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

报恩

众生本具佛性,

即使是鸟兽,也有真诚的感恩心。

佛陀的僧团中,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方法--

有位比丘说:「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任怨地为五百位婆罗门修行者张罗饮食,并且将道场布置得整洁又美观,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专心修行。」

比丘们听了,都觉得这位修行者的精神,实在很令人敬佩。

佛陀走近他们,问道:「你们在讨论什么啊?」大家向佛陀恭敬礼拜后,详细报告那位修行者如何为五百人服务。

佛陀听了,微笑地说:「你们知道吗?那位修行者在过去生中,就已经对任何人都无所求地付出。」

佛陀缓缓述说--

在过去生中,这位修行者在山林里精进地修行。

有段时间气候非常干旱,溪、沟里的水都干涸了,山林中的鸟兽没水喝,面临生存的危机。这位修行者就每天下山到很远的溪流,将竹子挖洞用来装水,以供鸟兽饮用。

但是,他每天为鸟兽们来来回回地取水,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于是体力渐渐衰弱,但他仍然提起精神毅力,继续为鸟兽服务。

鸟兽们对这位修行者非常感恩,却很担心他的健康状况;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回报他呢?

兽王说:「虽然我们的力量不大,不过可以尽我们所能--会爬树的就去摘水果;不会飞的就在地上找食物」

为了报恩,每只鸟兽都很尽力到处找食物,鸟儿啣来小果子、兔子找来萝卜、松鼠带来坚果,马儿采集了一堆可食的嫩叶,修行者看了,深受感动,体会到--众生本具佛性,即使是鸟兽,也有真诚的感恩心。

佛陀告诉比丘们:「布施不只是布施物质,以『欢喜心』为众生服务,也是布施。」这位修行者为这么多人及鸟兽服务,所凭借的是诚恳的爱心和坚忍的毅力;这就是殊胜的修行。

只要人人抱持「感恩心」彼此付出,就是清净祥和的世界。社会上人人都能相互尊重、彼此关怀,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光明与温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我爸住院了。由于要照顾爸爸,最近经常往返于医院病房,也就自然结识了同病房的病友苏大叔及其妻子郝大姐。看得出,郝大姐自己的身体也并不好,年龄不算老却步履蹒跚,脸色铁青的。这天下午,大家都清闲。我爸该挂...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对因果生起定解?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对因果生起定解?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对因果生起定解? 问:如何才能对因果生起定解?索达吉堪布答:一是通过听闻经、律、论三藏教典,来增上诚信因果法要的力度。若不依靠三藏教义的明示与警醒,本来很不稳定的凡夫就易于退失对...

净土法门法语:他是一个四品将军,这个衣钵他拿不起来

净土法门法语:他是一个四品将军,这个衣钵他拿不起来

1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五祖把衣钵传给惠能,叫他带着衣钵到南方去避难,后面有很多人追他,要夺他的衣钵,其中有个惠明法师,他也是五祖的弟子,没有出家之前做过四品将军,他追到了。追到之后,惠能很聪...

十四、五百仙人

十四、五百仙人

十四、五百仙人跟随佛陀脚印,两世皆蒙救度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舍卫城外有一座寂静的森林,里头住着五百位仙人,他们经常以火供养天尊。世尊观察知道,在森林中苦行的五百位仙人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就在五...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世间有这四种人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世间有这四种人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有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诉比丘们:世间有四种人。哪四种人呢?一种人与结使烦恼相随,然而不觉不知自己内心有烦恼;一种人与结使烦恼相随,但是如实了知自己内心有烦...

知恩图报与利令智昏

知恩图报与利令智昏

久远之前,梵施国王当政时,有一人砍柴遇狮子追赶,逃跑之中落一深坑中,狮子因紧逼不舍,结果也同落坑堑。当时有一毒蛇正追赶一只老鼠,而鹞鹰又在蛇后穷追不舍,最终三只动物也跌落坑中。正当他们欲以嗔恨心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