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的牧牛人

  佛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拥有二百五十头牛。他每天都会到一个水草丰足的旷野放牛,让牛群悠哉游哉吃草、喝水。但是,有一天忽然跑出一头老虎,咬死了一头牛。这二百五十头牛,因而少了一头。

  牧牛人万念俱灰,觉得少了一头牛对他来说,已经不完美了。为此,他心中很懊恼,一直耿耿于怀!

  过了几天,他觉得既然少了一头牛,已经不是原来的二百五十头。那其余的二百四十九头牛,又有何用呢?于是就将二百四十九头牛赶落悬崖,那群牛就这样全被他灭杀了。

  我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心,人生的方向必定要正确,不要有所偏差。凡夫犯错是难免的,但是最大的错误是不肯改过,而且执意再犯;这样不仅会被他人唾弃,重者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最悲哀的是,生生世世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报,绝对脱离不了「因缘果报」。

  所以,要能忍一时之苦。遭逢困难时,要用心解决、面对现实人生,不要有错误的行为。人生的道路虽然长短不一,但必须要步步踏稳,往正确的方向步步精进,这样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念头的起灭,其实就是生死、就是因果。所以佛法教导我们每天要检视自己:“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心只要一起善念,当下即无恶念,就像火炬能为暗室带来光明。所以,时时刻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增长善念。心存善念,善果自来。(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自卑的原因

下一篇:施一口水

相关文章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是高僧为什么不把桶挑满呢?...

《百喻经卷下》:91、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百喻经卷下》:91、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译文】  从前有个穷人,稍微有点财物,见了大富翁,便想与他们的财产一样多。由于做不到这点的缘故,虽是有那么一点财产,也想丢弃到水中去。傍人说道:「这些财物虽少,也可养活你数日,为何无端端要舍...

李大安的故事 造佛像免灾

李大安的故事 造佛像免灾

  善恶祸福 丝毫不爽 明因识果 去恶修善  陇西人李大安,是工部尚书李大亮的哥哥。唐高祖武德年间,李大亮担任越州总管,大安独自一人从京城去探望弟弟。回程时,大亮派遣几名奴仆护送哥哥。来到谷州鹿桥...

观世音菩萨故事:梵音洞中观圣像

观世音菩萨故事:梵音洞中观圣像

  佛教{观世音菩萨}故事 : 梵音洞中观圣像  凡来普陀洛迦朝山进香者大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是“干处祈求千处应”的菩萨。法华经上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就是说只要我...

《百业经》:俱宿命通断散乱行53

《百业经》:俱宿命通断散乱行53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财物无失的故事

财物无失的故事

  财物无失  从前有一个妇人,经常跟人讲:“我从不丢失东西。”他儿子比较反感母亲的言辞,有一天便将她母亲的戒指丢到河里,然后问她戒指何在?母亲仍然回答说:“我未曾丢失什么。”  第二天,母亲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