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止观的实质

止观的实质

《道次第》建构的实修理路,指导我们将本论阐述的各个法门落实于心行。一切教理能否在心行上产生作用,归根结底,不外乎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教都是为止观实践服务的。

止是安住修,观是观察修,在我们现有的心行上都可以做到,并非以往想象的那么深奥、复杂。当然,高层次的观修必须有明眼人指导,并具备正知见和较好的心行基础,否则很难契入,这需要等待时节因缘。除此而外,普通的安住修、观察修属于止观修习的基础层面,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

止观的实质是什么?无非是心和境。我们的世界,是心和物的世界、能和所的世界。

从能缘来说,凡夫的心总是像无主孤魂般漂泊不定。止所做的,正是帮助我们将心安住于正念的状态,并使这种状态保持延续。若不通过相应的禅修训练,心往往在散乱和掉举间跳荡,片刻不能安住。

从所缘来说,若欲使心安住,必得将心系于某一善所缘境上,同时对此所缘境有正确观照。凡夫往往对境界充满错误的判断,这种错觉又促使凡夫心不断增长。必须以观察修转化这些不良心态,调服种种妄想,以正见对境界保有智慧观照。

止,又分有所止和无所止。通常,修行是从有所止开始,安立一所缘对象,然后将心住于其上,不再四处攀缘。止的特点,是无分别。若以佛法正见对此特定对象作深入观察和思考,则是观。观有深浅之分,亦有比量和现量的不同。有分别为比量,无分别为现量。契入空性时固然是无分别,但之前应以比量观修为基础,否则往往会不辨是非。比量观修的方式为推理、探究,一切烦恼皆源于错误观念,必须通过观察修和正思维将其调整过来。若能以般若智慧透视世间,远离颠倒梦想,烦恼便无立足之地,内心自然也能随之调柔,是为“无所止”。

真正要观到如梦如幻,仅仅靠比量的知识或闻思之见,是不容易做到的。若对空性没有体悟,看到的一切都是实在的,所以才会将色身当做是我,将想法当做是我。必须切身体悟到一切现象背后的空性本质,并安住于这一层面,所见皆为缘起影像。如能了知一切皆如幻如化,不再有所执著,也就无所谓出离不出离。因为断除贪著的本身,就是一种出离。出离,并非出离环境,而是出离对环境的执著。

《道次第》的基本构架是三士道,其中,止观部分虽然为上士道的修学内容。事实上,在道前基础的略示修法中,就已将止观作为整个《道次第》修行的核心之一。也就是说,三士道的各个法门都要落实到止观修行上。可见,止观是佛法修行的关键所在。

2007年10月修订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  中

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 中

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 中 六、净土三经的特别提示 大家都知道,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经》。就在净土三经之一的《无量寿经》里,佛十分明晰地指出: “如来以无尽大...

素食健康:科学吃素 给素食者的十大建议

素食健康:科学吃素 给素食者的十大建议

科学食素 福气多多【编者按】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现在素食者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很多演艺圈和政界的名人,他们都开始倡导不食用动物制品。不过,要做一位严格的素食者并不是那么容易,以下十大问题是素食者...

达真堪布:念虚空藏咒能增强记忆力吗

达真堪布:念虚空藏咒能增强记忆力吗

达真堪布:念虚空藏咒能增强记忆力吗 问:念虚空藏咒能增强记忆力吗? 答: 一讲这些咒语的功德,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我应该念这个、念那个,能祛病,能消业,能增长智慧,还能发财……”咒语确实是有这么...

人必有一死

人必有一死

人必有一死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必死。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素杂拌

素杂拌

做法介绍原料:木耳、紫甘蓝、小青瓜、香菜、红辣椒、炸花生米。调料:盐、陈醋、生抽、糖、油泼辣子、香油。做法:1、木耳提前用温水泡发,择洗干净,紫甘蓝切小片洗净,小青瓜洗净切片,红辣椒洗净切角,香菜洗...

昆虫草木犹爱护

昆虫草木犹爱护

宋朝的时候,有一对姓宋的兄弟,哥哥名叫宋郊,弟弟叫做宋祁。两个兄弟一起在太学读书,而且功课都很好,父母都为这两个儿子感到欣慰。 有一天,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僧人,僧人告诉他们两人说「依你们的相貌来看...