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讲的是修行

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

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

开始终结总是没变改

天边的你飘泊在白云外

苦海翻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

相亲竟不可接近

或我应该相信是缘份

……

看着电影《大话西游》的结尾,孙悟空扛着金箍棒脸上带着的释然、放下、孤寂远去的背影,听着主题曲《一生所爱》的歌词,心中泛起很多思绪。不禁想起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中的开示“《西游记》不是一篇神话故事,里面寓意了很多的修行和佛法”。再次从一个修行者的角度去翻读不知看了多少次的《西游记》小说,果然从中发现到很多以前被忽略的深刻意义,从而深深感悟到唐僧取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修行成就的过程。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孙悟空刚刚学会法术占领花果山为王,于是和周边大妖小怪攀交情、论兄弟,并且和近邻牛魔王成为拜把兄弟。这段情节其实写出了修行人的两面性,其一就是人的心有一面向着孙悟空的方向发展修炼去了,要成为“斗战胜佛”;另外一面象牛魔王一样还在外面撒野呢。

还有就是牛魔王和谁在一起最厉害呢?就是跟铁扇公主在一起最厉害!铁扇公主的扇子为什么藏在舌头底下?因为舌头最容易煽风点火,那个扇子一面扇出来是风、一面扇出来是火,这其实就是我们舌头的功能。

因此说《西游记》整个讲的都是修炼的过程,到最后把孙悟空这个心修炼好了于是成了“斗战胜佛”,当他请佛陀把头上的金箍摘掉时,佛陀说你摸一下吧,一摸什么也没有!禅宗讲“谁缚汝”?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心与执着把自己绑住的。

《西游记》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呢也是十万八千里,那孙悟空为什么不背着唐僧一飞不就过去了吗,为什么不飞过去?为什么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其实这个事再次说明了《西游记》不是一部普通的小说,而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因为根本就没有孙悟空的存在,孙悟空只是唐僧的心。所以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心猿意马”,我们的心象猴子一样,你没发现他很会攀缘吗?就是看到这个事想到那个事、看到那个事又想到另外的事,越攀越远最终往往已经忘记了初衷,几乎每一个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是很少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这不正是我们心的特征吗。

还有你发现猪八戒做什么事做那么多的坏事唐僧永远不责怪猪八戒,唐僧永远骂的都是孙悟空,猪八戒再怎么做都无所谓。因为猪八戒代表着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欲望,唐僧见到女人也不动心、见到吃的也不动心、见到钱也不动心,但是猪八戒都替他动了。

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欲望所犯的错误往往都比较宽容,也是常人都会犯的错。

沙僧又是代表什么呢?你会发现沙僧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比如:“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都是这类的话。他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但是很无趣,这个人代表唐僧的理性和逻辑,所以他总是挑着担子,因为理性和逻辑是要干活的。

而白龙马则代表意志,就是无论你们去不去西天,我是一定要去的。

所以说《西游记》讲的唐僧西天取经通篇就是一部修行的过程,只要你拴心猿锁意马、控制自己欲望以一个坚定的意志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到真经也就是成就解脱的。

有一句话说的挺好:“再贵的东西除以三百六十五都变得很便宜,再小的努力乘以三百六十五都变得很伟大”,正如我们的欲望只要每天消除一点,这样成为习惯慢慢也就不会起心动念了,而修行上我们每天坚持做一点佛事,累积起来最终就会成为一座功德山。

修行本不苦,苦的是我们的欲望太多,执着太深;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我认为做人可以低调,但是做事要高调,这样对吗?

达真堪布:我认为做人可以低调,但是做事要高调,这样对吗?

达真堪布:我认为做人可以低调,但是做事要高调,这样对吗? 问:上师讲,做人要低调不能高傲。低调做人没问题,我认为做事要高傲,因为我是个带队训练,要成绩,有时候很高傲,所以有些矛盾。 答:你可以有自...

佛教故事:禅·看开: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佛教故事:禅·看开: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有一句谚语说得好: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法;40岁时的人,已经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想法;60岁时的人,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自己。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真正在意你...

索达吉堪布:有困难,找护法!

索达吉堪布:有困难,找护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3.贪心的代价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3.贪心的代价

3.贪心的代价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是找好肥沃的土地后,精心选种,再雇用农人来耕种。所有作物都长得很好,让路过的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连声夸赞。有一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狂...

准确熟悉“魔”

准确熟悉“魔”

  准确熟悉魔  魔!分内魔与外魔两种。  内魔有:五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善根魔.禅魔.善常识魔和菩提法魔。  五蕴魔:众生能凭自己的色.受.想.行.识作很多的业。假如所做的业,阻碍了自...

陈星桥:对于解决佛教屡遭侵权的几点看法

陈星桥:对于解决佛教屡遭侵权的几点看法

陈星桥:对于解决佛教屡遭侵权的几点看法寺院财富来自于十方,应回馈于十方。(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众所周知,从19世纪末以来,佛教界就饱受各种侵权的祸害,佛教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可说从未停止过。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