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已到了龙潭

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着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他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有一位龙潭禅师,非常了得。

德山禅师到了龙潭,一见龙潭禅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龙潭禅师回答道:龙潭!

德山禅师逼问道:既名龙潭,我在此巡回既不见龙,又不见潭,这是何故?

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德山禅师道:你非常辛苦,你已到了龙潭!

这天夜里,德山向龙潭禅师请益,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

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支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烛吹灭,德山到此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德山禅师遂将疏钞取出焚烧,当火焰上升时,他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我们悟空,并非是要去领悟佛学真谛而成佛,而是应该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一些,不必汲汲于功名利禄,以免成为欲望的阶下囚。人活世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欲望。人生在世,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失落的不断交...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5集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5集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5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各位朋友,大家好!请坐。今天是我们一起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圆满日,这篇文章给我们讲的是俞净意公,这位明朝的书生如何在遇到灶神...

这些细节 说明男生不想真的分手

这些细节 说明男生不想真的分手

现在这个时代,不像以前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了,虽然那种方式限制了男女的自由,但是有层层把关,也就更加稳妥一些。而现在,很多年轻的小情侣,常常会闹分手,搞得非常不开心。不过有的时候,说分手其实都...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3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32)“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刚开始修药师法最好是坐着,不管是双盘、单盘、散盘、坐在板凳上、双腿放在地上,都把上身坐直,把尾闾推开,也就是我们的海底...

为什么他这么顺心如意,处处是顺境?

为什么他这么顺心如意,处处是顺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见与正观,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实观察,如此方得清净无染。佛教自传入中国,自南北朝、隋唐乃至宋元期间,禅宗异军突起,涌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