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止观的实质

止观的实质

《道次第》建构的实修理路,指导我们将本论阐述的各个法门落实于心行。一切教理能否在心行上产生作用,归根结底,不外乎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教都是为止观实践服务的。

止是安住修,观是观察修,在我们现有的心行上都可以做到,并非以往想象的那么深奥、复杂。当然,高层次的观修必须有明眼人指导,并具备正知见和较好的心行基础,否则很难契入,这需要等待时节因缘。除此而外,普通的安住修、观察修属于止观修习的基础层面,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

止观的实质是什么?无非是心和境。我们的世界,是心和物的世界、能和所的世界。

从能缘来说,凡夫的心总是像无主孤魂般漂泊不定。止所做的,正是帮助我们将心安住于正念的状态,并使这种状态保持延续。若不通过相应的禅修训练,心往往在散乱和掉举间跳荡,片刻不能安住。

从所缘来说,若欲使心安住,必得将心系于某一善所缘境上,同时对此所缘境有正确观照。凡夫往往对境界充满错误的判断,这种错觉又促使凡夫心不断增长。必须以观察修转化这些不良心态,调服种种妄想,以正见对境界保有智慧观照。

止,又分有所止和无所止。通常,修行是从有所止开始,安立一所缘对象,然后将心住于其上,不再四处攀缘。止的特点,是无分别。若以佛法正见对此特定对象作深入观察和思考,则是观。观有深浅之分,亦有比量和现量的不同。有分别为比量,无分别为现量。契入空性时固然是无分别,但之前应以比量观修为基础,否则往往会不辨是非。比量观修的方式为推理、探究,一切烦恼皆源于错误观念,必须通过观察修和正思维将其调整过来。若能以般若智慧透视世间,远离颠倒梦想,烦恼便无立足之地,内心自然也能随之调柔,是为“无所止”。

真正要观到如梦如幻,仅仅靠比量的知识或闻思之见,是不容易做到的。若对空性没有体悟,看到的一切都是实在的,所以才会将色身当做是我,将想法当做是我。必须切身体悟到一切现象背后的空性本质,并安住于这一层面,所见皆为缘起影像。如能了知一切皆如幻如化,不再有所执著,也就无所谓出离不出离。因为断除贪著的本身,就是一种出离。出离,并非出离环境,而是出离对环境的执著。

《道次第》的基本构架是三士道,其中,止观部分虽然为上士道的修学内容。事实上,在道前基础的略示修法中,就已将止观作为整个《道次第》修行的核心之一。也就是说,三士道的各个法门都要落实到止观修行上。可见,止观是佛法修行的关键所在。

2007年10月修订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夏季蔬菜它最鲜!补钙又补血,遇到了千万别错过

夏季蔬菜它最鲜!补钙又补血,遇到了千万别错过

养生--素炒苋菜说到补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则会是核桃,不过在这个季节,有样“红色蔬菜”更补脑,它就是苋菜!苋菜又名青香苋、 红苋菜、红菜、米苋等,苋菜在我们的餐桌上并不陌生,它被称为“长寿菜”。-材...

星云法师:为好战好斗者祈愿文

星云法师:为好战好斗者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因为您宣导慈悲和平的法音,所以今天我要以沉重的心情,向您倾诉心中的不平与遗憾:人类为了贪欲而好战好斗,人类为了瞋怒而好战好斗,人类为了邪见而好战好斗。那些好战好斗的人,让善良的人们受...

恋爱婚姻挽回应该用什么办法?

恋爱婚姻挽回应该用什么办法?

其实很多人在婚姻中遇到危机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在处理婚姻危机的时候明明是想挽回,但是却做了错误的事情导致离婚。其实只要我们找到出现危机根本原因,在找到正确的挽回方法,这样就能够挽回自己...

文昌帝君尊神感应故事三则

文昌帝君尊神感应故事三则

故事一:正气书生名题金榜(善证)书生曹芬,松江人氏。上京赴考,当天考试完毕,回到旅店中,晚饭后在房中点灯读书。到了三更时分,突然进来一位少妇,坐在他床边,曹芬见了惊异万分,急忙往门外跑,想到朋友房间...

6.终于得道

6.终于得道

6.终于得道一位从小出家修道的婆罗门,用功修学到六十岁,仍无所成,便依规定回家当居士。他娶了妻子,并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孩。但男孩七岁时,突然得重病而死去。这个婆罗门为此哀恸欲绝,决定去祈求阎罗王,让儿...

大邑县出阝江镇华山村青年

大邑县出阝江镇华山村青年

美丽大邑美丽大邑禅茶一味,在这里回归自然生活 原创[图片][图片][图片] 美丽大邑 一提起大邑,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西岭、安仁古镇、花水湾殊不知,这里还有我国古代四川至印度古道上(南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