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为人敬仰悉来供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王大子群臣下至人民。悉来供养具衣被饮食床卧疾瘦医药。尔时世尊名德远闻。如是世尊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为众生说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甚深远具诸梵行。尔时摩竭王频毗娑罗告诸群臣。汝等严驾羽葆车。所以然者。我欲往迦尸拘萨罗国问讯世尊礼拜承事。世尊出世甚难值亦甚难遇。如来时时出世。譬如优昙钵华时乃出世。世尊亦复如是亦甚难遇。对曰。如是天王。尔时群臣闻摩竭国王频毗(颜色)娑罗(端正)教。便严驾羽葆车。往诣王频毗娑罗所。便白王言。车已严驾今正是时。尔时摩竭王频毗娑罗乘羽葆车。群臣人民前后围绕。从罗阅城出。以王威力渐渐往诣迦尸拘萨罗。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乘车至城门从车下步。往诣只桓至如来所。犹如刹利王舍五威仪。头面礼世尊足。以手摩抆世尊足。自称姓名。我是摩竭国频毗娑罗王中之王。是频毗娑罗王。尔时世尊告频毗娑罗王。汝是大王刹利豪族。我是释子出家学道。于此色身众德具足。乃屈大王至我所。问讯起居康强叉手承事。王白世尊曰。蒙世尊恩。我亦见刹利有智慧多闻者。婆罗门有智慧者。长者有智慧者。沙门有智慧者。各共论义。我以此论尽往问沙门瞿昙。若彼沙门瞿昙答以此论者。我等以此论答。若瞿昙沙门不答此论者。亦当共论义。便往至世尊所。尔时世尊与说法。从世尊闻法。不复问论义。况当有所难。便归命世尊法比丘僧。是谓世尊身有功德说微妙法知时之行。是时得等三欢喜。于世尊所复有恭敬。大声闻众行皆清白。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四双八辈。是谓世尊声闻众可敬可贵为第一尊。是世间人民无上福田。是谓第三欢喜于三耶三佛所。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从佛闻微妙法。闻微妙法已白世尊言。愿如来。受我三月请游罗阅城。当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及比丘僧。尔时世尊默然受频毗娑罗王请。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王。见世尊默然受请。便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从坐起头面礼世尊足。右绕三匝便退而去。只桓门乘羽葆车。还诣罗阅只城自宫殿所。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敕诸大臣人民。卿等善听。我欲请世尊于此三月及比丘僧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汝等各相劝率。答曰。如是天王。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在独处坐便作是念。我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世尊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及比丘僧。当率劝大臣人民。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即日劝率诸大臣。我向者在独处坐便生是念。我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世尊。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及比丘僧。我应敕群臣人民。卿等。随其种类请佛及比丘僧。汝等长夜受报无穷。答曰。如是天王。群臣人民从王闻。教已。尔时世尊游在舍卫城。便出人间游行。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渐往诣罗阅只。尔时世尊住竹林迦兰檀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闻佛至罗阅只城。住竹园迦兰陀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王频毗娑罗敕诸群臣。速严驾羽葆车。往诣迦兰陀所问讯世尊。尔时群臣闻摩竭国频毗娑罗敕。便往严驾羽葆车。白频毗娑罗曰。车已严驾今正是时。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便乘羽葆车。群臣人民前后围绕。以王威势出罗阅城。往诣竹园迦兰陀所。便下车步入迦兰陀诣世尊所。犹如刹利王有五威仪。谓剑金屣盖天冠珠柄拂。皆舍一面。头面礼世尊足在一面坐。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白世尊言。自还国已来在独处坐便生是念。我典此国界所有资财能有所办。欲尽形寿供养如来及比丘众。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亦当劝率臣人民使得蒙度。使长夜得离三涂永处安隐。尔时世尊告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善哉善哉。大王。为众生故发弘誓意欲安隐众生。义理深远天人得安。尔时世尊为摩竭国王频毗娑罗说微妙法。劝乐令闻皆令欢乐。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从佛闻微妙法发欢喜心。即从坐起礼世尊足。绕佛三匝即退而去。出迦兰陀门还自乘车。诣罗阅城入自宫里坐其殿上。即其日办具甘馔饮食若干种味。即其日为佛比丘僧敷众坐具。手执香炉升高楼上东向叉手。至心念世尊。亦自思惟今时已到。愿世尊知时见顾。尔时世尊知时已到。便着衣持钵比丘僧前后围绕。入罗阅城往诣摩竭国王频毗娑罗宫。到已诸比丘僧各次第坐。尔时摩竭国王频毗娑罗。见佛比丘僧坐已定。自手执若干种甘馔饮食。饭佛及比丘僧。见世尊饭已摄钵。更敷小床在如来前坐尔时世尊为摩竭国王频毗娑罗。说微妙法渐渐共议。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论。欲秽浊漏为大苦。出家为要。尔时世尊知王心欢喜不能自胜皆悉柔和。犹如诸如来所应说法。苦习尽道。尔时世尊具为王说微妙法。尔时二百五十婇女。即于坐上逮法眼净。彼已见法得法。选择诸法奉持诸法。无疑犹豫希望已断。得无所畏及所应学法。归依佛法众受持五戒。尔时世尊见王频毗娑罗闻微妙法欢喜奉持。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祠火最为首  诗颂亦为首

