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发心越清净功德越大

比如说有一个人花了一千万建了一个寺院,发的心也很清净,那么这一个人付出去的是一千万的一种功德,是建寺院的功德。而有的人没有这么多钱,那怎么办呢?他也是付出了一种清净的心,虔诚和恭敬的心,他拿了十万或是拿了一万,这种要比拿了一千万的功德要低了,同样发心的话。可是还有的人,他就是同样是发心,拿的更少或者几块,那么这个相比之下他数量上就有个不同的次第了。

同样,我在我空间里面有篇文章《供施多少才算功德圆满》,讲到一个发心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是讲到其他条件都统统一样的话,那么你供养得越多,你功德越大。如果说这个数量是一样的,发心越清净,功德越大。如果数量都是一样,看发心不一样的话,那么决定了发心清净不清净,决定了你这个功德是清净不清净、大小,所以说他有中品十善,下品十善和上品十善之说。

这个上下、上中下三品在很多地方都有讲,相当于我们说不同的等级,这个在西方极乐世界也分上品的上升、上品的中升、上品的下升;中品的上升、中品的中升和中品的下升;还有下品的上升、下品的中升和下品的下升;

就是很多地方都讲到上中下,包括我前一段时间,在咱们空间里面讲了菩萨戒,讲菩萨戒的时候有一个词,很多人搞不明白,但是我在第一篇文章里已经解释了。

——摘自仁清法师《消灾长寿护童子,忏悔堕胎度婴灵》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讲义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高僧求观音,一夜换头学会中国话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高僧求观音,一夜换头学会中国话

南朝刘宋时到中国来的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他就是靠换脑袋来学中国话的,一夜之间就学会了。对,不出你所料,这又是一个浑身散发传奇色彩的和尚,毕竟,但凡高僧,他怎么可能只会念经嘛!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婆...

星云大师:对知见的看法

星云大师:对知见的看法

我们对很多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对于大千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人生,也都别有一番不同的见地。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见解也就不一致,但是并非人人的看法都是“真知灼见”。由于世俗的尘垢累积日深,使我们原本清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拒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拒破

一一天,邓隐峰推土车时,恰逢马祖伸脚坐在路上。邓隐峰就对马祖说道:请把脚收起来。马祖说道:已展不收。邓隐峰也不让,就说道:已进不退。说完就推着车子从马祖脚上碾了过去。被碾伤了脚的马祖回法堂后,提着板...

选日子入新家 除了看黄历 还要注意这几点才能选到好日子

选日子入新家 除了看黄历 还要注意这几点才能选到好日子

一提到选日子入新家,有的人就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找一本黄历翻来看看,选一个适宜入宅的日子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分析吧。我们常说的黄历,其实就是万年历,是我国流传多年的一...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道安 (漂萍传灯)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道安 (漂萍传灯)

道安 (漂萍传灯)公元314年,后赵都城襄国(河北邢台)大饥,据载谷二升值银一斤,肉一斤值银一两,怀金玉而饿死者无数,尸体枕籍路上。就在离此不远的常山扶柳(河北冀县),一个奇丑的生命又来人世经历劫难...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佛作祖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佛作祖去

圆信禅师重上云捿,参礼祩宏禅师。圆信禅师问:如何得成佛作祖去?祩宏禅师道:问道于盲。圆信禅师道:道岂盲耶?祩宏禅师道:我盲。圆信禅师于是打一圆相,说道:总在这里。祩宏禅师便指着圆相道:盲。圆信禅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