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文库:佛经中所讲述的放生含义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三,有赎鳖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九,也讲到雁塔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著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不禁三种净肉;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有一天,一位比丘没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向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堕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萨,所以用戏言来调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丘惭愧不已,互相传告:这是菩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大乘,不再食三种净肉。并且建塔营葬雁体。

可见,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

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比丘,自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隋天台智凯大师发起开筑放生池,为被放的鱼类讲《金光明经》和《法华经》,又购买各类粮食饲予鱼鳖;陈宣帝时,敕国子祭酒徐孝克撰写《天台山修禅寺智凯禅师放生碑文》,这是中国有放生池及放生会记载的开始。此后由唐至宋及明,无不盛行放生。如唐肃宗时,刺史颜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礼两位大师,也极力提倡放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尼弥王的故事--四

佛教故事:尼弥王的故事--四

尼弥王的故事--四从上一集,尼弥王,当长大了就传承父亲的王位。一就王位,就盖了五个布施堂,每天给布施衣服费、食物费。每个布施堂共十万嘎哈巴纳。他自己通常只持五戒,佛日就持八观斋戒,还说服民众累积福报...

吃素与吃斋有何不同?

吃素与吃斋有何不同?

问:吃素与吃斋有何不同?答:不食众生肉,仅食植物类,不食一切众生肉,亦不得食五辛,何谓五辛?就是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也。若能如是而食,是名吃素。吃素可成熟我们的慈悲之心,吃素不会与众生结恶...

轻松戒掉邪淫

轻松戒掉邪淫

轻松戒掉邪YIN 一、知道原因 就像很多人病痛来临,深陷痛苦中,才知道不杀生不吃荤 想一想工作多么的烦杂,多么的不顺利,有做不完的事, 一直还没晋升、还遭辱,是什么原因?原因就是出在我自己身上,...

闻佛者,闻世尊者,闻如来者,闻一切智者,所得功德胜彼无量不可计数!

闻佛者,闻世尊者,闻如来者,闻一切智者,所得功德胜彼无量不可计数!

“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日日中以百味食及微妙衣,施得六通及八解脱诸阿罗汉满恒沙劫;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一日之中施一缘觉,如上供养,胜于前人所得功德。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十方世界...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一     以不信诵经为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一 以不信诵经为表面

何为以不信诵经为表面呢?不信者,既是不信因果不昧,不信经教,不信佛法殊胜教义,不信佛说;诵经者,即是诵持经文论典;这一意思就是说,如果修行学佛的人本身就不明信因果业报,自己都不相信佛法之科学性、因果...

家用转经轮产生的感应

家用转经轮产生的感应

  使用转经轮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平静和安宁,使我们心中的烦躁和苦闷得到消减,也能够让我们的灾劫和苦难得到化解,使我们在生活时更加的快速,而且通过使用转经轮还可以帮助我们破除心中的烦恼和忧愁,使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