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佛今在何》佛光禅师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说法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顺宗皇帝听后非常欣悦,对禅师益加尊重。

有人常常问道: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儿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儿呢?

这种问题,经禅者答来,就非常活泼。因为有心,看到的是生灭的世界,那是佛的应身;无心,看到的是不生不灭的世界,那才是佛的法身。无心就是禅心,唯有用禅心,才知道佛陀真正在哪里。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在常寂光土灭除一切烦恼、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快乐的寂灭世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鞞摩肃经

鞞摩肃经

鞞摩肃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于是鞞摩肃(姓也)异学。中食后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唯瞿昙。形色极无上妙。此迦旃延。云何为色妙。此瞿昙。谓色妙极妙。更无有妙最胜者。最...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我曾经是凶手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我曾经是凶手

我曾经是凶手记得以前看过的哪一本书上说过,女人就是猫,男人就是狗。虽然我不太确定说的是不是真的,每次我看到猫这个字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怅然若失的感觉。家里一直有养猫,虽然每次养一只但也养过好几只了。具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转世成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转世成牛

一位成就高僧要圆寂了。弟子们舍不得师傅。问师傅师傅啊师傅,您往生会去哪里?我们给您助念师傅一语惊人我去做一头牛。师傅没有打一点妄语,转世成为一头牛。奉献自己的牛奶给人充饥,奉献自己的力量无私耕耘。最...

陈兵教授:心性之印定

陈兵教授:心性之印定

陈兵教授:心性之印定心性之印定陈兵明心见性,是一种常人从未有过的心灵体验或神秘经验,只能由体验者本人“自内证”,如禅宗人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难以吐露于人。如何确定所悟乃真正的心性,是大乘性宗...

法云法师文集:寄情于山水

法云法师文集:寄情于山水

寄情于山水法云法师一位友人,身兼艺术家与作家,近年灵感源源不断,佳作丰硕,原来是得力于旅游登临,情趣盎然,见闻广增,获益非浅,她称之谓:寄情于山水。犹孔子的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山临水,师法造...

虚云法师开示录-五月二十六日开示

虚云法师开示录-五月二十六日开示

五月二十六日开示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