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讲的是修行

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

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

开始终结总是没变改

天边的你飘泊在白云外

苦海翻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

相亲竟不可接近

或我应该相信是缘份

……

看着电影《大话西游》的结尾,孙悟空扛着金箍棒脸上带着的释然、放下、孤寂远去的背影,听着主题曲《一生所爱》的歌词,心中泛起很多思绪。不禁想起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中的开示“《西游记》不是一篇神话故事,里面寓意了很多的修行和佛法”。再次从一个修行者的角度去翻读不知看了多少次的《西游记》小说,果然从中发现到很多以前被忽略的深刻意义,从而深深感悟到唐僧取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修行成就的过程。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孙悟空刚刚学会法术占领花果山为王,于是和周边大妖小怪攀交情、论兄弟,并且和近邻牛魔王成为拜把兄弟。这段情节其实写出了修行人的两面性,其一就是人的心有一面向着孙悟空的方向发展修炼去了,要成为“斗战胜佛”;另外一面象牛魔王一样还在外面撒野呢。

还有就是牛魔王和谁在一起最厉害呢?就是跟铁扇公主在一起最厉害!铁扇公主的扇子为什么藏在舌头底下?因为舌头最容易煽风点火,那个扇子一面扇出来是风、一面扇出来是火,这其实就是我们舌头的功能。

因此说《西游记》整个讲的都是修炼的过程,到最后把孙悟空这个心修炼好了于是成了“斗战胜佛”,当他请佛陀把头上的金箍摘掉时,佛陀说你摸一下吧,一摸什么也没有!禅宗讲“谁缚汝”?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心与执着把自己绑住的。

《西游记》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呢也是十万八千里,那孙悟空为什么不背着唐僧一飞不就过去了吗,为什么不飞过去?为什么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其实这个事再次说明了《西游记》不是一部普通的小说,而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因为根本就没有孙悟空的存在,孙悟空只是唐僧的心。所以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心猿意马”,我们的心象猴子一样,你没发现他很会攀缘吗?就是看到这个事想到那个事、看到那个事又想到另外的事,越攀越远最终往往已经忘记了初衷,几乎每一个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是很少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这不正是我们心的特征吗。

还有你发现猪八戒做什么事做那么多的坏事唐僧永远不责怪猪八戒,唐僧永远骂的都是孙悟空,猪八戒再怎么做都无所谓。因为猪八戒代表着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欲望,唐僧见到女人也不动心、见到吃的也不动心、见到钱也不动心,但是猪八戒都替他动了。

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欲望所犯的错误往往都比较宽容,也是常人都会犯的错。

沙僧又是代表什么呢?你会发现沙僧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比如:“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都是这类的话。他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但是很无趣,这个人代表唐僧的理性和逻辑,所以他总是挑着担子,因为理性和逻辑是要干活的。

而白龙马则代表意志,就是无论你们去不去西天,我是一定要去的。

所以说《西游记》讲的唐僧西天取经通篇就是一部修行的过程,只要你拴心猿锁意马、控制自己欲望以一个坚定的意志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到真经也就是成就解脱的。

有一句话说的挺好:“再贵的东西除以三百六十五都变得很便宜,再小的努力乘以三百六十五都变得很伟大”,正如我们的欲望只要每天消除一点,这样成为习惯慢慢也就不会起心动念了,而修行上我们每天坚持做一点佛事,累积起来最终就会成为一座功德山。

修行本不苦,苦的是我们的欲望太多,执着太深;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美白三蔬蕨根粉

美白三蔬蕨根粉

材料:蕨根粉100克 水适量 西红柿50克 青椒50克 洋葱50克 熟芝麻适量调料:盐适量 蘑菇精1/8勺 白糖1/4勺 生抽1/4勺 美极鲜5滴 香油1小勺 麻油1/4勺制作:1、 准备好材料,锅...

地藏菩萨感应录:助缘绝非凭空降,依教奉行恒吉祥

地藏菩萨感应录:助缘绝非凭空降,依教奉行恒吉祥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震惊全世界,也震痛全国人民的心。那段时间,每天跟踪新闻报道的人不计其数,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平时是不看电视的,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我天天盯着电视,一边看一边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

死亡的名字

死亡的名字

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听到死者原来是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他俩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三位中一位年龄最小的人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外号...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佛陀说:当修无常想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佛陀说:当修无常想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示:比丘们!你们应当思惟「诸法无常」的道理,并且广布无常想,若是已思惟、广布无常想,就能断尽对欲界的贪爱习气,断尽对色界、无色界贪爱执著,进一步断除...

素食咀嚼养生哲学

素食咀嚼养生哲学

细细嚼,慢慢咽,是进食的艺术,更是保健养生的“指定动作”。原来当我们咀嚼之时,不但牙齿及胃肠得益,连视力、听力也提升,容貌也更端正更青春呢。咀嚼使人心静、神宁。一位营养学家为你介绍吃素加上用心咀嚼对...

从因上忏悔,尤其是悭贪嫉妒

从因上忏悔,尤其是悭贪嫉妒

以前袁焕仙在打坐修行时,感觉有一条蛇,下座后就跟南怀瑾说,我功夫还远的,我心中还有嗔恨。人在嗔恨时,这个力量可以化成蛇。这也是心造出来的。这里讲个故事。有个外道修行,修到可以灵魂出窍,有次道人带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