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帮不帮,救不救”, 考验人性更考验修行

近日,张红医生在飞机上紧急救助七旬老人,用嘴吸尿的新闻震撼人心。大家纷纷赞其“医者仁心”。有人感叹说,为老人吸尿儿女尚且不能做到,何况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有职业道德的医生真可敬可佩!

面对生死选择时,我们是否都能像张医生那样,放下自我的利益和挂碍,以他人为重呢?

就在这个新闻发布的前一天,我也遇到了一件考验人性的事情。

那晚,清风拂面,万家灯火,我漫步在回家的路上,行至地铁站觉得有些饿了,于是到餐馆点一碗斋面,津津有味地吃着。用餐人不多,所以店主和我闲聊了几句。

吃完面后,我刚准备离开,靠门口的位置,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忽然大声“呜呜呜”地叫,手在空中颤抖,我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他就轰然倒下,重重摔在地上。

我马上跑过去一看,只见他浑身抽动,口吐饭渣,一时间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致使他抽搐得如此厉害。当时他的病症很吓人,我本能念诵六字大明咒,但情急之下观想的是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相,一心祈请佛菩萨能加持这个小伙子。很快,他剧烈地抽搐两下之后就不动了,胸口也不再有起伏,好像没有呼吸了,也失去了意识。我就慌了,马上叫店主打 120,然后问旁边用餐的两人会不会心肺复苏,她们说不会,其实我也不会,只是在电视上看过类似的场景。

此时店门口围观有二十几个人,我就问他们谁会心肺复苏,大家都摇头。真是生死时速啊,若心脏骤停 4 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若时间在 10 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成了植物人,所以“黄金 4 分钟”的抢救格外重要。

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想着大力压胸口也许能救他,刚要跪下来施救时,忽然出现一个穿灰色衣服的小伙子。

他说:“我来吧,我比你力气大,但是我不会。”

我说:“那你就听我口令,按压他的胸口。”

他就按我说的节奏,大力按压十几下,当我听到被施救的小伙子发出“咕噜”声,我马上叫施救者停下来。这时躺在地上的年轻人已经有了微弱的呼吸,我们发现他嘴里有东西,于是捏开他的嘴,把东西抠出来了。被施救者渐渐苏醒过来,我们才松了口气,并告诉他不要动,缓一下,等 120 过来,去医院检查。

这时他还说不出话来,躺在地上。我和店主商量,请她看好病者,等 120 救护车来,由于晚上还安排了其他事,我就离开了。到了地铁上我又有些自责:唉呀,不该急着离开的,若是能相应大悲菩提心境,把病者看作是自己的亲人,我一定会把他送去医院再离开的,想到自己修行的境界还未到位,心中更是懊悔。

第二天早上,我又疾步跑到那家餐馆问店主,120 来了之后,那个小伙子是否有去医院,最后怎么样了。店主说,经医务人员问询,得知他是癫痫发作,刚好正在吃饭,食物哽在喉中窒息,好在我们昨天施救及时,否则等救护车赶来就太晚了。

店主感慨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那小伙子当时实在太危险了,能救活过来真是菩萨保佑啊!

回想当时救人的情形,缺乏急救知识的情况下,以我们这么不专业的心肺复苏手法,也能快速把人救醒,真是仗佛力加持呀。

这个时代,陌生人之间普遍存在信任危机,更多考虑是自身的利益,大部分人是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或惹上麻烦,又或者万一被施救者醒不过来,就摊上了大事。所以当时二十几人围观,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路过的一个小伙子。

话又说回来,若当时我和那个小伙子没有参与施救,就有可能造成一个家庭失去爱子,妻子失去丈夫,儿女失去爸爸,他们会何等痛心?若我们的家人倒在地上,我们没能及时在身边,陌生人施救了,我们又何等感激和庆幸?一个小小的善行,会改变多少命运,何乐而不为呢?是故,该出手就出手,别想那么多。特别是佛弟子,面对众生有难,更是应该不容迟疑的伸出援手,至于是否“碰瓷”,那就交给因果了,否则就有违“众善奉行”的佛陀教言。

这次事情也是一个警醒: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脆弱而渺小。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生死无常中辗转,若不能了脱生死,我们的前途只有恐怖和悲惨。所以我们修行进道,刻不容缓,弘法利生,一刻都不能担误;要常闻佛陀的法音,树立正知正见,在日常生活中,对众生实施大悲菩提心,念念不忘自觉觉他的菩萨行愿,把握各种机缘度众生进入如来正法的大门,深入正法修学,实证福慧圆满,成就解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17个饿鬼受罪报的前世因缘

17个饿鬼受罪报的前世因缘

佛说鬼问目连经【白话译文】我是这么听闻佛说的。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尊者从禅定起来后,就到恒河水边经行,看到饿鬼道的众生,每个都受到不同的罪报。这时诸饿鬼看到尊者目连,都...

虚云法师开示录-说法利人,要以身作则

虚云法师开示录-说法利人,要以身作则

闰三月二十六日开示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十信,信个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

《学佛群疑》08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学佛群疑》08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了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夺利。勤劳者争得多,懒惰者争得少。争得多、争得少,全都活不好,因为争而失去了方寸,失方寸者,日日打转日日忧。末学,自幼赋性悍烈,利欲熏心,争功取...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人类最伟大的光辉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人类最伟大的光辉

人类最伟大的光辉有一位小伙子出差北方时带回一些玉米良种,但他摸不透这种子是否真的能高产,便在自家的责任田里试种了一块地。结果到收获时,这块地里玉米的产量比往年翻了一番,小伙子高兴极了。村民们都知道了...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教会孩子爱的能力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教会孩子爱的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爱的能力同事和我住同一个小区,两家的孩子经常一起玩。那天在小区里散步,刚好碰到了,同事家的童童手里拿着一包妙脆角,吃得正欢,女儿看看我,很想吃的样子,于是我半开玩笑地对童童说:给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