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唯识三十颂》选

《唯识三十颂》选

【题义】

《唯识三十颂》是世亲菩萨晚年的著作, 其撰论的目的在于「破执显理」, 彰明唯识中道的思想。 因当时佛教界内存在着不执于有, 便堕于空的毛病, 故世亲造论欲扫除偏执, 弘扬瑜伽行派中道妙理。 所谓「唯识」, 是此派重要的思想之一, 是指一切物质及精神现象皆不能离开自己的心识而独立存在。 即诸法是识所变现, 离识以外无任何实体。 而「颂」就是所谓「偈」, 是印度佛经的一种文章体裁, 以特定的音节与长短组成的韵文。 通常汉译将一颂译成四句, 每句五字或七字。 本论就是由三十颂所组成, 而内容是发挥唯识的思想, 故称《唯识三十颂》。

【作者】

世亲菩萨又名天亲, 古印度佛教名著名论师。 其生存年代据现代学者推断, 大约为西元四、五世纪年间, 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建立者之一。 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富娄沙富罗城, 属婆罗门种姓, 初从说一切有部出家, 曾到迦湿弥罗国精研《毗婆沙论》四年, 回国后着《阿毗达磨俱舍论》,批评说一切有部教义。 后由其兄无着启示, 使人诵《十地经》, 世亲听后感到其道理深妙, 于是追随无着改信大乘, 弘扬瑜伽行派, 发挥一切唯识的理论。 重要著作有《大乘五蕴论》、《大乘成业论》、《十地经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等。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传;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初阿赖耶识, 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处、了。 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 唯舍受。

是无覆、无记。 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暴流, 阿罗汉位舍。

次第二能变, 是识名末那。 依彼转、缘彼。 思量为性相。

四烦恼常俱, 谓我痴、我见, 并我慢、我爱, 及余触等俱。

有覆、无记摄。 随所生、所系, 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

次第三能变, 差别有六种。 了境为性相。 善、不善、俱非。

此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 皆三受相应。

初遍行触等。 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慧, 所缘事不同。

十一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

十二

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

十三

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 掉举与惛沉、不信并懈怠,

十四

放逸及失念, 散乱、不正知。 不定谓悔、眠、寻、伺。 二各二。

十五

依止根本识, 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 如涛波依水。

十六

意识常现起, 除生无想天, 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十七

是诸识转变分别。 所分别。 由此彼皆无, 故一切唯识。

【分析】

本颂内容只有三十颂, 无散文解释。 首二十四颂说明唯识的相状, 第二十五颂说明唯识的本质, 最后五颂说明修行的步骤及证果。 本文节录其中首十七颂, 内容主要是阐释一切法皆不离而独存的理论, 即一切客观及主观的事物皆由八识所变现, 而能变现的各识, 大略可分成三类, 一是异熟能变识〈第八识〉, 二是思量能变识〈第七识〉, 三是了别境能变识〈前六识〉。 透过此三能变识的显现, 说明了那八识的本质、活动情况、与哪些心所相应及何时伏断此有漏的八识或令不起现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欲望是个金托盘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欲望是个金托盘

朋友小胡打算买辆新车,约我这个汽车发烧友陪他去车市选购。小胡是工薪族,收入有限,所以主动给自己设了一道底线:包括上牌,买汽车不能超出六万元。他早看中了一款,带我直奔4S店去。迎面来的导购小姐,职业化...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经营自己难得的三天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经营自己难得的三天

人生到底有多少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我看人的一生无一例外地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经营好这三天,就经营好了一生。昨天的日子很长,说不清有多少天,但不管有多少天,也不管是受到挫折,还是取得辉...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2)行愿功德殊胜1、校量闻经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

佛教仪轨制度:十三、忏法

佛教仪轨制度:十三、忏法

十三、忏法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道安、慧远之俦,命驾而行兹术。南齐司徒竟陵...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余生端往生记实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余生端往生记实

余生端往生记实我从没见过活著时四肢病残僵硬,死後却变软的人!可这奇迹就发生在我母亲身上!我母亲余生端,现年八十四岁,於二○○三年正月初二往生。我母亲瘫痪几年,医药无效,後来四肢都伸不直,一动就疼痛难...

鞭鼓生:佛恩

鞭鼓生:佛恩

鞭鼓生:佛恩 昔日,雪公老师晚年与诸生共聚而谈。 雪公言道: 「你们想想,何以我晚年,每要办一件事,人力、财力马上得以顺利具足?」 「老师!因为您有睿智,办事有方法。」 「我早年也是这么办事,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