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财富,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永恒话题。而致富对于很多人而言依然停留在梦想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希望走一条一夜暴富的捷径。

经常听见有人说,现在做什么都不赚钱了,市场的空白点早就被其他人占领了,哪里还有机会等着咱们。对于现在已经成功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更是嗤之以鼻:当初要是我在他那个位置,一样可以把企业搞得很好。

这是属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一群。在他们的意识里,命运永远对自己不公,别人的成功永远是偶然因素使然,昨天永远比现在更有机会。然而正是这些,让他们永远只能和财富与成功隔岸而居。

其实,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着致富创业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和把握。世界并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发现机会的眼睛和对其孜孜以求的恒心。

就如同澳大利亚财商教育家汉斯-雅各比(hans jacob)所说,你要慢慢变富,因为变富是一个过程。好比,每天赚钱500元。

500元,在很多人眼中,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数字。看看周围,盛大网络的董事长陈天桥平均日挣一千万元,顶级车模们一日收入便有一万五,每天500元又算得了什么?

但是,放眼全中国,能有几个陈天桥?再者他的收入是股票期权,在没有兑现之前还是一个未知数;顶级车模也并非处处都是她的走秀场,青春易逝,真正平均到每天的收入也不过了了。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说,我们所说的每天赚钱500元,并不包括在股票期权等市场上的投机收益,因为在大起大落的投资市场中,高风险、低稳定的收益方式与每天赚钱500元相去甚远。同时,也不包括通过资本投入来实现日挣500元方式。在投资市场中,只要有足够大的资本,坐享其成的方式不胜枚举,例如在银行存上千万元的存款,每月净吃利息即可衣食无忧;或者在市中心买上十几套公寓,分别出租,月入15000元也是轻松异常。很明显,这样的途径每月可复制性,也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那么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不是每天赚钱500元就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呢?答案非也。

寸土寸金的上海滩,一个位置优越的商铺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压得抬不起头来的经营压力,保本不易,赚钱更是万幸。再看选址差强人意的,一年之内几易门庭的已经见怪不怪。其次,选择市场空白点进入等待考验还是在成熟项目中激流勇进,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问题。创业难,守业难,确实让诸多小企业主将每天赚钱500元作为奋斗的目标。

500元,或许仅仅是一顿饭、一双鞋的消费,即使将这一数字乘以30和365之后,得出15000元的月收入和182500元的年收入,也并非是可以让所有人满意的收入。这样的收入能保证生活质量吗?

但是,从2005年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去年全年上海市人均工资为24398元,日平均工资为67元。500元的日均收入基本上是这一数字的七倍有余。

也许这样单纯比较差距不够说服力,我们换一种方式。

同样来自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去年上海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7065元和6684元,而高收入户相对应的数据分别为34404元和23629元。从中不难看出每天赚钱500元的高收入户,不仅能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并且有一定的结余可进行投资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

言及此,势必有人会提到上海仰天长叹的房价,住房已经成为现阶段上海市民生活中

负担最重的支出项目。那么,就以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为例,单价10000元每平方米,总价为100万元。按照30年的使用年限估算,且不论30年以后房产升值以及出租物业所带来的价值,平均到每天,一家两名劳动力在住房上的支出不足50元。只占日均500元收入的十分之一。

那么,到哪里才能寻找到日进五百的赚钱机会呢?从文后的三个不同类型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分些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摄影师孙骏充分利用自身在大学中所学的专业,在商业摄影这一分支中,有所斩获;星动力录音棚的创建人吴身宝和张志林,凭借在音乐上的才华和造诣,挖掘出了一条新的商机;而从大学时代便开始在网上创业的洪祺良,依靠在课堂上广告营销的所学,闯出了一片天地。

创业也要讲究个性化,有个性的项目类同机会就不会很多,没有了比较和对照,发展的空间就相对变大了。与此同时,个性化创业项目面临的同行竞争压力相对较轻,类比少了,竞争的压力自然就会降低。此外个性化创业项目很容易引起市场关注,没有横向的对比,很容易在市场中赢得份额。

其次,把握创业项目准入的最佳时机。我们无法保证创业过程中的一帆风顺,在选择一个低风险的时机介入,迅速积累第一桶金无疑将会为未来的守业之路扫除一些障碍。在很多当口,眼光就是一种财富。电子商务风生水起,造就了早期网上创业者的异军突起;而一场《超级女声》的盛宴中,更是让几多创业者在全民娱乐中分食了一杯羹。

市场总是公平的,在很多人抱怨没有空白点的同时,总是有人已经发现了新的财富突破口,差的也就是那一点眼光。

再次,就是提高创业者全方位的能力。创业是一门学问,涉及到的知识也是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对智商与财商的考验,更是对情商的一种完美运用。

每天赚钱500元,收入不低,但对于创业者而言,也绝非可以无度消费的高收入。不同于工薪阶层每月定期定额的收入方式,使用合理的理财手段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每个月可以预见的收入和支出可制订详细的计划表,并留出足够的流动资金,在营运过程中,加以对照比较,以减少不必要开支的同时,对整个财务状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握,遇到突发事件也能从容应对。

同时,以文后的创业者为例,他们在创业前期大多在设备上投入了高额的资金,而且今后的收入来源都要倚仗这些价格不菲的机器设备,那么创业者应该为这些吃饭的家伙买上一份财产险。否则,一损俱损的局面下,丢掉了不只是数十万元的资金投入,还有可以每天赚钱500元的幸福生活。

此外,创业盈利之后的财富再次分配问题不容忽视。创业要做大做将,追加投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以何种方式追加,追加多少,追加到哪一个具体的领域,这些都能根据创业项目的特点以及发展前景,通过分析论证,再进行具体实施,切忌草率行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浪费食物会受到的果报

浪费食物会受到的果报

有一位老妇人曾在官宦人家的厨房里干事,经常做出过多的饭菜,吃不完就丢弃在水沟里。一天,她病死之后又活了过来,说:“我看到有两船抛弃的食物,又脏又臭。有人用铁鞭子打我,说这是我生前丢弃的食物,并且还逼...

