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云迪嫖娼事件的随想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李云迪嫖娼事件,很多人都替他惋惜。

李云迪年少成名,在国内外钢琴界可算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18 岁即获得第十四界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小时候,在刻苦地学习钢琴下才有了如今成就,还被作为榜样写进了初中的教科书。

李云迪热心慈善事业,公众形象一向良好,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他本应是公众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时代偶像,却一失足成千古恨,反而给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无不让人感叹唏嘘。

而发生明星欺骗未成年、诱骗年轻女性的事情又何止李云迪个案。为什么这类事件会频有发生呢?

究其根源,是众生多生累劫之因果业力,具足贪嗔痴而随业流转,欲望贪婪所噬而迷失自我,平时疏忽了在道德涵养方面的培养,最终造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境地。

常言道“万恶淫为首”,在各种道德败坏的行为之中,邪淫为之最。 “不邪淫”也是佛教根本戒律“五戒”之一。

什么是“邪淫”呢?是指与已有配偶之有夫之妇或有妇之夫行淫,或与情人行淫,或与血亲行淫,以及在非时、非处、非道处行淫皆属邪淫。所以自我人格德品,必须以断恶修善为正道,成为一个善根深厚、德行兼备的人,功德圆满自然福报无量。当今住世佛陀说法:“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教诲世人有戒则身不犯,有定则心不乱,然若有慧,则能审观断三毒。反之则必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众人鄙视,受良心的谴责、法律的制裁之悲惨结局。

那我们又该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呢?

从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而言,我们身处在这个大环境中,并非个体,而是一个包含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和人与一切动植物生命的共存体,所以人的行为规范,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伦理道德、国情法则作为准则来规范自我。而“德”不是用来说的,是需要自我实际的去行、去守。“行”即循正道而行。友爱、仁慈、正直、诚实、孝顺等等,“守”就是守住道德的底线,不做犯法违规、丧失道德、伤风败俗的事情。这道德的“守”与“行”是我们本有的责任和具备的秉性。守住这份责任,履行好这份责任,对得起的是自己,是社会和国家。象李云迪这样,没有守住道德的底线,让他自己从小刻苦建立起来的好形象,轰然倒塌,人生从此自巅峰跌落尘埃,被人鄙视。再回首,不知他有多少的悔恨和失落?不知他从这件事中能否清醒过来重新开始?

当然,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群魔乱舞的末法时代,有太多的人面对那些违背良知、丧失伦理道德的丑陋行为,不但不会深感羞耻,反而沾沾自喜,乐此不疲,这是众生的无明所至,也是悲哀的所在。所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当代住世佛陀在《世法哲言》中告诉我们:“人分劣美之存,动物亦然,何堪美上也,时有动物胜或之丽,它所具之毛色变异,斑艳秀或,临空而至,赴水而游,而人之二者不居其一也,或之伉丽若超诸物,唯在才德之和方可取之。” 意思是说,我们人要真正做到美于诸物,超于它们的,唯一的就是我们的才华和道德,两者方面和合起来就是最美,这是心灵和物质之共和之美,是任何动物所不能相比的,如果不做到这一点,人就比动物还不如。因此才华道德的修养是至为重要的,是为美上之精要。

人,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崇高思想、品德高尚、善良有道德的人,也可能成为一个道德败坏、无恶不作的罪业之人。要想对得起自己,要想真正为自己好,那么,请千万要明信”因果”二字,因为因果是科学、因果是宇宙真谛。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这是宇宙的法则,无论如何精明的人,都逃不脱因果的法网,善恶必报,丝毫不爽,无一可幸免。

所以,人们要静下心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善恶皆有报?宇宙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只有真正地明信了“因果“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人们才会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对社会、对家庭、对自我有一种新的认识,才会在余生中坚守道理底线,以善念服务社会和大众。

人生苦短,余年未卜。要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具有意义,那么,请步入佛门了解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吧!犹如开车上路,只有彻底了解了前方的路况后,车才不至于跌落深渊。

撰文:一滴水

编辑:语默

——END——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如何将逆境转为道用?

如何将逆境转为道用?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南宋诗人方岳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孔夫子曾受厄于陈蔡之间;周文王仁笃也曾被拘于羑里;汉初三杰韩信未遇时,食不果腹,方受漂母一饭之恩;太史公笔画...

有福报,钱就会追你?真的是个误会!

有福报,钱就会追你?真的是个误会!

当你有福报时,钱就会来追你?当你有福报时,钱就会来追你。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且也都能讲得头头是道:福报太重要了,当福报不大时,就算能上天入地,也搬不动几个钱。这个社会有的人所以一直失败,就...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胜过百步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胜过百步

胜过百步一位年过四十的朋友要离家去异地的艺术学院进修。饯行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是鼓励、勉励、激励,每个人都擦亮了眼睛,看她如看名贵瓷器怎样被时光的软布擦拭得越来越亮,灿烂辉煌,直到有人语重心长...

楞严说通卷十

楞严说通卷十

楞严说通卷十巴县居士非眼刘道开纂述成都沙门离指方 示鉴订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集体创作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集体创作

集体创作在过去,有一群画家,每个人在绘画创作方面各有所长,深受世人的赞赏。他们有的擅长色彩表现,但不擅长构图;有的擅长画身体,但不擅长画手脚;有的把手脚画得很逼真,但却无法描绘出脸部的表情与神韵。一...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三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三

趣品《圆觉经》 之十三(第四章金刚藏菩萨所问章)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在文殊、普贤和普眼菩萨,三位大士请法之后呢,第四位,由著名的贤劫十六尊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