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学佛网

有一位年迈的财主,异常担心他从小娇惯的儿子,虽然他有庞人人当,却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祸害。他想:与其将家当留给孩子,还不如教他自己去奋斗。他把儿子叫来,对儿子说了他若何白手成家,经由艰苦的考验才有今天。他的故事激动了这位从未走出远门的青年,激发了奋斗的勇气,于是他发愿:假如不找到宝贝毫不返乡。

青年打造了一艘稳固的大船,在亲友的欢送中出海。他驾船渡过了险恶的风浪,经由无数的岛屿,最后在热带雨林中找到一种树木。这树木高达十余公尺,在一片大雨林中只有一两株。砍下这种树木,经由一年时间让外皮朽栏,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会披发一种无比的香气,放在水中不像其余树木浮在水面而会沉到水底去。青年心想:这真是无比的宝贝呀!

青年把香味无以比拟的树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没有人来买他的树木,使他异常烦恼。偏偏在青年近邻的摊位上有人在卖 木炭,那小贩的木炭老是很快就卖光了。 刚开始的时刻青年还不为所动,日子一天天以前,终于使他的信心动摇,他想:“既然木炭这么好卖,为什么我不把香树变成木炭来卖呢?”

第二天他果真把香木烧成木炭,挑到市场,一天就卖光了,青年异常高兴自己能改变心意,自得地回家告诉他的老父,老父听了,忍不住落下泪来。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恰是这个世界上最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跨越了一车的木炭。

这是佛经里释迦牟尼佛说的一个故事。他告诉我们两个聪明:一是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它的名贵,反而爱慕别人手中 的木炭,最后竟丢弃了自己的至宝。二是许多人虽知道希圣希贤是伟大的心愿,一 开始也有成圣成贤的气概,但看到做凡夫俗子最轻易、最不费功夫,最后他就出卖了自己尊贵的自愿,沦落成为凡夫俗子了。

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 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安闲的来源, 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是以,佛陀说:一小我战胜一千个仇敌一 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

星云法师: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

前言佛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义和其它宗教教义有所不同。一般宗教把世界归于一个主宰者,宇宙万有的来源都是直线的;而佛教把宇宙万有归于缘起法,宇宙人生都是圆形的,所谓「无终始、无内外」...

惟海法师:什么是资粮道?

惟海法师:什么是资粮道?

什么是资粮道?根据资粮道的一般特征我解释一下:所谓资粮道是在学道修道历程中,准备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就像旅行要带够粮食、衣服、行李一样,带够粮草,禅修或者修道所需要的资粮,主要是:世间资粮,出世间资粮...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六、活佛治病度人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六、活佛治病度人

六、活佛治病度人活佛,他不计走到那里,除了显示他的随身法宝那一句「谁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外,还有一套替人治病的本领,可是,他并不挂医师牌子,也不标榜他会治病,只是有缘遇著他,他才露一手,他不露便罢,他...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嗔恚之报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嗔恚之报

嗔恚之报(一)须菩提少年时代与众不同,性情多变,集聪明智慧、乐善好施、嗔恨炽盛于一身。他家里很富有,父亲常常给他零花钱,然而他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常常把钱施舍给穷人,有时看到衣衫褴褛的孩子很可怜,甚至...

佛教故事:佛化婚姻:三 婚姻源自爱欲心

佛教故事:佛化婚姻:三 婚姻源自爱欲心

三 婚姻源自爱欲心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也就是说有爱欲之心,就会轮落三界之中...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好人缘就是你善良的回音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好人缘就是你善良的回音

什么是善恶?善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说话、做事符合自然规律就是善;违背自然规律就是恶。什么是报应?反作用力就是报应。吃肉的反作用力就是毒素都渗入到了血液里。自然界有它的运行规律,人晚上应该九点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