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证:第十七课、现代菩萨的性格

第十七课现代菩萨的性格

菩萨者,即发心利益社会大众的人,经云:「欲为佛门龙象,先作众生马牛。」此即菩萨慈心悲愿的表现。因此,想学佛,须先具备菩萨的性格,也就是要修学佛道,先结人缘。肯发心与人结缘的人,就有资格称为菩萨。佛教历史上的菩萨性格是悲智双运,愿行勇猛,福慧齐修,慈悯一切。而现代菩萨要具备什么样的性格呢?

第一、要有包容欢喜的「慈悲性格」

佛陀成道后,四十九年中的说法,往来恒河两岸,足迹踏遍五印度,所言所行,皆是「示教利喜」的示范。跟随佛陀学道的弟子们,如弥勒菩萨,生活丰乐,包容自在,时人称之为「当来下生欢喜佛」;寒山、拾得潇洒自然,大众赞歎他们为解脱自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人人慈悲,人人都发愿要把欢喜布满人间,尤其对当时外道门徒的包容,如:目犍连原谅外道的执杖伤害,舍利弗不计后学的批评,都为后世留下学习的典范。

这些包容欢喜的典范,都是「拔苦予乐」的慈悲性格使然。菩萨包容众生的刚强难调难伏,从不舍弃一个可以得度的众生,菩萨施与众生欢喜,让众生得到信心,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

第二、要有护法卫教的「无畏性格」

菩萨修行历经久远时间,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尤其面对人间的逆境,人事的毁辱,更要有护法为教的大无畏性格。像提婆菩萨为护教而殉难,地藏王菩萨地狱救苦等,他们都有护法卫教的无畏性格。菩萨有时固然低眉,但有时也会金刚怒目。菩萨的慈爱摄受和威力折服都是度众的无上方便,就如同母慈父严的家教。

语云:「佛法弘扬本在僧。」在佛法灯灯相传中,菩萨僧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念。阐扬正法即是护法,保护佛教即是弘法,佛教的内忧外患需要发菩提心者的护卫,如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多次法难,都是由于菩萨们的舍命为教,才能*轮常转,佛日增辉。这也正是历代大师所提倡的「为大法也,何惜生命」,为教忘躯,为法殉道的精神。总之,能够不畏众生难度,不惧佛道长远,就是护教的无畏性格。

第三、要有实践信仰的「大乘性格」

菩萨要行解并重、福慧双修,所谓「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六度集经》云:「菩萨言行相扶,明犹日月,含怀众生,成济万物。」所以菩萨虽有慈悲、无畏的善美功德,进一步还要有大乘菩萨道的无限信愿。

菩萨实践大乘的信仰,如《华严经.净行品》云:「即断一切恶,具足众善,于诸佛法,心无所碍。」又如菩萨要有怨亲平等、善学于戒、深入经藏、具足威仪、其心谦下、具惭耻心、弃贪瞋痴、恒守正念的大乘性格。

像须达长者实践布施的性格;比丘为鹅身受苦,而不犯于禁戒的性格;《金刚经》中忍辱仙人为歌利王割截身体,不生瞋恨的性格;舍利弗以双目布施的性格;须大拏太子不逆人意的性格;这一切都是菩萨实践大乘信仰的性格。

第四、要有善巧度众的「方便性格」

学菩萨行,应遍学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于度众时有善巧方便的性格,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结缘就是菩萨度众的方便性格,四摄法是菩萨的方便性格,四悉檀是菩萨的方便性格。如五大菩萨各以大悲、大智、大愿、大行、大慈等方便摄受众生,同时也成就了无尽众生得度的因缘。历代的高僧大德,都有善巧方便,如民初四大高僧:虚云长老以甚深禅定,令人生信;印光大师以信函度众,印经弘化;弘一大师以书写经偈,流布法音;太虚大师以整理僧伽,复兴佛教。

经云:「慈悲为母,方便为父。」三世诸佛由是慈悲与方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现代菩萨的性格,除上述以外,佛光会员四句偈:「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这都是菩萨应当具足的性格。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太上感应篇 白话译文

太上感应篇 白话译文

太上感应篇》白话译文来自: 泰虎。(TGE 泰格英语) 2007-06-20 15:24:28《太上感应篇》白话译文本书博大精深,撮取了惠吉逆凶、福善祸淫的至理,发而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的议论,对于什...

死了心女友还能挽回吗 该怎么做

死了心女友还能挽回吗 该怎么做

和女友分手或是闹矛盾分开后,很多男生就会发现自己离不开她,不习惯没有她的生活,希望她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但是,不是事事都能那么如意的,想要挽回女友和爱情,这其中还是需要注入时间和精力的。死了心女友还...

自大是人生的一块绊脚石

自大是人生的一块绊脚石

自大是人生的一块绊脚石平时做事中,人若学会缩小自己,时时谦虚,以礼待人,则所行无碍,只有把自己缩小,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里缩小自己不是轻视自己、鄙视自己,不是要装作低人一等,更不是要卑躬屈膝,而...

他贪污寺院功德款损坏僧财,死后变成肉团饿鬼受尽苦楚

他贪污寺院功德款损坏僧财,死后变成肉团饿鬼受尽苦楚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刻。目犍连尊者经常去地狱、饿鬼、畜生、人世、天界等五道中观察众生所受的魔难,例如:地狱中寒、热、烧、杀的苦痛;饿鬼的饥渴、燃烧的悲苦;畜生中的互相啖食、役使的苦楚;世间人们的求不得...

地藏菩萨感应录:读经原为度亡苦,不期得以拓胸怀

地藏菩萨感应录:读经原为度亡苦,不期得以拓胸怀

我是去年8月份开始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之前并不知道这部经。一次和一位师兄聊天时,我说想知道过世父亲现在的下落,他告诉我,《地藏经》度亡灵最好了,还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地藏王菩萨和这部经的事。因为那...

道家静心三诀 在烦躁的都市当中找到一处净化心灵的地方

道家静心三诀 在烦躁的都市当中找到一处净化心灵的地方

在学问上,道学是一门底蕴强大的知识体系。其中,主张的思想,运用的法术,都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在如今纷扰的世界里,想要恢复一片清静无为的内心净土,可能大家会想了解道家静心三诀,那么这门口诀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