七佛经

七佛经

七佛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功课减少了,再过一年、两年,就什么功课也不念了,只是在放生的时候,随喜一点点的钱,某个HF来的时候,去接个法,去供养一下……

 

    真正学佛的人不是这样的。放生随喜的时候,你是否观察过自己的心呢?是发自内心的随喜,希望这些众生早日解脱、早日成佛?还是希望自己身体好?希望自己有福报?哪个比重更大一些呢?很多人学佛,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就,更没想过要成佛,有的是因为自己很痛苦;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公司垮掉了;有的是因为夫妻吵架;有的是身体不好,想治病;很少有人是因为感到人生无常,怕死而学佛。由于目的不同,真正学习佛法并将佛法运用在生活、工作中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对学佛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没有意识到。学佛就像抓金子,不是可有可无的,真的入门了,抓住的就是金子。

 

     佛经中有个公案说:往昔有父子二人,共同拥有一个如意宝。一天,父子二人到一个地方去,路途中父亲累了,想睡一会儿,临睡前对儿子说“你将如意宝收藏好,在我睡着以后,千万不要将如意宝给任何人。”父亲很快就睡着了。这时果然来了几个小偷问这小孩要如意宝,孩子说“父亲说了,如意宝不能给任何人。”小偷们于是拿了一些糖果给他,并说:“这个如意宝对你没有什么用,糖果却可以马上吃,不如我们交换吧。”小孩终于把如意宝交了出去。父亲醒来,听说儿子因为几个糖果已经把如意宝舍弃了,心里非常伤心与失望。


    学佛也是如此,如果把最重要的“修心”舍弃了,虽然得到了一些微利,也没有多大利益。对于功课,不要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应该“认真”对待,还应抱着一个长期学佛的决心。世间任何一个大学生要毕业的话,也是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1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那么,要想真正领悟佛法里那些精深的含义,也自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我们从无始以来,能获得人身,能抓住这不可思议的学佛机会,能有学佛的条件,真的是不容易的,不要轻易放弃。学佛、修心应该像山中的小溪水,长年不断的流。而不应该像开关水龙头一样,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上。这样断断续续,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益处。要时时刻刻去观察自己的心。

也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利益,或一点点的烦恼就放弃学佛,就像上面的那个小孩子一样。到最后,你面临死亡感到痛苦、伤心的时候没有人能救你。


    以前,我只是告诉别人,今天你皈依,学佛可以慢慢来。现在想想,这样不太对的,皈依虽然对他们的今生来世,有很大的利益,但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佛,来世何时再得到这样宝贵的人身和学佛的机会,谁也不知道。所以应该抓紧时间,快一点学佛,早日成佛。每个人的生命是无法自己掌握的,我们不知道生命的过程,什么时候生,不由我们决定,什么时候死,我们也不清楚。所以一定要把握住眼下的时间,把握住学佛的机会,用心去学。

    学佛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修心”,心的本性控制得好,本质就好,外面的伤口也就没什么了。

    “修心”有多重要呢?学佛就像一棵树,而“修心”则是树根,树根是好的,树干、树叶坏了,没关系,缘分到的时候,还有重新长出来的机会。但如果树根烂了,那这棵树就算暂时拥有挺拔、粗大的树干,有茂盛的树叶也只是表面的,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它的“根本”坏了。只有学佛才能保护自己的心,不要受外面的干扰。现在很多年轻人皈依后,不懂得如何学佛,嘴巴里乱说,不珍惜佛法,这样真的不好。每个人应该时刻观察、保护自己的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自己害怕的、痛苦的事情、病痛、烦恼,这些时候都要忆念佛所教给我们的修行办法。怎样才是修心呢?还是那句话,时刻要观察自己的心。比如说,生气、生病,这样的事情一旦出现的时候,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你一定会使用世间法去解决这个事情,你生气的话,会说是别人不对,才惹你生气,你生病的时候,你会说是天气冷了、食物不干净……你才生病;说这些的时候,你的心是怎么样的呢?再比如,很多人都有人生中自己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也有最可怜的时刻。自己的父母去世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离开了,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丢失了。当时你可能非常的伤心、绝望、痛苦、烦恼……现在呢?这些都随着时间而过去了,就像风吹一样过去了。能留下什么呢?当时的那些痛苦和烦恼,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意义吗?


     有位修行人曾经说过:“每天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就是学佛”。不要去说别人的事情、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自己每天多观察自己的心,才是最根本的。佛陀在《摄正法经》中说:“所谓的佛法,就是调伏自相续。”如果能调伏自相续,那就得到了佛法的真谛。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功课减少了,...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报恩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报恩

报恩大约在三十几年前,发生在武界附近的深山里:当时山洪很大,山内有山崩的现象,我们一群人大约有六、七个人,被困在山崖边。后面已山崩,前面是深崖,崖下有溪水湍流,我们这群人才想说出进退无路时,我看见前...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11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11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11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上一次我们讲到「於是训於人曰」这一句,这一句是承上启后,我们著重把这个「人」字提出来进...

佛陀教你不生气:对待痛苦的态度

佛陀教你不生气:对待痛苦的态度

对待痛苦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意识到怀孕与诞生所带来的痛苦,但是,它却是真切存在的。胎儿虽然在怀孕的母亲体内,但是他和母亲都拥有独立的心脏,母亲还是不能够完全真切地体会到胎儿的心境与感触。胎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