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证法师:念佛是当下这一念的用心

道证法师:念佛是当下这一念的用心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了解,比如说用手打一块木板,有人是轻轻地打、散散漫漫地打,这样每天打一百下,连续打一年,都不可能把木板打断。但是如果有人很集中又很有力去打,只要伸手打一下,马上就可以把木头打断掉。念佛就像这样,是看您用心是不是集中、是不是虔诚,并不是看您资历加起来总共多久。

如果您念了一百年,但常常是嘴里念佛心里想别的事,想著锅子里煮的红豆汤不知道会不会烧焦,想著孩子要补习不知道给他吃什么?常常阿弥陀佛都不如您那锅红豆汤来得重要,也不如您孩子的琐事重要,像这样用心,可能念一百年都念不到一句「相应的佛」。有人一边念佛一边想著,那个人今天骂我爱出风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像这样挂念著人、我、是非来念佛,念一千年也不相应。

如秤两头,低昂时等

蕅益大师讲了一句话很有道理,他说:好比是一支秤的两头,一头如果放得比较重,另一头就比较轻会翘起来。我们如果把这个世间的杂事秤得很重,当然阿弥陀佛那边就会相对变轻翘起来。如果把阿弥陀佛秤得很重,世间的杂事自然就轻了,这叫“如秤两头,低昂时等”。所以并不一定念佛的年资愈老愈好,因为人有时候会老油条,念久了反而不专心,甚至还感觉到自己是老修行了,反而生起骄傲轻慢的心,不但没有功夫去降伏本来的烦恼,又加重了骄傲的烦恼和面子的挂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2集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2集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2集 尊敬的各位居士大德、各位朋友,大家好!请坐。昨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为什么要学习这篇文章的因缘,而且跟大家讨论了这篇...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百年高僧之:八不头陀道阶法师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百年高僧之:八不头陀道阶法师

释道阶(西元1870~1934年),俗姓许,名常践,号晓钟。出家后法名道阶,又号八不头陀。他是湖南衡山人,生于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年),幼受私塾教育,十余岁时好听神仙故事,就有了出家修道的思想。十四...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7.百味饭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7.百味饭

7.百味饭有两百位发了菩萨心的天子,由于意志不坚定,畏惧佛道的艰难而不愿学习,还说:「学菩萨道如此困难,还是做个罗汉、辟支佛简单多了!」文殊师利知道后,为了要教化他们,就化身成迦罗越,端着满满的一钵...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7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7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7】药师禅: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是来渡你的;让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贵人;让你讨厌的人,是助你成长的;因为,凡是你所抗拒的事物,其实都是你自己的侧面,是另...

【禅茶一味】如果人生如茶,煎熬就是一种成全

【禅茶一味】如果人生如茶,煎熬就是一种成全

每天与您分享佛法,感悟人生! 欢迎您的加入! 点击日期后面(辽宁省明月禅寺)即可关注 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却是一种心境。真我时刻,手执香茗,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人需要一种淡然、朴实、淡名利、淡世绘、...

大悟之后 归心净土

大悟之后 归心净土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