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何法示人?

临济禅师与凤林禅师交往时,有一次凤林禅师问道: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不知您愿不愿意回答?

临济禅师回答道:谁不知道凤林上人是位大诗人,我可不要挖自己的肉作疮!不过我倒很好奇您的问题是什么?

凤林: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

临济: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

凤林:观风看浪起,翫水野帆飘。

临济:孤轮独照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

凤林: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

临济: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凤林至此已无话可说,于是临济禅师乃吟颂着:

大道绝同,任向西东;

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后来沩山禅师看到这句颂词,就问仰山禅师道:其速度之快,既然连石头的火花都追不上,甚至连闪电的光线也都达不到,那么古圣先贤又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后学呢?

仰山:老师您的意思呢?

沩山:只要是能言说的,皆无实义。

仰山:我并不以为然。

沩山:为什么呢?

仰山:凡所言说,皆是佛法;凡所佛法,皆在心源;心念一动,遍十方界,石头之火,雷电之光,均不及心快。

沩山:确实不错,海月也好,游鱼也好,风浪也好,帆船也好,寂静的江山,萧条的秋天,诗人剑客,天地机遇,总在心中,何关迷悟?何关迟速?

禅者好问,因为他们对人生,佛道、禅心,充满疑问,但另一方面的回答,往往又答非所问,看起来答问没有关连,但实际上丝丝入扣,紧密相连。所谓真理,有时同中有异,有时异中有同,其实同异皆一如,动静皆一如,东西皆一如,空有皆一如,迷悟皆一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节日,我们可以发现寺院里总是人满为患、香客不断,信众无比虔诚地在佛前磕头礼拜许愿 。

甚至有些人为了抢到头香、高香,早早就来到寺院等候,大把大把烧香,仿佛觉得香烧得越多越贵,佛菩萨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加持自己。

这种思想是严重愚痴迷信的,以功利之心求佛,只会让自己离佛越来越远。

拜佛千万不要走形式,更不要以世俗间庸俗的交易、贿赂来揣度佛意,那是极大的不恭敬。

佛菩萨福慧圆满具足,无二无分别,清净不染,又怎会缺你的那根香呢?

更不会因为你供养得多,功德就越大。

《六祖坛经》中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信佛不如学佛,学佛不如成佛,与其苦苦求佛,不如学习佛菩萨的慈悲智慧,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佛菩萨再慈悲伟大,也不可能替你修行,“万般皆苦,只可自渡”,自己的人生终究要靠自己,谁也替代不了你。

“佛说一切法,为渡一切心”,佛菩萨渡人在渡心,心好命就好。

人心存良善,事事便无忧。以戒为师、断恶修善,福气自来!

这5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看看有你吗?

1不“贪”之人

这里的不贪,主要指酒色财气,佛门中讲“地火水风”,也是佛教出家人常说的“四大皆空”。

修行要戒贪,不饮酒、不邪淫、不贪他人之利、不盛气凌人。

酒喝多了既伤肝伤身,又容易生出事故祸乱,害人害己。

“万恶淫为首”,邪淫是最重的恶行之一,最断人的善根慧命,导致障深慧浅,福报浅薄。

不是自己的财不要妄想得到,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钱权利益,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祸。

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发泄给他人,越是盛气凌人、尖酸刻薄,越是折损自己的阴德。

真正的“气”应该是有骨气、气节,而不是有情绪、盛气,这些负能量只会消耗人生的福报。

心若不能安住,时刻起心动念,动辄贪恋,那只会让自己离真正的修行越来越远。

“贪心不足蛇吞象”,戒酒、戒色、戒贪财、戒盛气,以此一心持清净戒,会离佛心越来越近。

2二、不“嗔”之人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一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懂得修忍辱的人,也必定是最有福报的那种人。

爱生嗔恨心,易怒易暴之人都不是有福之征兆。

比风水更重要的是人心,心平一切平,心乱一切乱。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我们若能安心不乱,不埋怨、指责他人,多反思自我,这样必然能成就大事。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戒娇嗔,不用拜佛,离佛会更近。

3不“痴”之人

“痴”指“愚痴、蒙昧”,愚痴不明事理,没有智慧,没有正知正见,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迷信顽固。

愚痴是没有智慧、慧根浅薄的表现。

远离愚痴,学习佛菩萨的智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践行菩萨道,才是一名正信的佛弟子。

4不“慢”之人

做人要懂得包容,不傲慢、不自大,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要轻易瞧不起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我们优秀的人多了去了,不要把自己摆在过高的位置,不懂得谦卑的人,必然也难以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欢。

对这种人,佛菩萨也不欢喜。

“饱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做人与做事,低调总没错”,真正有智慧有福报的人都是低调谦卑的,更不会看不起他人。

我们对他人所作的,其实就是对自己所作的,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也是愚痴,愚痴而不自知,更可怕。

5不“疑”之人

“疑”就是怀疑,疑心太重的人,不信任任何人,担惊受怕,前怕狼后怕虎,往往什么事都做不成。

疑心太重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心中颠倒妄想太多,常伴有惊怖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现。

有这样习气的人,时间久了,往往闭塞视听,障碍本性,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生活会陷入慌乱之中。

以上这五种类型的人,其实也是佛教所说的五毒心,五种烦恼心、五种恶习,它们像毒药一样妨碍我们的修行,一定要戒之,才能让自己的修行更进一步。

愿大家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拥有吉祥人生。南无阿弥陀佛。

这几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节日,我们可以发现寺院里总是人满为患、香客不断,信众无比虔诚地在佛前磕头礼拜许愿 。甚至有些人为了抢到头香、高香,早早就来到寺院等候,大把大把烧香,仿佛觉得香烧得越多越贵,佛...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 大佛顶首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黄念祖居士主讲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

对对联

对对联

对对联相传在汉朝时期,不知哪个寨姓袁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这个小孩脑瓜蛮灵,小小年纪便通晓诗文。有一次,小孩子在花桥上玩石头把戏,一会来了几个抬轿子的人。他们刚走过花桥,小孩追上叫住他们不要走。这...

安葬择吉日师傅 安葬是动土大事 择日需谨慎

安葬择吉日师傅 安葬是动土大事 择日需谨慎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不管一个人曾经有英姿勃发,他总有老态龙钟的一天,这代表者时间的更替、岁月的变化,也是一种自然循环。人们总说世事无常,意外来临的时候总是很突然,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时刻做好准备就能...

素食营养知多少?古人是这么理解的

素食营养知多少?古人是这么理解的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营养的概念。自古中国人都不讲营养,而只会讲食物够不够丰富、是否充足、够不够饱、好不好吃营养学是近代西医学的附带产物,随着微观还原论研究的发展,能够分析每一种东西的成分...

放牛经

放牛经

放牛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有十一法。放牛儿不知放牛便宜。不晓养牛。何等十一。一者放牛儿不知色。二者不知相。三者不知摩刷。四者不知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