人缘;是身如浮云,转瞬变灭;是身如闪电,念念不住;是身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所以无主、无人、无我、无寿;是身当体即空,离我、我所;是身蒙昧,如草木瓦砾;是身无作,为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虚伪,即使澡浴、装扮,供以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能生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随时可能灭亡。所以此身无可顾恋,实可厌患。”

一百五十三、文殊问疾

《维摩诘经》上说:当时佛对文殊师利说:“长者维摩诘现今有病,你应该去探听。”文殊承佛圣旨,来到维摩诘所住处,只见维摩诘病卧于床。文殊上前问说:“居士此病是否严重?经由疗治有无减轻?世尊命我来周密致问居土,此病是因何而起?已有多长时间?几时能够康复?”

维摩诘说:“我此病也算是由有痴爱而生。因为一切众生有病,所以我病;设若众生能得不病,我的病也就好了。菩萨为众生故入于死活,有死活则必定有病。若众生得离于病,菩萨也就不必病了。若问此病何所因起?当知菩萨的病,由大悲心起。”

文殊又问:“碰到有病的菩萨,应若何慰喻?”

维摩诘说:“对有病的菩萨慰喻,应说此身无常,但弗成劝其厌离于身;说身有苦,而不说乐于涅槃;说身无我,而仍劝其教导众生;说身空寂,而不说毕竟寂灭;说应当懊悔先罪,而弗成令其时刻不忘以前。因为自己的疾病,应联想到众生的疾病而生怜愍,当识宿世无数劫所受之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算作医王,疗治众病。应当这样慰喻有病的菩萨,使他欢乐。”

一百五十四、金鼓懊悔

《金光明经》上说:有一天夜里,信相菩萨梦见金鼓及懊悔偈。天明,至世尊所,向如来说知夜间梦见金鼓,所出妙音,能够灭除三世诸苦,地狱饿鬼畜生等苦,以及贫穷困厄所有诸苦。此金鼓所出之音,既能除灭一切诸苦,当为一切众生无归无依无救护者,而作归依处:

“诸佛世尊有大慈悲,当证知我等微诚,受我懊悔。若我百劫以来,所作众恶,所以人缘生大忧苦,十方现在大悲世尊,能除众生一切怖畏,愿当受我诚恳懊悔,令我恐惧悉得消除。我之所有烦恼业垢,唯愿现在诸佛世尊,以大悲水洗除令净。以前诸恶,今悉懊悔;现所作罪,城心发露;所未作者,更不敢作;已作之罪,不敢覆藏。身、口、意所有造十种恶业,应受恶报,今于佛前,诚恳懊悔。若此国土及余世界,我所修行,身、口、意所有善法,悉以回向;愿于未来,证无上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要想生活顺利 现代高楼住宅环境布局应该这样看

要想生活顺利 现代高楼住宅环境布局应该这样看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从原来的低矮房屋,转变为现在高大直立的现代楼房了,房屋模样的变化,风水的本质确实不便的,风水是一种磁场能量,与古代风水查看方式不同,现代高层住宅风水的看法也有了一些小改变...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有一次,佛陀在俱啖弥的地方说法的时候,弟子群中发生很强烈的争执,争执的人互不相让,佛陀就集合大众说教道:“你们不要诤,用诤来止诤是不能止的;惟有能忍才能止诤。我希望你们都要尊重忍的德...

弘一大师的篆刻艺术

弘一大师的篆刻艺术

弘一法师说出家以后用书法和篆刻来宣传佛法。弘一大师治印赏印论印,是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癖好。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齐若锥状者,为朽人自意所创。 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no-mobile{display: none;}...

日历择吉日 这种做法不太妥当 要根据通书来择吉

日历择吉日 这种做法不太妥当 要根据通书来择吉

说到日历择吉日,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在儿时的印象当中,爷爷奶奶就经常坐在一起,手中拿着刚刚从墙上取下来的日子,翻看日历上的吉凶和宜忌事项,以免选出来的日子会不利于民事活动的顺利举行。那么,日历择...

冬季5招助护肺

冬季5招助护肺

平常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有助养肺护肺:1.减少吸入:空气不好时,老人、孩子和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不宜进行户外运动2.及时清洗:外出回来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3.多喝水4.居室保温、保湿5.少吃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