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心得:我们切不可盲目放生

在当今社会,放生已经成了时尚。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放生团、放生站,定期放生。其实人们并不懂得真正放生的含义是什么,盲引,盲导,盲做,不知不觉就与众生结怨而造业。

何为放生?

一、是为了抢救怜悯那些即将被杀、被食的生命能获得解脱,也叫劫法场。

二、是为了树立人的慈悲心、平等心,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少食少杀或者不食不杀,并不是像现在的人这样大量买生放生。

而现在放生的人大多都是求名利、自私自利。为了离苦而放生,为了健康而放生,为了求功德而放生,为了儿女学习、工作、婚姻等而放生,为了升官发财而放生因此而组织大型队伍浩浩荡荡去放生。看似宏伟壮观,到底有多少人能生慈悲善念,真正去放生呢?

且看放生者与卖生者、贩卖者之间是如何协作的。卖生者与贩卖者已经掌握了放生规律:捕鸟人张开大网去捕鸟,养蛇人开始大量养蛇,养鱼人开始大量养鱼,捉龟人开始大量捉龟,捉青蛙的人开始大量捉青蛙。放生者提前几天就和贩卖者订货,这些众生被倒来倒去,贩来贩去,被放生者折腾来折腾去,其实不知众生早已嗔恨、愤怒!这是放生吗?

自然法则是:每个众生都有自己不同维次空间的生活环境,要懂得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互不侵犯、彼此尊重、和平共处,自然生成,自然灭尽,自然就是根本。

人要是离开了根本就是离开了现实。先放人吧,人如果能放下五欲的贪婪,做到不食、不杀、不求名闻利养,那就是自然放生啊!如果人们能从内心真正觉悟自己,人人都能明因识果,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类就会健康、长寿、快乐、自在、生活幸福美满。

为什么要心外寻找呢?为什么要大量买生放生呢?全国每年放生要耗掉资金上亿元哪!既劳民又劳财,这是恶性循环哪!花这么多的金钱放生,如果你把这个劲儿,用在度众生上,人们不食不杀,你还用放吗?就相当于把那么多钱都扔在水里一样,是不是这道理?这是第一。

第二,因为你的放生有那么多的人专为你准备放生的鱼、鸟,你倒是积累功德了,他们倒是造业了。你为了修功德,他为了挣钱。你看,迷茫不迷茫?不要刻意地去放生,放人都来不及,还放生呢?是不是啊?人多迷茫啊!这么难得的一世色身,你们不好好修行,把这个钱用在利益、教化大众的身上,让他们觉悟不造、不食、不杀呀,如果每个人都觉悟了,都有慈心不杀的大悲心,就不用放了,这就是一个究竟解脱的办法。

如果你把这个钱用来转光碟,所度化的人,所获得的功德无量无边哪。你不是想要功德吗?我教给你个好办法,多简单。你不去买就没人养,你说他不养他就不杀生。以养生命为业挣钱养活性命的人,他无始劫要来偿还这个债的。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哪。

所以说,那放不放呢?你要觉得,说谁要买了这个东西要下锅了,你要想去放,你就偶尔买一下放一下,不要总做。

你能一次劫法场,你能不能天天劫法场、时时劫法场啊?在全国吃肉杀生的人无计其数,你能不能做到所有的法场都劫,让天下的人不杀生啊?能不能做到?你不能!那你说,你的放生是不是一种浪费呢?财力、物力、时间的浪费,不是的。放生的功德是无尽的,告诉大家,这是人天的福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都市生灵 何时远离血光之灾

都市生灵 何时远离血光之灾

在现代大都市,因高楼玻璃幕墙的反射导致鸟类判断错误而撞死的悲剧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鸟类迁徙季节,更是经常有数百上千的鸟类撞上高楼而殒命。某日,在三环路上行车,蓦然瞥见一只大鸟划过天际,“红隼!”我脱口...

外甥娶公主

外甥娶公主

外甥娶公主从前,有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后来,姐姐有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大以后,就和舅舅一起为官府织金缕锦及各种各样美丽的绫罗绸缎。甥舅二人日夜操劳,织出的美丽锦缎把达官贵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把国王的宫殿...

太上感应篇图说120: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太上感应篇图说120: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经文: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原文】无价金炉发异光,沉香八尺制为床。从来尤物招奇祸,爱者谁人不受殃。注:财,金银之属;宝,珍玩之属,人所共爱。然物各有主,无故取之犹不可,况破人之家以取之乎?以非义得之...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十三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三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八十九面第一行:  【阿难因而谏颂曰。】  向下阿难为我们说出二...

海涛法师:对30岁以后的人有什么忠告呢

海涛法师:对30岁以后的人有什么忠告呢

海涛法师:对30岁以后的人有什么忠告呢 问:海涛法师,刚刚听到您说您今年五十六岁了,那么不知道您在三十岁的时候思考了一些什么,有什么样的烦恼?对三十岁的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忠告呢? 海涛法师答:我过去...

仁禅法师: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用两个公案简单说明

仁禅法师: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用两个公案简单说明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在分析没有出离心能否往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