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何法示人?

临济禅师与凤林禅师交往时,有一次凤林禅师问道: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不知您愿不愿意回答?

临济禅师回答道:谁不知道凤林上人是位大诗人,我可不要挖自己的肉作疮!不过我倒很好奇您的问题是什么?

凤林: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

临济: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

凤林:观风看浪起,翫水野帆飘。

临济:孤轮独照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

凤林: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

临济: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凤林至此已无话可说,于是临济禅师乃吟颂着:

大道绝同,任向西东;

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后来沩山禅师看到这句颂词,就问仰山禅师道:其速度之快,既然连石头的火花都追不上,甚至连闪电的光线也都达不到,那么古圣先贤又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后学呢?

仰山:老师您的意思呢?

沩山:只要是能言说的,皆无实义。

仰山:我并不以为然。

沩山:为什么呢?

仰山:凡所言说,皆是佛法;凡所佛法,皆在心源;心念一动,遍十方界,石头之火,雷电之光,均不及心快。

沩山:确实不错,海月也好,游鱼也好,风浪也好,帆船也好,寂静的江山,萧条的秋天,诗人剑客,天地机遇,总在心中,何关迷悟?何关迟速?

禅者好问,因为他们对人生,佛道、禅心,充满疑问,但另一方面的回答,往往又答非所问,看起来答问没有关连,但实际上丝丝入扣,紧密相连。所谓真理,有时同中有异,有时异中有同,其实同异皆一如,动静皆一如,东西皆一如,空有皆一如,迷悟皆一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消费者有植物肉的消费经验且态度积极

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消费者有植物肉的消费经验且态度积极

中国是肉类消费大国,但大量的动物肉消费会带来环境和健康等问题。近些年来,植物肉(Plant-based Meat)得益于绿色、低碳、低脂等特点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让植物肉的口感...

沈家桢:(九)为什么佛答‘诸菩萨摩诃萨’和先答‘应云何降伏其心’?

沈家桢:(九)为什么佛答‘诸菩萨摩诃萨’和先答‘应云何降伏其心’?

(九)为什么佛答诸菩萨摩诃萨和先答应云何降伏其心?在《金刚经》里,须菩提向佛陀请示的问题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先说了一个综合的答覆说,你好好听著...

太上感应篇图说102:助人为非

太上感应篇图说102:助人为非

经文:助人为非。【原文】助人作恶罚为猪,只为贪金擅改书。身死百年犹被控,夜台应自悔当初。注:凡人为善,非诱掖奖劝必不力;凡人为恶,非朋比赞襄亦不至太甚,一有助之而恶炽矣。故律有造意主使之条,冥冥之中...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得必失,而失必得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得必失,而失必得

得必失,而失必得人生本来就是在得失间度过,擦亮你的智慧,在取舍间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世间事,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当你终于成功了,失去的是青春;你终于事业有成了,失去的是健康;一些所谓...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加长自己的起跑线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加长自己的起跑线

前天,和几位好友去野生动物园游览,期间,几只在水面时而追逐嬉闹、时而倘佯的天鹅,吸引我们驻足观赏。关于天鹅,我所知甚少,只知道它是一种候鸟,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一年一度,从寒冷的北国到温暖的南方,天...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是福中之大福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是福中之大福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就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这一面,我如何有多善根多福德。这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