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念,正行为,快乐其实很简单

一度徘徊在佛门边缘,虚度年华,岁月蹉跎。我不知学佛好在哪里?佛说“众生愚痴”,其中一个便是我。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愚痴的我还患了抑郁症。

师兄师姐一次又一次来看我,鼓励我恭诵《心经》,恭诵第三世多杰羌佛佛号。我虽抑郁却不固执,听进了这些热心人的建议,基本坚持天天恭闻 H.H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天天恭读《藉心经说真谛》,坚持大礼拜,坚持恭诵百字明咒。

日历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我一天天的在改变。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心静下来了,烦恼少了。

过了两个多月,当我猛然回首时,突然感觉,过去的一切宛然如梦。当我猛然回首时,方知一切烦恼都是自己心念不正而惹的。正是“世上本来无烦恼,庸人自扰之”

以前,吃那么多活鲜,吃那么多鱼、虾、肉,感觉味道如此鲜美。

现在,再吃这些海鲜时,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为此我改吃素。可亲人们却担心营养不够而不断劝我别吃素。“像以前那样胖胖地,身体好,有精神,有气质。”他们如是说。

殊不知,素食后的我不再性情暴躁地怒火争执,不再争强好胜了。更何况,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杀那么多生命,那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而是欠下无数命债,最终还是要还的。

谁能说,我以前的暴躁性情与杀生无关呢?而今瘦下来,整个人更清爽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以前,总不放心婆婆带孩子,心弦绷得好紧,总以为自己是孩子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一切必须服从我,以致婆媳关系曾经几度因为两代人的“代沟”而紧张。

现在方知,儿孙自有儿孙福,各人因果各人了。我也好,婆婆也罢,都是依前世各自不同因缘而今生聚首的。婆婆虽老,我将来也会老,人生路,没有绝对好,也没有绝对坏。自己的方法也未必对,老人的经验也未必过时,他非即我非,何必非要给自己、家人、孩子添堵呢?何苦?

现在方知,真是“家里有老是个宝”。无限感恩婆婆帮我带孩子,我才有更多时间恭闻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恭看佛书。才有更多时间走出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

以前,总觉得无常是别人的事,无所事事,吃喝玩乐,得过且过,心情浮躁,杂念丛生,怨声载道,度日如年。

现在,怖畏无常,就怕阎王马上抓我受审,而我还来不及好好修行。过一天就少一天了,无常不断逼近。一旦一气不来,我只有堕落的份,黄泉路上,孤独飘零,没有旅店,没有食物。

为此,我把对无常的恐惧化为一句话,“假如只剩下三天,怎么办?”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警钟,随时敲响,要珍惜暇满人身,好好修行。

以前,我总觉得外边的人对我更好,夫妻经常意见不和,总感到自己百般委屈,我对你如何如何好,你如何如何不理解我。总盼着先生对我的认可。

现在明白,要先放下自己,平和沟通,闹架不能解决问题,夫妻意见不同,可求同存异,一切随缘。

为此,我在佛前忏悔自己闹架时口不择言,犯了口业,完全被自己的心魔牵走了。恭闻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看看你的行为能了生死吗》,佛陀的金刚声敲打着我,我在泪雨中涤荡自己的心灵。《学佛》下卷,“不因讪谤起冤亲,怎证无生慈忍力”逆境,才更好地助力自己的生命成长。恭闻佛陀的法音,仿佛佛陀声声呼唤流浪在外的游子,归来,归来……

以前,我总是对外边人关心,对自己的亲人不关心。这个情况就属于颠倒修行。难怪先生说我是假修,的确都在走形式。那么好的佛法,佛陀苦口婆心,闻法时的感动全抛之脑后了,真是白闻了,自己真是白痴,是自己骗自己的“活宝器”。

为此,我发愿,我要不恶口而说柔和语,夫妻友爱,用慈悲做底线,说原谅的话。

发现自己错了,放下面子,立刻忏悔,当面忏悔,当众忏悔,真心忏悔,立即改过。感恩他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尽力偿还业债,多还一些,再多还一些。反而,他们并不计较,更加宽容,善缘不断向我聚拢,令人感动的事和人也越来越多。

比如:生病时,工作忙不过来时,同事朋友总是主动要帮忙我。又比如:生儿子时动手术,当时我们联系并不熟识的医生,竟然让我挑手术时间,刹那,我真心感受佛力加持,佛法真实不虚!

总之,修行是条漫长的路,路上的种种障碍,都是自己的因果,没什么好怨天尤人的,只有欣然接受,改变自己。作为修行人更应该时时刻刻观心念,正行为,把佛陀教言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做到“生活佛法化”,放下面子,放下我执,快乐其实很简单。您认为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

拈花智慧 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拈花智慧:传递心灵的智慧释果宁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当我们知道了人生的痛苦烦恼来自于对五欲的执着,那么我们就要认识到执着其实是不可得。换一个角...

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

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

善士问:初学佛者看什么书?请教尊敬的法师,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请推荐几本可以吗?宏海法师答:阿弥陀佛!初学佛者的的确确应该把基础打扎实一些,就是全面的,然后比较立体的、和以有一点点贯通能力...

广化法师:贪YIN者丧身亡国

广化法师:贪YIN者丧身亡国

贪淫者丧身亡国广化法师讲述世俗之人,因贪淫欲杀身亡国者,不可胜计,众所周知者,有:夏桀王宠妹喜,商朝的纣王宠妲己,周朝的幽王宠褒姒,结果都丧身亡国。北魏太祖拓拔圭,见献明皇后之妹贺氏,美而艳,太祖很...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佛法谈“做人”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佛法谈“做人”

佛法谈做人圣凯法师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时,有人可以和其讨论,或伸出援手,此人通常较能应付压力,不易被危机击倒。进一步看,如果要维持社会支持的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更应该研究,总统幼年时代的家庭教育。总...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问:佛教是心法,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有些人认为,不需要外在的戒律,只要心中有佛就行。说起来倒很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