王为人中首  众流海为首

众星月为首  光明日为首

上下及四方  诸所生品物

天上及世间  佛最无有上

欲求种德者  当求于三佛

尔时世尊以此偈为王说。即从坐起便退还去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右一经。经名译主诸藏皆同。而其文相。国本宋本全同。丹本大别。似未知去取。今按开元录云。此经与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六卷等见品。同本异译。捡之国宋二本。与彼全同。即是彼经中抄出耳。何为异译耶。意者宋藏失法炬译本。遂抄彼本部为此别行。然彼增一即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既抄彼经。而云法炬译者何耶。况凡是抄经非异译者。开元录中曾被删去。此何独存耶。故今以丹藏为真本云。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前生记忆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前生记忆

前生记忆两月女娃通晓八国语言 数度轮回谈来头头是道两个月女婴竟然通晓八国语言,计有拉丁文、英文、西班牙文、法文、保加利亚文、立陶宛文(位于波罗的海沿岸,苏联一共和国)、俄文,以及一种阿拉伯方言。此事...

达真堪布:反省是最好的修行

达真堪布:反省是最好的修行

达真堪布:反省是最好的修行 大家要明白,不让你自私自利,不让你求这个求那个,这是令你最终得到解脱和圆满的方法。不是佛菩萨和上师在要求你、强迫你什么,也不是不要你解脱成佛,只让众生解脱成佛。大家要明...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法住品·第十九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法住品·第十九品

法住品第十九品年龄不是判断的标准上座 (译注),不是因为头发灰白;只是年岁增长的人,不过「年齿徒长」而已。 (偈 260)明白四圣谛与正法、不杀生、戒行具足、调伏欲望,去除烦恼的人才是真正的上座。...

挽回感情 可以请信旭道长因缘和合符

挽回感情 可以请信旭道长因缘和合符

世间一切离合聚散,都有前世的因果。人生就像一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的列车。途中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你遇见的人太多,别去在意哪些是归人,哪些是过客,因为有些人是注定了和你错过,而最后也一定有人,陪你一起...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问:佛教是心法,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有些人认为,不需要外在的戒律,只要心中有佛就行。说起来倒很简...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一个人的眼泪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一个人的眼泪

一个人的眼泪外面的夜还是那么的黑,一点都望不到尽头。天上的月亮也显得那么的孤独和寂寞,可却没人去欣赏着孤独的月,这时的宾也就像这孤独的月一样,心里寂寞极了。宾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冰冷冰冷的,屁股都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