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烦恼、业、果报

烦恼、业、果报

没有学过教理的人,说起业障时会很笼统。最近妄想很多,他会说是业障现前;最近诸事不顺,也会说是业障现前。我们学习教理,必须明确业障究竟是什么,也必须分清烦恼、业、果报三者之间的差别。

业,是因烦恼表现出的行为,它们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业因烦恼而生起,如因贪造业,或因嗔造业;一是招感果报必须以烦恼为土壤,否则业是无法产生作用的。

所谓业障,是由业力形成的障碍,为果报的显现。如想修行但必须忙于生计而无暇修行,或发心出家但家人强烈反对并多方阻挠,或有时间修行却时时被病魔缠绕等,都是业障的表现。有时,善业带来的乐果也会成为障碍,比如太有钱或生活太舒适了也未必是好事,所谓“富贵修行难”。

业并非固定不变的,还有增长扩大的功能,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增值。任何东西的增值都离不开环境,如购买房产,市场比较好的前提下才会增值,不然也可能缩水。至于增值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各种相关因缘和条件,包括房屋的结构、地点、周边环境等。业的增长也与业的轻重相关,并非无条件的。在某些情况下,业还会损减。如证得阿罗汉果后,业失去了继续生长的土壤,就不再增长扩大。

关于受报的问题,也要视因缘发展。如果你生在娑婆世界,对方已往生极乐,又如何受报?或是对方已证得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又怎样去找他?所以,很难一概而论。至于说到安世高、慧可等高僧偿还命债之事,如果修行达到相当境界,知道对方尚存报复之心,希望将此业缘了结,所以不断在人间受生,偿还以往的恩怨情仇。但我们要知道,对于修行有成的人来说,偿还命债并不困难。他如果没有能力偿还,也不敢如此坦荡。若已具备这个能力,就像百万富翁偿还几百元债务,根本就不算什么,不像我们将生死看得那么重。

2007年10月修订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不同年龄段的异地恋分手复合期

不同年龄段的异地恋分手复合期

有的人感慨,异地恋能够熬过的都很厉害。确实是,不在彼此身边的感情,需要双方付出双倍的努力维系自己的感情,也需要双方足够的信任。当异地恋分手后,异地恋分手复合期是什么时候呢?其实,这要根据年龄来划分。...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象王的故事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象王的故事

象王的故事从前,有只六牙象王率领着五百只大象,共同在山林中生活。象王有两个妻子,有一天,象王在湖水中捞到一朵莲花,这朵莲花光彩照人,娇艳欲滴,十分美丽。象王就把这朵莲花送给第一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十分...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老笑什么呢?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老笑什么呢?

清觉禅寺有一位心明禅师,是一位盲人。他悟性很高,感应灵敏,对禅、对世间万象有另一种观察和体悟。而他脸上常年挂着的祥和微笑,更是令人为之动容。有一天,心明禅师正坐在寺院的石凳上晒太阳,有一位信众看到他...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七回 遇善士指点前程 恋风景旁生枝节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七回 遇善士指点前程 恋风景旁生枝节

第十七回 遇善士指点前程 恋风景旁生枝节话说永莲好意劝她两人前行,到了村落之处,再找地方休息。可是一人拗不过俩,妙善大师和保姆因为腿酸脚软,委实不能再走,只得放下包囊,各各找块平净的大石,坐下休息。...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 真的,《太上感应篇》上讲,「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过去虽然有些不善的言行、心念,只要改过来,念头改了,心行改了...

肉店打工记 一位素食者的心灵告白

肉店打工记 一位素食者的心灵告白

很多人问我,作为一位素食主义者,为何会去鲜肉店打工。我并不欠缺这份微薄的收入,切肉收钱找零这类工作经验对我日后的事业也毫无帮助。说真的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每次我的回答只是淡淡一笑说,我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