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智力与智慧

智力与智慧

智力和智慧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似乎这一字之差的智力和智慧是一个意思了。其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待我慢慢道来方之此言不谬。

智力和智慧,从何而来?学中来。学有三法:上学用神,中学用心,下学用脑。

智力,是脱离情感而独立发生作用。

智慧,是情感和理智合一的能力。

以智慧面对生活,而非仅以智力或感情来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件,否则世界上任何的政治制度或教育制度都无法解救、脱离混乱和毁灭的困境,宗教更是如此。

知识与智慧不成正比,知识不等同于智慧。智慧是无法换取的,它不能凭借学识或戒律而获取。智慧无法只在书中寻获,无法加以聚集、背诵、或储存。智慧缘起于自我的舍弃、天性和一颗谦虚的心。

在我们身边高学历低智慧的人还少吗?

上面我们说了,智慧有上、中、下三个学习成长的梯次,这是三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此消彼长,循序渐进。

下学用智。用镜子把阳光集中反射到一点上,就可以烧掉一艘船,这是常规思维无法想到的。这是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击败罗马侵略者使用的方法。

有智慧的人,总以别人无法想像到的智慧去做好别人更加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是智者和常人的区别。

潜修佛学就是增长智慧的过程,学习佛学文化也要用智慧的头脑,或者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智慧。开悟是佛学中经常提到的词。开了悟,就体悟了佛法,就有了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见到许多人说话办事不动脑子。不动脑子,就是没有运用智慧的大脑去观察、体味事物的本源,就是没有用智去学习,去工作。所以我们说,用智去学习佛学和任何一种文化,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这便是下学者。

中学用心,万事都要用心,心即心灵。用心灵去探究世间万物,明心见性也会很方便。

佛学从创立那天起,全部意义都是在研究生命的根本,也就是在研究心。佛学为什么要研究心呢?佛学创始人释迦摩尼正是从人的生老病死中,深深地感悟到生命的无常,发愿揭示生命无常的奥秘。从变幻生命的现象中找到生命的本质,从而以身学道艰辛修炼,亲证生命的体,指出生命的本质,变现灭亡都是心的作用。

万法唯心。这便是后学者千百年来想攻克的难题。长久以来,关于心的研究,便成了佛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存在,就使学习佛学文化的全部过程始终发生在知心、见心、用心之间。

用心去学,不但能发现心的本源,还能促进学习智慧的增长,才能达到上学用神的境界。

用心去学习,不仅仅是说学习佛学,在知识遍布全球,遍布生活各个领域的时候,用心去学习不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智慧与诀窍。这种学习当然包括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未知的世界去学习。心字就像一颗突突律动着的一颗心脏,用这颗饱蘸生命全部的心去学习,智力一定会成长为无穷的智慧。

上学用神。先说这个神字,小篆的神字从示,从申。示的上半部分为二,二古时和上通假,下部为三条垂直的线,叫作上天垂相也就是自然现象。申形似三个关口,用一条线贯通。现在我们明白了神即:通达明了宇宙自然现象的人

上学用神就是用灵妙不测之德者的灵魂去学习,俘获无上的智慧。

神也作精神。一个开启了智慧的人,用无以言状的精神面貌去学习,取得出神入化的成绩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上学用神是学者通过长期的用心学习积累后的自然灵性的体现,隐含着道德、学养、心智等多种元素,也意喻着学习的人,要心正、意坚、品学兼优,继而形成神随物转通透隽永,信手拈来的贤者的智慧。

在一个浮躁之风吹拂起满天灰尘的时代,不少人睁大眼睛,焦急地觅寻出路,结果反而迷失方向,因为尘埃吹进了双眼。而有些人则耐心地闭目思考,等尘埃落定时,再伺机出动,反而成为时代的主人。时间可以考验意志,也可以滋润情谊。耐心是一种成功机制。耐心等待有时可等来人生成功的时机与运气,在这个等待期间,我们学会掌握上学用神,中学用心,下学用智的学习精神,进入佛学修行的法门,将是一件多么欢喜的事情呀。

智力与智慧的距离有多远,唯有上中下三学来丈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你每天诵经念佛,所修的那点福,那点善,全从口里漏失了,怎么从口业漏失了?

净土法门法语:你每天诵经念佛,所修的那点福,那点善,全从口里漏失了,怎么从口业漏失了?

1 《无量寿经》一开端,佛就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个道理很深。日常生活当中,喜欢批评人、随意批评人,殊不知这是最大的过失,你每天诵经念佛,所修的那一点福、那一点善,全都从口里头流出去了...

互联网+药师坛城+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04)“法施”分享

互联网+药师坛城+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04)“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修药师法门就能得到药师佛加持(凡与药师佛家族有缘人都能得到加持):经过修炼可以与药师佛的信息交流感通,因为药师佛发了十...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人情味淡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人情味淡

人情味淡我准备离开这个城市了,我是来向你告别的。一个朋友坐下说。那你再准备到哪里去发展呢?我问。我准备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这里看着人情味浓,但干了这么多年,一点机会也没有。他在这附近的好几个城市都干...

持药师名号脱除死刑

持药师名号脱除死刑

持药师名号脱除死刑魏天平中,定州孙敬德,装观音药师香像,朝暮礼事。后为贼所攀,将断死刑。梦一沙门,令称药师观音名号。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三斩三折,肉皮不损,因之放还。见像项上,有三刀痕。 更...

药师坛城“药师禅”中午日常功课

药师坛城“药师禅”中午日常功课

药师坛城“药师禅”中午日常功课:【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善名称吉祥王如来!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星云法师:不争人我

星云法师:不争人我

昭化道简禅师追随云居道膺禅师学道很久,虽已得到老师的印可,仍继续留在云居山分担寺务,因其戒腊最高,人称堂中首座。道膺和尚将圆寂时,侍者请示说:「老师,有谁可以继嗣您的法脉?」禅师回答:「堂中简首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