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问答:小乘、大乘在放生方面有区别吗?

大小乘以发心别。小乘修行人深深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从这种痛苦中摆脱出去,永断生死,入于涅槃。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小乘修行人不是没有慈悲心,不是不关心其他生命的疾苦,只是他的慈悲心还没有深广到为了众生离苦得乐而不顾自己是否解脱的程度。大乘修行人虽然也深刻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也对这轮回中的一切毫无眷恋,但是他希望一切众生究竟成佛,而不是自己独自解脱。大小乘在发心上的这种差别也反映在放生中。

小乘修行人,就是先渡自己。大乘修行人,是大心量,希望一切众生究竟成佛,而不是自己独自解脱。

我们当然要学习,大乘修行人的大心量。大心量的善举,折射到放生活动,就能让物命得到极大利益。

对一位大乘佛教徒来说,不仅是帮助其他生命远离眼前的危险,还希望众生能够从根本上摆脱死亡和痛苦,所以不满足于单纯地把鱼虾放游江海、让飞鸟回归山林,而还要充分利用放生的宝贵机会,通过佛教的放生仪轨,使被放的生命与佛法结上缘,在它们的相续中播下未来解脱的种子,这样,这些生命便能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心量有多大,福有多大,作为每个佛子,应该以佛陀为榜样,利人利自。利他就是慈悲根本。

具体到我们放生活动上,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榜样。当我们看到一个物命在运输过程中,掉出来,没有马上去拾起来,放在安全处。其他新的师兄看到了,就以为物命不重要,从而产生误解。

我们参加放生的每个人,都要做好榜样的。自己不知道而已,有多多眼睛在观察我们,我们的发心大吗,我们发心正确否,我们慈悲大否,我们发心清净否,我们如法否?都会在此刻瀑光。

群众的目光是血亮的我们要发大我们心量,不但要救助物命,我们也要同时,照顾来放生的师兄们。

如果他们身体不方便,帮他们找位置;如果他们对放生仪式不了解,就多多鼓励他们坚持学习下;如果他们不会念佛号,咒语,就教教他们;如果他们有不如法地方,软言劝告他们。

放生后自己会有什么改变?

答:放生首先能让人身心愉悦,更重要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放生过程让我们体会到天地万物皆平等,皆有知觉,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们能慈悲对待每一条生命并且尊重珍惜!从而在生活中戒杀吃素,护生助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慈悲心对待世间的一切,如此自能业障消减,福寿绵长。

相信每个人的改变都是不同。就如,万个人有万个故事似的。

总之,积极参与放生善举,在佛菩萨的加持下,每个人都能去恶从善,从身体,心理,思想上等等,向积极面发展,逐渐成为大利众生的佛子。

让大家都沐浴佛光,让大家身心娱悦,让大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让大家一起发大心量来放生,让大家一起开心的菩提到上前行。

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三种病痛

三种病痛

三种病痛把生死看得太种,则烦恼丛生,身病、心病就会不断出现。佛住世时,在舍卫国有位须达多长者,(须达多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他有一位朋友是舍卫国财富数一数二的大长者...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向佛乞食的贫女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向佛乞食的贫女

向佛乞食的贫女舍卫国中,有位贫穷困苦的女子以乞食维生,常常三餐不继,生活不得安稳。初初行乞时,还有善心人士愿意接济、布施,然而时间一久,人们司空见惯,对于这孤单憔悴的身影,也就日渐遗忘,形同陌路。失...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卅七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卅七回

第卅七回离间那天晚上,阿明特别高兴,他想他终于找到了他生命中的光明,他的师父。一个能善巧地解答他心里的种种疑问的师父。而且黄大师还很谦虚,说法总是依循着佛陀的教育。他心想多么庆幸能看到这一生怎么走下...

地藏十轮经:福田相品第七之二

地藏十轮经:福田相品第七之二

.no-mobile{display: none;} @media (min-width: 960px){ .no-mobile{display:inline;} } .no-pc{display...

国丰禅茶觅芳踪

国丰禅茶觅芳踪

中国著名佛教造像艺术家王大川先生(左五)及夫人刘巧玲女士(左一)一行莅临国丰农业公司考察王大川,1943年出生于河北唐山,成长于重庆,具有深厚的佛教绘画功底。历任中国佛教慈善基金会书画研究院院长、中...

走近佛法,走入幸福,学佛让我的生活从地狱转

走近佛法,走入幸福,学佛让我的生活从地狱转

学佛之前,我的家之前一团乱麻,捋不顺,相互都是对立面,像仇人纠缠在一起,生活中种种不如意,障碍重重;在我的眼睛里看不到柔和,感觉那么多仇恨的眼光看着我,有猜测,有报怨,有嗔;我害怕、畏惧,每天小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