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净土,前人留下了不同的成功案例

    1)心诚专一才能得定,有定才有慧,有慧才谈得上开悟和往生。南怀谨讲一门深入的重要,原来修禅的就继续修禅,原来念佛的就接着念佛,原来持大悲咒的继续持大悲咒,原来诵《心经》的就继续诵《心经》,原来念嗡嘛呢叭咪吽的就还念这个六字大明咒。夏莲居说,修任何法门,包括行善积德,只要把功德回向极乐世界,就是修净土。

    2)“安书”介绍专诵《阿弥陀经》而往生成功的案例:(1)梁朝高僧道珍,曾梦海中有船西航,问船上人何往,答曰:“往极乐国。”道珍请求随行,船中人说,“你未造浴室,未诵《弥陀经》,不能就去。”醒后就浴僧诵经,历年不停。后坐化生西。(2)唐高僧怀玉,诵《弥陀经》三十万遍,每天念佛五万声。含笑生西。(3)唐朝大行和尚,晚年读经藏发愿,随手得《弥陀经》,昼夜念诵,21天后,看见琉璃地上,佛和大士现身。一年后,琉璃地再次出现,当天生西。(4)唐朝居士元子才诵《弥陀经》,念佛,念佛而化。宋朝居士唐世良,持戒念佛,诵《弥陀经》十万遍。一日忽言“佛来迎我”,说完作礼便终。(5)宋朝胡家的李氏,丈夫逝世后,日夜高声念佛,并诵《弥陀经》,十余年不变。一日见一僧人用红盖盖其头顶,告她“十五日子时往生。”她问师父是什么人,师父说是她所念者。李氏就告别一切亲戚,端坐而逝。(6)宋朝钱塘有位妇女龚氏,昼夜念佛,诵《弥陀经》。后得病,论亨律师给她开示,她还没听完,就端坐而化。

    3)玄奘大师修弥勒净土,研究弥勒菩萨的唯识宗,没有一天到晚念南无弥勒菩萨,而是念观音菩萨跟《心经》。临终时,一念导归就去了弥勒净土。因为他早就在菩提心中跟弥勒菩萨相应了。智者大师一生讲天台宗教观,生前也没有打过佛七,可他写了临终发愿文,往生极乐。他临终发愿,导归极乐。《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命终往生,想到哪个净土就去哪个净土。

    4)如缘老和尚说:念佛必须懂得去掉“五盖”(贪、瞋、痴、慢、疑),懂得去掉“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去不掉,念佛也无用。再者,念佛还要时时守住八圣道(正见、正语、正思维、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正念),都要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被这些事相所左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当男人有这些举动时,他们已经彻底回心转意了

当男人有这些举动时,他们已经彻底回心转意了

在一段婚姻关系中,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可能是鸡毛蒜皮的日常,也可能是像出轨这样的大错。不过,只要你们的感情基础没有问题,那么认错和悔悟都是迟早的事情。特别是男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明显和迅速,下面我...

佛教故事:佛化生活:佛化生活 自序

佛教故事:佛化生活:佛化生活 自序

佛化生活 自序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形,而社会乃是家庭的集合体。要使社会佛化,必须先从家庭佛化做起。人类整个的生活,不外乎精神的和物质的二方面。父母、夫妻、兄弟、姊妹间的感情,亲戚朋友间的酬应,和休闲时...

65燃顶、燃臂、燃指有必要吗?

65燃顶、燃臂、燃指有必要吗?

燃顶、燃臂、燃指有必要吗?  根据原始佛典以及比丘戒律,凡是损毁、伤害、虐待自己的肉体,均非佛所允许。至于印度苦行的外道,用火、用水、用刀,以及种种自虐方式,使自己的肉体受苦,作为修行的方法,目的是...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编者按:陶行知说:“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文中的主人公曾沉溺于情,前夫的背叛让她尝尽了羞辱、难堪、伤心与痛苦,也让她甚为执着差点走上了不归路。学佛后,她...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心灵手巧的妇女沐定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心灵手巧的妇女沐定

心灵手巧的妇女沐定明朝年间,随沐英征讨云南后迁移到会泽的客户,有位名叫沐定的妇女,住在会泽县鲁机村,乃是沐国公的后代,太夫姓李,是个强干的农人。夫妻二人虽然勤劳,但租税太重,生活也不怎么好过。间或年...

我们是真正学佛的修行人吗?自己要仔细掂量掂量!

我们是真正学佛的修行人吗?自己要仔细掂量掂量!

当有人问你是否是一个真正学佛修行的人,你也许会说:“我皈依了就是佛弟子吧,肯定是真正学佛修行人啊!”皈依了就是佛弟子,就是真正的学佛修行人吗?反观我们自己,佛陀的教戒我们常常挂在口中,但是在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