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三、水泡

水泡

林崇安教授

【前言】

每当雨季来临时,整天滴滴答答的,我们常看到的一幅乡景就是,小孩子们不想呆在屋内,只想在屋檐下看着水泡,玩着纸船,等着大人回来。印度的雨季,下起雨来更是惊人。有智慧的人将会看出,大自然时时都在向我们说法。

【佛陀在阿含的开示】

有一时期,佛陀住在中印度阿毗陀处的恒河边。黄昏的时候,比丘们都聚集在佛陀的面前,聆听开示。佛陀是最懂得因材施教的人,也是最懂得就地取材的人,这一天,佛陀就用大自然的水泡来说法,告诉比丘们说:

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灭。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无坚实故。

这意思是说,下大雨时,一般的人只是看到水泡的生起和灭去,也许会有一些无常的感触,但是这是不够的,要深入一层地观察、思维和分解,要像明眼的士夫,看清水泡是由「雨水」撞击「地面」而生起,这一剎那的撞击,就是一个因缘合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没有主宰者、掌控者,如果没有雨水就没有水泡,没有地面也同样没有水泡,没有撞击当然也没有水泡,这一小小的水泡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缘起的法则,经由仔细地观察和分解,明眼的士夫看清水泡是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因而对水泡不生起执着的心理。 佛陀说完水泡的譬喻后,接着说:

如是比丘!诸所有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无坚实故。

这意思是说,我们要像生物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和分析感受的种类。感受是经由六根分别生起,因而有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受、舌触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等六种感受;每一种又细分为十二类的感受:过去受、未来受、现在受,内受、外受,粗受、细受,好受、丑受,远受、近受。佛陀举出这些类别是要我们重视这一现象,仔细观察分析,才能不再被感受所迷惑。

接着,我们要进一步观察分析这些感受的生起过程:感受是由根和境的接触而生起,就像水泡是由地面和雨水的撞击而生起。例如,眼根接触到美色的这一剎那生起了眼识和快乐的感受,耳根接触到噪音的这一剎那生起了耳识和痛苦的感受。如果不能看清感受的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我们必然依照着习性的运作,对快乐的感受生起贪爱之心,对痛苦的感受生起瞋恨之心。人们从早到晚,时时刻刻都有感受的生起,并且跟着感觉跑,这就是痛苦轮回的产因。为了不再跟着感觉跑,佛陀要我们看清这些感受是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为何要看清感受是如病、如痈、如刺、如杀呢?这是为了对感受产生厌离的心理(这种心理称作厌背想),不再为追求感受而疲于奔命。为何要要看清感受是无常和苦呢?这是为了认清感受的缺点,产生过患的心理(这种心理称作过患想)。对为何要看清感受是空和非我呢?这是为了认清感受的真正性质,生起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的心理(这种心理称作实义想)。 佛陀讲完经后,所有听讲的比丘们都高高兴兴地遵行佛陀的教导。以上所介绍的这一经是《杂阿含经》的第265经中的水泡喻。

【一些省思】

佛陀所教导的正法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每人的贪爱和瞋恨是来自于感受,必须看清感受的流转和还灭的缘起过程。譬如舌头尝到味道,第一剎那叫做舌触。触之后接着就立刻产生感受,这个味道你很喜欢,你马上就产生快乐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之后,接着就立刻产生下一步的贪爱,前后发生的时间不到0.1秒,只一下子,这个爱就发展成「取」,取是强烈的执取,接着就产生身、语、意的行为,例如赶快吃下去、多吃几口,或者出声赞不绝口,这些行为称做「有」。爱、取、有之后是「生老病死苦」,这就是一个因果的流转过程。一旦养成习惯后,这个运作过程一再地发生在你身上,让你不能自在:你只喜欢这种口味,排斥其他的味道,你渐渐就变成习性的奴隶。喜欢的,你就一直想要拥有它,但是感受这一现象是无常、无我的,不能被掌控,一旦消失,你就大大地失望,又想拼命去得到这个,结果,你当下就陷入活生生的轮回中。人们一生的烦恼和痛苦,就是从这儿陷下去的。一个不快乐的人,就是整天一再顺着这种轮回流转的人,他活着的时候不快乐,死后当然也不快乐,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习性的奴隶。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在触的那一剎那,或苦受、乐受产生的那一剎那,就要切断这轮回的流转。这儿就要透过止观禅修的训练来看清自己感受的真相,看到感受的无常,第0.1秒跟0.2秒,其实都不一样,能够看清它,才能够放下它,爱和恨就不随着感受产生。止观修行时,首先,要使心很稳定,这叫「止」。心不乱跑之后,才能看清楚接触的那一剎那并且看到感受的无常和无我。「观」是毗钵舍那,就是要看清楚感受是因缘条件下产生的。用内观的智慧看清楚感受根本不是我,既然不是我,何必作它的奴隶?何必生起贪爱和生气?应该放掉它,这样就开始走向缘起的还灭过程。这个缘起的过程是普遍的,即使是外星人,只要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他的轮回的流转过程也一定是一样的;还灭的过程也必定是一样的,也一定要经由止观修行,才能灭苦。

【结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对众生的开示,仍然生动地保留在《阿含经》中,当日众生的烦恼还是相同于今日众生的烦恼;当日灭除烦恼的方法还是相同于今日灭除烦恼的方法。即使生到极乐世界去修行,所修的方法还是一样的,因为诸佛的教导都是相同的:都是观察缘起的流转和还灭,都是必须看清感受的无常和无我。任何人只要顺着正法,走同一条道路,当然就会走到相同的目的地,这个目的地,我们称做涅槃,也就是痛苦和烦恼的彻底灭除。佛陀善巧地用「水泡」的譬喻作说明,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往内观察自己的感受,不要以为它是真实存在而盲目地追求,要像明眼的士夫一样,看清楚「水泡」只是虚幻不实的现象。不但感受是虚幻不实,我们的色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也都是如此,所以佛陀说: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

诸识法如幻,日种姓尊说。

(《人乘季刊》29卷,第1期,2007)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谈心的秘密

星云法师:谈心的秘密

一.心中有话口难开,心中有事人难猜二.心住何处难寻找,心是什么难捉摸三.心生万物随识变,心有宝藏体无穷四.心病还需心药医,心住平常莫迟疑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很荣幸能够来到佛学研究风气非常兴盛的台...

一个佛教信仰者的自述

一个佛教信仰者的自述

一个佛教信仰者的自述接触传统文化月余,但在我心中仿佛找到了久别的朋友,这个朋友好像早在我的身边,以前我始终在探寻,多次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一次次的都没有抓住,后悔啊。家父家母读过书,他们受到传统文...

一个月素食的后果,四大真相浮出水面

一个月素食的后果,四大真相浮出水面

一个月的素食实践不会给你的健康带来根本性的转变,但是这段时间已经足够让你发现以下四个事实: 1、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中也有些食物是非常美味的 如果你不尝试一下素食,你可能永远发现不了这点。你可能没...

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51集)

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51集)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51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十三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劝谕策进第三十三】从这一品经文开始,世尊为我们说明娑婆世界的状况。在这之前,给我...

佛教纪录片-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佛教纪录片-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释迦牟尼佛入大涅槃:释迦佛陀对弟子们做了最后的开示后,安详地右卧,进入涅槃。所有的人都因佛陀入灭而悲泣难止,人神共悲,大地震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唯一依怙将离他们而去。佛陀并没有像他方世界的佛陀那...

健康养生-十二经络走向图与说明【足太阳膀胱经】

健康养生-十二经络走向图与说明【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足太阳膀胱经】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养生之道:若膀胱有热可致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