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止观的实质

止观的实质

《道次第》建构的实修理路,指导我们将本论阐述的各个法门落实于心行。一切教理能否在心行上产生作用,归根结底,不外乎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教都是为止观实践服务的。

止是安住修,观是观察修,在我们现有的心行上都可以做到,并非以往想象的那么深奥、复杂。当然,高层次的观修必须有明眼人指导,并具备正知见和较好的心行基础,否则很难契入,这需要等待时节因缘。除此而外,普通的安住修、观察修属于止观修习的基础层面,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

止观的实质是什么?无非是心和境。我们的世界,是心和物的世界、能和所的世界。

从能缘来说,凡夫的心总是像无主孤魂般漂泊不定。止所做的,正是帮助我们将心安住于正念的状态,并使这种状态保持延续。若不通过相应的禅修训练,心往往在散乱和掉举间跳荡,片刻不能安住。

从所缘来说,若欲使心安住,必得将心系于某一善所缘境上,同时对此所缘境有正确观照。凡夫往往对境界充满错误的判断,这种错觉又促使凡夫心不断增长。必须以观察修转化这些不良心态,调服种种妄想,以正见对境界保有智慧观照。

止,又分有所止和无所止。通常,修行是从有所止开始,安立一所缘对象,然后将心住于其上,不再四处攀缘。止的特点,是无分别。若以佛法正见对此特定对象作深入观察和思考,则是观。观有深浅之分,亦有比量和现量的不同。有分别为比量,无分别为现量。契入空性时固然是无分别,但之前应以比量观修为基础,否则往往会不辨是非。比量观修的方式为推理、探究,一切烦恼皆源于错误观念,必须通过观察修和正思维将其调整过来。若能以般若智慧透视世间,远离颠倒梦想,烦恼便无立足之地,内心自然也能随之调柔,是为“无所止”。

真正要观到如梦如幻,仅仅靠比量的知识或闻思之见,是不容易做到的。若对空性没有体悟,看到的一切都是实在的,所以才会将色身当做是我,将想法当做是我。必须切身体悟到一切现象背后的空性本质,并安住于这一层面,所见皆为缘起影像。如能了知一切皆如幻如化,不再有所执著,也就无所谓出离不出离。因为断除贪著的本身,就是一种出离。出离,并非出离环境,而是出离对环境的执著。

《道次第》的基本构架是三士道,其中,止观部分虽然为上士道的修学内容。事实上,在道前基础的略示修法中,就已将止观作为整个《道次第》修行的核心之一。也就是说,三士道的各个法门都要落实到止观修行上。可见,止观是佛法修行的关键所在。

2007年10月修订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相关文章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在寺院里,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徒,尤其是法会节庆,善信络绎不绝,有来上香参拜的,有来参加法会的,当然也有一心来听经闻法的,所以,无论多么的忙,法会期间,我都会尽...

辟谷伪科学害人 且听听听医学专家这样说

辟谷伪科学害人 且听听听医学专家这样说

这几年,养生风气盛行。辟谷这种古人养生方法得以重见天日,现在社会上有不少辟谷班,其中一些辟谷班提倡餐风饮露,只要气功练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完全不思饮食,还能够延年益寿。在这种情况下,随手在网上一搜,...

灭定业咒

灭定业咒

灭定业咒灭定业咒原文: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灭定业咒注音:唵ōng,钵bō啰là末mò邻lín陀tuó宁níng,娑suō婆pó诃hē。 什么是灭定业咒定业:《优婆塞戒经》曰:“何因缘故,名果报定...

金丝香芋丸

金丝香芋丸

主料:小毛芋、红薯调料:盐、白糖、番茄沙司、面包糠步骤:1、把毛芋洗净煮熟去皮抖成泥调味做成丸子沾上面包糠备用。2、把红薯洗净去皮切成细丝 炸至金黄捞出控油备用。3、锅内放油烧热把做好的芋头丸炸至金...

佛教故事:一言一行是佛,一念一想也是佛

佛教故事:一言一行是佛,一念一想也是佛

一天,一个青年去拜见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慧能一看他就知道是佛门龙象。于是问道:你从哪里来?青年恭敬地说:从不远的地方来。慧能心想: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造化,真是难得!于是又问道:你的生命在哪里?年轻人...

星云法师:心药方

星云法师:心药方

《佛光菜根谭》的封底,曾仿石头禅师的“心药方”,订了一个生命的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