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唯识三十颂》选

《唯识三十颂》选

【题义】

《唯识三十颂》是世亲菩萨晚年的著作, 其撰论的目的在于「破执显理」, 彰明唯识中道的思想。 因当时佛教界内存在着不执于有, 便堕于空的毛病, 故世亲造论欲扫除偏执, 弘扬瑜伽行派中道妙理。 所谓「唯识」, 是此派重要的思想之一, 是指一切物质及精神现象皆不能离开自己的心识而独立存在。 即诸法是识所变现, 离识以外无任何实体。 而「颂」就是所谓「偈」, 是印度佛经的一种文章体裁, 以特定的音节与长短组成的韵文。 通常汉译将一颂译成四句, 每句五字或七字。 本论就是由三十颂所组成, 而内容是发挥唯识的思想, 故称《唯识三十颂》。

【作者】

世亲菩萨又名天亲, 古印度佛教名著名论师。 其生存年代据现代学者推断, 大约为西元四、五世纪年间, 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建立者之一。 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富娄沙富罗城, 属婆罗门种姓, 初从说一切有部出家, 曾到迦湿弥罗国精研《毗婆沙论》四年, 回国后着《阿毗达磨俱舍论》,批评说一切有部教义。 后由其兄无着启示, 使人诵《十地经》, 世亲听后感到其道理深妙, 于是追随无着改信大乘, 弘扬瑜伽行派, 发挥一切唯识的理论。 重要著作有《大乘五蕴论》、《大乘成业论》、《十地经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等。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传;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初阿赖耶识, 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处、了。 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 唯舍受。

是无覆、无记。 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暴流, 阿罗汉位舍。

次第二能变, 是识名末那。 依彼转、缘彼。 思量为性相。

四烦恼常俱, 谓我痴、我见, 并我慢、我爱, 及余触等俱。

有覆、无记摄。 随所生、所系, 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

次第三能变, 差别有六种。 了境为性相。 善、不善、俱非。

此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 皆三受相应。

初遍行触等。 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慧, 所缘事不同。

十一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

十二

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

十三

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 掉举与惛沉、不信并懈怠,

十四

放逸及失念, 散乱、不正知。 不定谓悔、眠、寻、伺。 二各二。

十五

依止根本识, 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 如涛波依水。

十六

意识常现起, 除生无想天, 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十七

是诸识转变分别。 所分别。 由此彼皆无, 故一切唯识。

【分析】

本颂内容只有三十颂, 无散文解释。 首二十四颂说明唯识的相状, 第二十五颂说明唯识的本质, 最后五颂说明修行的步骤及证果。 本文节录其中首十七颂, 内容主要是阐释一切法皆不离而独存的理论, 即一切客观及主观的事物皆由八识所变现, 而能变现的各识, 大略可分成三类, 一是异熟能变识〈第八识〉, 二是思量能变识〈第七识〉, 三是了别境能变识〈前六识〉。 透过此三能变识的显现, 说明了那八识的本质、活动情况、与哪些心所相应及何时伏断此有漏的八识或令不起现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龙女成佛

龙女成佛

龙女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罗龙王(Sagara-nagaraja)的女儿,聪明伶俐,八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华经』,豁然觉悟,通达佛法,发菩提心,逐去灵鹫山礼拜佛陀,以龙身成就佛道。一...

薄荷猪(文白对照)

薄荷猪(文白对照)

一僧在五台,遇一异僧,出一函,嘱交薄荷,未言地址。一日过卫辉,见一群小儿呼薄荷。僧问薄荷何在。小儿指墙下所卧之猪曰:这不是?僧取书呼薄荷掷之,其猪人立,以两蹄接而置口中,便立化。方知此猪乃菩萨所现。...

能海上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五讲

能海上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五讲

第三十五讲 十月九日【狮子贤义疏】:此下是修道住位中不退还灭之相也。理事分别,未能摄持所有甚深差别,不具慧心故。欲令实慧出生,是令此修道之差别者也。颂云 修道指甚深 甚深空性等 甚深无增益 及损灭边...

作明佛母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作明佛母心咒原文:唵咕噜咕列啥梭哈作明佛母心咒注音:唵ong咕gu噜lu咕gu列lei啥yin梭suo哈ha观想方法: 观想上师作明佛母心间日轮上有红色“舍”字,周围有红色心咒“唵咕噜咕...

佛教故事:禅·看开: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佛教故事:禅·看开: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帮助别人搬开对方脚下的绊脚石,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帮助敌人,反而帮自己得到了相交一生的朋友。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

释门法戒录: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

释门法戒录: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

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南北朝(刘宋)时,索寺释智达,行持较差,但经常诵经。元徽三年(公元475年)六月他刚二十三岁病故。因身体有热气,没装殓,经过两天稍有知觉,到第三天早晨,逐渐复常。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